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水鳥調查記
一.
今天有幸參加了我會(成都觀鳥會)2018年[世界濕地日]活動之「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目的是通過調查成都平原濕地水鳥越冬情況,了解成都平原濕地冬季的健康狀況,為保護成都平原濕地,建設美好家園做出貢獻。嗯,我又一次作出了微小的貢獻!
本次調查覆蓋的區域分為「一區四線」,共五個區域,具體的區域劃分細節就不贅述了。我們走的是南線,即成都-彭山-眉山一線,調查岷江沿線濕地。其實這條線我跑過好幾遍了,但是,路上叫獸和主任說這條線哪有啥,哪有好吃的。。。我突然發現自己一點概念都沒有了,印象很淺很淺。到了幾個鳥點,我都感覺很陌生,但主任和叫獸都說「來過,來過、這個咔咔,那個角角,怎麼怎麼滴。。。」。聽罷,我心想,也許真的是今年看鳥太少了吧,大把的時間被瑣事煩擾,大腦內存被強行加塞,以往的記憶讀不出來了!
漁鷗和一眾小鴨子,by 叫獸
二.
到了岷江邊,看著稀稀拉拉的水鳥,莫名親近。突然意識到,今年冬季還沒在成都平原認真看過鳥,頓有業務生疏之感。於是,趕緊拿出施華洛世奇牌古董單筒望遠鏡壓壓驚,順便數了幾隻赤頸鴨,才稍感安慰。
我們沿著岷江調查了約20km的範圍,發現今年的赤頸鴨意外多,在每個鳥點都記錄到,且數量可觀,這是異於往年的。普通秋沙鴨居然沒有記錄到,但有一隻白秋沙鴨的小母鴨——紅帽子,白臉蛋,甚是得人喜愛!
論數量,往年的Top3,除了斑嘴鴨和綠頭鴨,赤麻鴨就是最多的了,但今年以個位數計。除了斑嘴鴨維持較高數量,綠頭鴨彷彿也是突破新低!
倒是在有個河段見到大約200多隻白眼潛鴨,這應該是我見過的最大的白眼潛鴨種群了。之所以說「應該」,是主任說往年也這麼多,但是,我真的沒印象了。
三.
調查中,我們當然希望能看到的鴨子總是有秋沙鴨和某種奇怪的鴨子,比如長尾鴨,又或者是再一次出現紅胸黑雁之類的。今年我們想看紅胸秋沙鴨,未果;中華秋沙鴨是意料之中的沒有,其實20km的範圍內並沒有一處印象中的適宜的生境;青頭潛鴨3隻——1雄2雌,他們和幾百隻白眼潛鴨在一起,但始終在鴨群的外圍,並且不斷潛水覓食,和相對安靜的白眼潛鴨狀態迥異。
看氣質的青頭潛鴨,by 叫獸
調查快要結束的時候,兩隻游隼從天空中划過,水面頓時亂做一團。瞬間,白鷺和蒼鷺一群、各種鴨子一夥、骨頂雞零零落落若干,均有規則地四散奔逃。一眨眼,游隼卻又不見了。水鳥們立刻又返回原地,作淡定狀。一群被嚇的夠嗆(猜是吧)鳳頭麥雞飛的最快最遠,估計得100多米,見空襲解除,才又返航。目測,「雞」比鴨要惜命許多,鴨虎(游隼)專獵大笨鴨大概是有道理的!
四.
岷江兩岸的城市發展自然是越來越好,荒野越來越少。江邊的池塘、水田和漫灘等水體也逐漸消失,這是最直觀的景觀變化。它們和水鳥有過怎樣的關係(!!!),未可知!
調查完了,我都覺得不是太冷,叫獸和主任卻說比往年都冷,這到底是怎麼個一回事呢!
簡單的一次調查,與往年相比,水鳥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有變化,這種變化隨著河流環境及兩岸生境的改變,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呢?一年兩年,甚至五年的數據,其實也並不反應什麼,據此得出什麼結論也說明不了啥。但如果調查堅持下去,我想持續10年20年,結果肯定會體現出其價值,有助於我們了解岷江的健康狀況。還好,成都觀鳥會一直有堅持!所以,希望觀鳥者們繼續關注成都平原的母親河——岷江的水鳥和沿線濕地環境。
岷江·渡口,by Parus
五.
今日鳥類記錄:游隼、漁鷗、紅嘴鷗、青頭潛鴨、赤麻鴨、赤頸鴨、紅頭潛鴨、赤膀鴨、赤嘴潛鴨、綠頭鴨、琵嘴鴨、白眼潛鴨、綠翅鴨、針尾鴨、白秋沙鴨、斑嘴鴨、綠頭鴨、小??、黑頸??、白鶺鴒、金翅、灰頭鵐、麻雀、絲光椋鳥、灰椋鳥、八哥、珠頸斑鳩、鳳頭麥雞、骨頂雞、磯鷸、白腰草鷸、林鷸、長嘴劍鴴、環頸鴴、青腳濱鷸、反嘴鷸、小白鷺、蒼鷺。友軍捷報:中華秋沙鴨、?嘴鷸、黑鸛等,好!
版權說明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轉載,註明來源,請勿刪改;
謝絕商用。
TAG:觀觀雎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