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舊文選登:荷蘭大選投票日,華人扮演什麼角色?

舊文選登:荷蘭大選投票日,華人扮演什麼角色?

編者按:荷蘭很快迎來四年一次的市議會選舉,關於選舉,特別是華人參加全國大選和地方選舉的歷史,你知道多少?荷蘭一網已經不斷有荷蘭地方選舉消息的報道,也將刊登一些舊文,供讀者參考。首先,刊出本網主編黃錦鴻在去年3月14日發表的文章,回顧荷蘭華人參政議政歷程。此文在去年的次日,馬上被中國僑網刊用,現在發表的是中國僑網經過編輯的版本,還有僑網的編者按,不過,補上了僑網刪去的原文若干照片。這些照片(包括剪報)彌足珍貴,是歷史真實的記錄。

本網主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在荷蘭公共廣播公司NPS中文節目組「荷華傳真」任職,後又擔任星島日報歐洲版駐荷比盧記者,並為多份華文報紙和媒體撰文。該文是去年在荷蘭全國大選之前撰寫的。

荷蘭迎來四年一度的國會大選投票日,各個政黨摩拳擦掌,誓作最後衝刺。

叫了十多年的「華人參政議政」的口號,本屆大選,荷蘭華人究竟要扮演什麼角色?雖然,本屆大選也有華人團體舉辦過大選知識講座,講講大選的ABC,華文媒體也盡其所能不遺餘力地進行各種大選知識的宣傳,但是,我感到,從表面上看,力度大不如前!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華人從什麼時候關注荷蘭的政治?應該是上世紀的90年代吧。那時候的華人社團沒有那麼多花樣品種,比較單純團結,一聲號召,一呼百應。

參政議政需要金錢,到本世紀初,直到華人爭取進入荷蘭少數民族組別成功,華人參議機構IOC誕生,問題才得到一些解決。華人參議機構,全稱是Inspraakorgaan Chinezen,簡稱IOC,2004年初成立,有荷蘭政府的津貼。IOC的主要工作是促進華人融入荷蘭主流社會,因此,舉辦了幾次華人參政議政問題的研討會和活動,其中有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禮堂的一個大規模研討會,很是正式。

IOC跟一般的華人社團不同,其領取荷蘭政府資金,必須要接受荷蘭政府監管。這在成立儀式當天,當時的外僑部長Verdonk已經很明確表示了,只有符合荷蘭政府需要、與荷蘭政府目標要求一致的活動,才可以進行。

在這種情況下,在全荷華人社團聯合會的牽頭下,2005年成立了一個華人參政議政基金會(CPIPF)的組織,一些僑領慷慨解囊,由年輕人運作,一時之間,活動搞得頗為紅火。由於是關係到荷蘭政治和選舉的,所以IOC和CPIPF以及全荷華人社團聯合會等可以合作,解決資金和活動組織等的問題。除了平時的宣傳和研討之外,從2006年開始,荷蘭各級選舉都搞得頗為有聲有色,儘管收效不大,但是,引起了荷蘭媒體的關注。

特別是2006年市議會選舉和國會大選的兩次辯論會,給我的印象最深。

3月份的市議會選舉,在海上皇宮邀請主要政黨代表參加,出現了插曲,成為全國新聞。當時華人參議機構IOC主席張挺宏,提出在阿姆斯特丹市議會的選舉,投票支持自民黨的華裔候選人吳遠強,馬上遭到當時阿姆斯特丹的的工黨副市長,也就是現在的鹿特丹市長Aboutaleb的反駁,指責IOC作為一個政府承認的中立機構,不應有政治偏向(注意啊,專業媒體也不能有),提出支持誰。他說,如果說支持華裔,工黨候選人中也有一名華裔,為什麼就不支持工黨呢?基民盟的何天送,後來發言表態支持張挺宏,支持吳遠強,也成為大新聞,次日,在荷蘭媒體上出現了「基民盟黨員支持自民黨」的標題。在場的一位工黨一院華裔議員陳英茹,含蓄地沒有明確表態,但是,她以自己的經歷,說明作為華裔參政的曲折艱難。

當年11月,國會提前大選,華人的參政議政活動時間如火如荼,我已經在星島日報工作,採訪了作為自由黨候選人的鄭淑卿,參加了在海牙某酒樓有華裔和各政黨代表的「火鍋論政」,發出系列報道,目睹了楊華根、張挺宏等僑領和華人青年對參政議政工作的重視。

