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因為少一個鐵釘,居然亡了一個國家

就因為少一個鐵釘,居然亡了一個國家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裡面的歷史都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人木有套套,咋辦|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訂閱我們立刻馬上看!

來源:網路

少了一個鐵釘,掉了一個馬掌;

掉了一個馬掌,失了一匹戰馬;

失了一匹戰馬,丟了一個國王;

丟了一個國王,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國家。

這首蘇格蘭民謠道出了一個常常讓人忽略的事實:有時候,歷史巨大車輪轉向何方,僅僅緣於一枚小小的鐵釘——

歌德曾經滿懷敬畏地把歷史稱作「上帝的神秘作坊」。其實,這個作坊大部分時間只是冷漠枯燥地記錄著一件又一件瑣碎平淡的事情;只是在某個特定時刻,這個作坊會頃刻爆發出最具戲劇性的火花,某個稍縱即逝的瞬間,某個微不足道的事件,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死、一支軍隊的勝敗、一個國家的存亡……

1

一顆沒有擊發的子彈

亨利·坦迪是一位優秀的士兵。

1910年,19歲的坦迪加入英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加了血腥的伊普爾戰役和索姆河大會戰,並兩次受傷。1918年8月28日,二等兵坦迪因作戰英勇被授予「優異戰鬥勳章」;9月12日,他在哈維林肯特戰鬥中因英雄主義表現被授予「軍事獎章」;同月28日,在奪佔馬爾寬渡口的激戰中,坦迪的英勇表現又為他贏得了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這已經是一個英軍士兵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了。

然而,坦迪萬萬沒有想到,讓他留名青史的,不是他的英勇無畏,而是他鑄成了一樁歷史大錯。錯誤發生在奪佔法國小鎮馬爾寬渡口的戰鬥中,雖然英軍戰報里5次提到坦迪的英勇表現。

1918年9月28日這天,坦迪所在的步兵團一度被德軍猛烈的重機槍火力所壓制。二等兵坦迪躍出戰壕,隻身一人匍匐靠近德軍陣地並成功地消滅了德軍槍手。抵達渡口時,他再次冒著密集的炮火率先鋪設起木板,使英軍衝鋒部隊得以順利沖入敵軍陣地,最終迫使人數佔優的德軍退出戰鬥。兩軍的血腥廝殺漸漸平息下來,突然,坦迪的視線中出現了一個德軍傷兵。這個一瘸一拐走出陣地的德軍士兵也看到了不遠處坦迪的槍口正死死地指著他。

然而,這個傷兵顯然已經精疲力竭,他既沒有舉槍也沒有驚慌失措,只是毫無表情地盯著坦迪,似乎在等待已無可避免的最後時刻。「我當時的確瞄準了,但我從來不射殺傷兵,」坦迪日後回憶起當時戲劇性的一刻,「我讓他走掉了。」上膛的子彈沒有擊發,坦迪收起了槍。那個年輕的德國傷兵略略點了點頭,然後就慢慢走遠了。整個人類二十世紀的歷史也就是在這一刻忽然掉轉了方向。

這名德軍下士與德軍殘部順利撤回後方,而坦迪很快也淡忘了這個戰鬥結束時刻的小插曲。1919年12月17日,他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義大利藝術家福蒂尼諾·馬塔尼亞專門創作了一幅以伊普爾戰役為背景的油畫,坦迪在畫中背著一個傷兵,以示這些勇敢的士兵是在為「結束一切戰爭」而戰鬥。

1926年,35歲的坦迪榮歸故里,娶妻生子,過起了平靜的生活。1938年的歐洲風雲突變。英國首相張伯倫同意前往德國與元首希特勒會談,9月15日,當他進入巴伐利亞希特勒新近修成的私人別墅時,驚奇萬分,這位德國元首的客廳里赫然掛著一幅馬塔尼亞當年為坦迪所作畫像的複製品!希特勒解釋說:「畫中的這個人差點要了我的命,當時我甚至覺得自己再也見不到德國了,上天將我從英國士兵瞄準我的槍口下救了出來。」

無論如何,希特勒希望首相回國後向他的這位英國「救命恩人」轉達最衷心的感謝。首相表示會設法轉告。然而,這個突如其來的祝福對坦迪來說無疑是命運的一記重重的耳光。消息傳到英國國內,舉國震驚。

再說坦迪,昔日的榮譽與征戰往事突然間成了最折磨人的記憶。由於他的「善行」,整個世界陷入了一場劫難,數以千萬計的生靈遭到塗炭。1940年,坦迪移居考文垂,他目睹德國空軍將這座城市炸成平地。此後,他在倫敦再次親歷納粹空軍的狂轟濫炸。他對一位新聞記者痛苦地感慨道:「要知道這個傢伙會是這樣一個人,我真該一槍斃了他。那麼多人,那麼多老弱婦孺被他殺害,我真是有愧於上帝啊!」

時年49歲的坦迪再次報名參軍,但他在索姆河會戰中所受的重傷使他已不能重返戰場。雖然這位老兵此後忘我地投入到國內志願工作之中,但對往事的記憶卻時時折磨著他。1977年,坦迪在考文垂去世,享年86歲。一時之仁,改變數千萬人的命運,是上天的安排,還是歷史的必然?

