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見台灣:齊柏林的島嶼奏鳴曲

看見台灣:齊柏林的島嶼奏鳴曲

本文摘自《看見台灣:齊柏林的島嶼奏鳴曲》,齊柏林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

自序 西太平洋上的寶島台灣

台灣島在自然環境方面具有明顯的過渡帶性質,既處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帶,同時也是太平洋、歐亞大陸這一對全世界最大水域、陸域的交會地帶。伴隨而來的季節性海、陸氣壓變化,使之形成了季風氣候區——冬季以乾燥寒冷的東北風為主,夏季則從南海帶來暖濕的南風。緯度帶上,有北回歸線經過,是太陽直射地球的最北界,為亞熱帶與熱帶的交界處。地形上,從海岸平原到近4 000米的高峰,直線距離不足100公里,海拔變化急遽。此外,複雜而多樣的地理景觀,如火山、山脈、峽谷、平原和冰川侵蝕遺迹等,密集而變幻多端。如此多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台灣多樣的生態環境,孕育出了許多獨特的物種。

除了自然環境外,台灣的人文景觀也是多姿多彩的。目前仍生活在台灣的居民當中,有一群人是台灣少數民族,他們是早在漢族人移民來台灣島前就已經生活在這裡的居民。目前,一共約有16個台灣少數民族,另外還有許多尚未被正式承認的族群。這些台灣少數民族與生活在大洋洲上的「南島民族」在血緣上較為親近,甚至有部分語言、文化相通。從明朝開始,有較多來自福建省和廣東省的居民隨著顏思齊等,移民到當時被稱為「大員」的台南地區。這期間,曾有荷蘭人、西班牙人先後以台灣為據點,同中國大陸、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海上貿易,但時間並不長。明末清初,鄭成功率領其海上軍事集團,奉明王朝皇室為正朔,在大員建立了鄭氏政權,台灣首次出現了漢族人的政權。清朝康熙年間,朝廷派施琅將軍收復台灣,台灣正式納入了清王朝的版圖。此後,大量漢族人開始進入台灣島,自「一府二鹿三艋舺」等主要港口逐步向島嶼內部山區發展。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根據《馬關條約》,日本侵佔了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台灣進入「日據時期」,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為止。數百年內,台灣成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地區,台灣少數民族、從大陸移民來的漢族人以及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等各種不同文化在此交匯,創造出台灣多元的人文景觀。

現在的台灣由於行政區劃與發展程度的差異,可將其分成四個主要的生活圈,即北部地區、中部地區、南部地區、東部地區這四大區域。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各具特色,因此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此外,台灣還有為數不少、別具一格的離島,就像是西太平洋上的一顆大珍珠,周圍還點綴著一些小珍珠一般。

本書以四大生活區域為章節構成方式,配以音樂一般的視覺節奏感,試圖幫助讀者對台灣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做進一步的了解。

作品簡介:

齊柏林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

這是一本航拍畫冊。全書以齊柏林空中攝影為經緯,輔以氣韻精微的文字,形成獨特的島嶼節奏:純粹而厚重、和諧而淡然。以新的角度與眼界探索台灣,關於日常、時間與空間,關於種種思念與眷戀。

在空中閱讀台灣的齊柏林,用無數畫面譜出以島嶼為題的樂章,他的鏡頭敏銳而細緻,舉凡台灣的氣候音韻、環境氛圍、生活狀態等,皆成為景窗里的定格——友善的聚落、包容的歷史、城市的創造力、多元的文化樣態、陽光下的生命以及時光里的秘語……既為一冊側身昂首的時代錄,亦是齊柏林對於家園的絮絮告白。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蘇東坡心心念念的臘八「杭粥」你要不要來嘗嘗?

TAG:騰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