雖然華人參政的努力至今沒有很大成功,但是,最高峰的時候,共有4位華人進入市議會,而在國會中,畢竟還是有華裔的議員。

2009年4月,荷蘭還舉辦了一個規模盛大的「歐洲華人政治研討會」,在海牙的世界會議中心中舉行。這個研討會,由全荷華人社團聯合會、荷蘭華人參議機構、荷蘭華人參政基金會舉辦,有來自荷蘭、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國的僑領和新生代華裔代表共約150人參加了研討會。中國駐荷蘭大使張軍應邀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歐洲及荷蘭議會、海牙市政府代表也應邀出席開幕式並演講。

好了,來到2010年,荷蘭又迎來大選,這年出現一匹黑馬,一個沒有名字的年輕人政黨誕生並參選,就叫做「第17號黨」,並出現一位華裔少女黃詠芝,還是這個新黨的第二號候選人。關於這個黨的來由暫且不表,可惜該黨也沒有取得國會議席,曇花一現,但是,這足以證明,華人當中還是有人願意參政議政的。

無論2006年的鄭淑卿和2010年的黃詠芝,華人參政議政基金會都支持了她們印製海報等的費用。

荷蘭媒體也一直關注著華人參政議政的話題,在參政議政基金會活動期間,在大選前夕,都有專題節目採訪華人。

2012年第一任呂特內閣垮台,提前大選,大選前夕,荷蘭NOS就組織了四個多小時的華人座談,邀請荷蘭華人中的各階層人士,包括學者專家、社團負責人、作家藝術家等參加。

2013年,華人社團也再次組織華人參政議政的座談會。不過,這次座談會有個小小的插曲,有僑領不經意地說了句「乾脆組織華人黨」的話,卻被某些記者放大了,其實,事後根本就沒有實際的行動。

喊了許多年,結果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參政某種程度是軟指標。只要華人的參政意識增強,關心主流社會的國家大事,就是一種進步,進入政治組織和機構,也是遲早的事。

我們必須整理思路,健全機構。像歐洲的一些鄰國,都做得比我們完善。不要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等,就是蘇利南,華人參政的成績也比荷蘭的強!

荷蘭華人參政議政工作,這幾年好像消停了。本次大選,不見有什麼大動作,荷蘭媒體也不大關心華人了。華人參議機構不存在了,華人參政議政基金會換了會長,也只是在其網站上發放荷蘭語的幾篇文字,全荷華人社團聯合會處於換屆當中,似乎沒有時間顧及。只有幾個小會,組織了講座,聲勢不大,但難能可貴。

這次沒有華裔候選人,那就向華裔選民多講些荷蘭政治,多介紹些選舉知識吧,除了各個政黨的政綱等之外,比如說,什麼叫「優先選票」,什麼是「策略選民」。再有就是,某些荷蘭華文媒體,不要鬧出標題的笑話。

最後,我想節錄我四年前為一份報紙寫的文章,作些時間詞語上的改動,作為結尾。

荷蘭華人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動華人參政議政,並做了很多切實有效的工作,但收效卻不能說是很好。無論第一議院和第二議院,都有過華裔血統的議員,如陳英茹、Mei Li Vos,那是她們通過在主流社會的努力而獲得的地位。甚至,出現過華裔的部長,儘管任職時間很短。

相信在荷蘭的華裔選民已經收到地方政府發出的選票,就是荷語稱為stempas的證件。近日,選民可以攜帶該選票連同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如護照、身份證或者駕駛執照等,到投票站投下自己的一票。

這一票「神聖」嗎?一些人宣講時或者寫手撰文的時候,都說這是「神聖的一票」,這好像是具有華人特色的說法,殊不知在民主理念較華人世界更為深入人心的西方主流社會,卻另有「用腳投票」一說,還有「不投票就是另類的投票」的說法。所以不要一下子用某個詞抬高某個定義的這種舉動,這隻會嚇跑了小百姓,也可以算是一種誇大其詞、虛張聲勢。

如果目的是為了推動投票,倒不如建議幫助選民多點民主政治的意識,來些具體的介紹和宣講,做些切實的工作,讓選民了解具體的荷蘭政治;最終選擇投票,這可以說既是對民主政治的貢獻,也彰顯了自己的參與意識。

這一票「微不足道」嗎?一些人認為如是。但是當這種「微不足道」的意識在某個群體泛濫的時候,不足道就很足道了。即使從選舉的技術層面來看,荷蘭選舉制度中國會議席的分配,排名較低的候選人能否以「優先選票」當選、餘額席位的分配等,都有數字的門檻,一票不足,門檻就過不去。所以,當你決定必須行使自己作為選民的權利之時,要知道這一票在某種情況下很重要、很足道,不要隨便放棄或是掉以輕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網荷蘭 的精彩文章:

荷蘭出生的荷蘭人,兩歲後移民,現卻不能獲得荷蘭居留
布雷達公寓疑案獲初步破解,死者疑為銀行劫犯

TAG:一網荷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