2

一張過時地圖

1940年5月24日,英吉利海峽大雨如注,地面上一群疲憊之師,正在緩慢地向敦刻爾克港撤退。他們是英國人、法國人組成的聯軍,約有40萬之眾。僅僅半個月前,法西斯德國的軍隊突然發動「閃電進攻」,英法聯軍被打得暈頭轉向,兵敗如山倒,如今已被壓縮在敦刻爾克周圍的一個長20英里、寬15英里的狹小三角地帶中。

德軍的裝甲部隊、步兵和炮兵已從東西和東南面包抄過來,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把龜縮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軍隊一舉殲滅。英法聯軍身後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海,命運危在旦夕,除非有奇蹟出現,否則他們將面臨一場大屠殺。

然而,就在聯軍陷入絕望之際,奇蹟真的出現了。德國裝甲部隊的進攻戛然而止,而命令德軍坦克部隊停止前進的,竟是德國最高元首希特勒。殺得性起的德軍裝甲集群只能眼睜睜看著眼前這一大群獵物向海上逃命。

英國人抓住這救命的時機,全國動員,漁船、客輪、遊艇、救生艇,不論大小,只要能搜羅到的船隻都開往英吉利海峽,搶救被圍困的官兵。經過9日9夜的奮戰,34萬多名士兵撤到了英國的海岸上,其中大多是英軍。4年以後,這些「羔羊」們變成了獅子,在諾曼底登陸戰中重返歐洲戰場,參加了對德軍的反攻。

戰爭狂人希特勒為什麼會做出這樣一個令人費解的決定呢?是希特勒的一時慈悲,還是另有計謀?這一直是困擾二戰史學家的謎題。

後來,謎題終於得以解開。原來,希特勒當時手中的軍事地圖是多年前繪製的,在這張陳舊的地圖上,敦刻爾克是一片泥濘的沼澤。希特勒信心滿滿地認為,只要把英法聯軍困在這裡,就能讓他們陷入沼澤大量減員,德軍不需要費一槍一彈。

同時希特勒也害怕自己的機械化部隊陷入沼澤,而讓逼上絕路的英法聯軍背水一戰,給德軍造成威脅。老奸巨猾的希特勒就下達了這樣一個日後讓他腸子都悔青的決定。一張過時的軍事地圖,挽救了英法聯軍,改變了日後的戰局。

3

一隻小小紐扣

拿破崙是一位傳奇人物。「這世界上沒有比他更偉大的人了!」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經這樣評價他。這位軍事天才一生之中都在征戰,曾多次創造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至今仍被各國軍校奉為經典教例。然而,1812年的一場失敗卻改變了他的命運,從此法蘭西第一帝國一蹶不振逐漸走向衰亡。加拿大著名化學家潘尼·萊克托在其新著《拿破崙的紐扣:改變世界歷史的17個分子》中提出,變成粉末的紐扣很可能在拿破崙那場慘敗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812年5月9日,拿破崙率領浩浩蕩蕩的60萬大軍遠征俄羅斯。法軍長驅直入,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直搗莫斯科城。然而,俄國沙皇亞歷山大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措施,使遠離本土的法軍陷入糧荒之中,即使在莫斯科,也找不到乾草和燕麥,大批軍馬死亡,許多大炮因無馬匹馱運不得不毀棄。

幾周後,寒冷的天氣給拿破崙大軍帶來了致命的詛咒。在饑寒交迫下,1812年冬天,拿破崙大軍被迫從莫斯科撤退,沿途士兵不斷被活活凍死,最終,60萬大軍只剩下了不到1萬人。

潘尼教授認為,拿破崙大軍的制服上,用的都是錫制紐扣,而在寒冷的氣候中,錫制紐扣會發生化學變化成為粉末。由於衣服上沒有了紐扣,大軍在寒風暴雪中形同敞胸露懷,許多人被活活凍死,還有一些人得病而死。

潘尼在新書中援引了一些同時代俄國人的目擊記錄:「那些男人就如同是一群魔鬼,他們裹著女人的斗篷、奇怪的地毯碎片或者燒滿小洞的大衣。」潘尼道:「毫無疑問,1812冬天的寒冷溫度是造成拿破崙征俄大軍崩潰的主要因素,而錫在低溫度下可變的特性,正是拿破崙士兵被迫披上這些古怪衣服的真正原因。」

錫是一種堅硬的金屬,然而它有3種同素異形體,即白錫、脆錫和灰錫。通常錫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在13.2攝氏度以上,它更加堅硬和穩定;氣溫下降到13.2攝氏度以下時,錫金屬上會出現一些粉狀小點,然後會出現一些小孔,最後錫金屬的邊緣會分崩離析。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到零下33攝氏度時,就會產生「錫瘟」,晶體錫會變成粉末錫。

不可思議,小小紐扣竟能打敗60萬大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畫畫全過程,難得一見!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漢最長壽將軍真的那麼沒本事?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