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太極拳最大的尷尬:柔韌有餘而功力不足
拳諺講: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就是內功的修鍊,前文已經表述過,而「外練筋骨皮」就是此處要講的功力和柔韌的訓練。
功力訓練,就是通過特定的方式或者特定的器械,進行力量和勁路運用的訓練。
前文我們講了太極拳套路訓練的階段:一是催僵化柔,二是松活彈抖。在套路第二階段的訓練,以及太極推手的發放訓練中,對勁路的整發能力要求較強,從武術攻防技擊的角度而言,我們也需要增強這方面的能力。因此,功力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老話講 :無力練力,有力不用力。大家知道嬰兒的勁力最整,因為她拙力未生,但是嬰兒永遠不是一個成人的對手。因此有力以及會用力才成為技擊的三大要素之一(技擊三大要素:一膽二力三功夫)。
我們傳統武術(包括太極拳)的功力訓練都不是單純的力量訓練,和西方的力量訓練完全不同。太極拳的功力是整勁的訓練,是力量以及力量整合運用的訓練,所以不是單純的長肌肉。用健身館的話說,我們是練「活肉」不是練「死肉」。既要有力量會運用,又不能練出拙力反應不靈敏。
太極拳功力訓練有各種各樣的方法,百把樁,既練了腿功又練了發力、以及指力握力等。太極大杆子,四米的大杆子抖動如簧,拿起來就是力量的訓練,再加上攔、拿、扎、抖等各種訓練手段,使周身力量都得到訓練,力量不夠整是抖不起來大桿的,更不能力達稍節。太極棒,是對指力、握力、臂力、纏絲力的訓練,想練好拿法,太極棒的訓練必不可少。還有扔石鎖、抖鐵鏈等方法。如果要提高擊打能力,還要有打樁、打沙袋等修鍊。
過去前輩們進行這些訓練,練出太極功夫,是為了實戰,用於生計的。現代社會是和諧安定的,這種功力訓練沒有了發展土壤,太極拳的習練目的也逐漸演變為健身養生。不過從技術傳承的角度,太極功力是非常有必要學習和訓練的,特別是年輕人,而適量的功力訓練從健身的角度而言也是很有必要。
柔韌訓練,是指對人體各個關節的活動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的訓練,它是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訓練實踐證明,加強柔韌性練習非常重要。
首先,柔韌性練習可以增強肌肉的彈性,增加肌腱和韌帶的韌性,有效地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反之,柔韌性訓練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其次,柔韌性與功力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柔韌性越好,功力會越強。 柔韌性越好的人,在勁路的運用方面越好,柔化和發放的效果越好,聽力越靈敏。
另外,練習太極拳後,特別是在比賽或者訓練量較大的情況下,柔韌性的訓練可以快速有效地恢復疲勞。
柔韌性訓練是整個訓練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作用,只有切實抓好柔韌性訓練,才能取得理想的太極拳訓練效果和健身效果。
柔韌性的訓練手段主要有:壓腿、踢腿、壓肩、涮腰,纏絲功等。這也是練習太極拳放鬆的第一個階段。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基本認識了太極拳運動體系。通過練習這個運動體系中的不同內容可以實現不同的作用。 但內外雙修,從健身的角度而言還是必須的,「外練筋骨皮,內煉一口氣」。只不過現今我們太極拳對修鍊和認識有不足之處,很多人注重了柔韌的訓練而不去做功力的訓練,導致訓練不均衡,健身效果從而受到影響。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