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閩侯這條400年歷史的明朝古街,名人輩出古宅扎堆!

閩侯這條400年歷史的明朝古街,名人輩出古宅扎堆!

水西林,是福州城市邊緣一條少有人知的明朝古街,沿街上至今還完整保留著明朝的古宅院落,古韻濃厚。漫步其中,彷彿穿梭回了400年前,觸摸歷史的印記,看盡舊時繁華。

本周私奔地,就走進南嶼水西林,走進福州這個還沒被開發的古街。

從市中心出發大概40分鐘就到南嶼鎮政府,從政府旁的一條小路進去,就是古街了。

與三坊七巷的熙熙攘攘相比,這裡冷清許多,街上行人寥寥,來往的多是這裡的居民,寧靜安逸。漫步其中,更為悠閑自在。

「北嶼水西林,天下無處尋」這是明清時期,福州一些文人墨客對水西林的讚譽。因這條街上所建的是明朝官宦之家林氏家族的宅邸。

明代進士林春澤宅、其長子明進士林應亮宅、次子林應憲宅、長孫林如楚宅及其後裔宅等數座明代建築向街的縱深處一列排開。遠遠的觀看,一幅歷史畫卷彷彿在眼前徐徐展開。

隨意走進一棟,都能一眼看到底,門樓、大廳、內院、閨閣、榭台、後花園,沿著中軸線向里伸展開去,兩旁是廂房。統一的布局,一式的結構,凌而不亂,讓人賞心悅目、目不暇接。

青磚黛瓦,古意綿綿,雕鏤空枋,精美繁複。窗扇的圖案是花格的,精巧秀麗,即使過去400年,古人的匠心工藝至今看來也依舊令人嘆服。

古宅梁架還是齊整的,沒有被重修過,較為完整的保留了明代古宅的建築風格,典雅大方,經過400年漫漫歷史,更加添了一絲韻味。

林春澤、林應亮的宅邸應該是古建築中最為壯觀的:層層疊疊的灰色瓦片,單檐歇山式的屋頂,飛檐翹角,頗有氣派。黑漆微微掉色的大門,斑駁滄桑,充滿歷史的沉重之感,黑門前左右列置著青色抱鼓石。

林春則故居在古街的最南端,當地人稱「頭衙」。大門朝東,門前是衙門式的紅磚八字馬頭牆,威嚴肅穆。門口兩側分立著方形青色抱鼓石,門上高懸的一塊紅底匾額異常顯眼,上書「六朝大老」四個大字。

△一是「三世重宴瓊林」。大柱的楹聯曰:「翠旗衍秀鑄成北嶼千秋勝境,人瑞遺風垂範西林百世流芳」。邊柱聯曰:「江左累世多顯宦,水西曆代盛名人。」

林春澤是個長壽老人,活了104歲,朝廷先後為他建了 「人瑞坊」、「六朝大老坊」。人瑞坊在林應亮故居對面,全木結構,二層牌樓式,上下一體,氣勢宏偉,古樸大方。但可惜的是現在看到的這座是重建過的,原坊早在20世紀60年代被毀了。

從林春澤故居再往前走,就是其子林應亮的「中庭」了。若與其他建築做對比,會發現林應亮故居應該是最氣派的一座。

大門仍是衙門式的紅磚八字馬頭牆,門上掛著一塊寫著「進士」兩字的藍色牌匾,門前左右兩側列置著圓鼓石,門楣上顯示官級品位的簪纓有四枚,比林春澤多了兩枚,氣派雄偉。

來林應亮故居,不要錯過壁畫「郭子儀拜壽」,就在門前八字牆牆額上,雖然有部分牆體剝落,但絲毫沒有消磨了壁畫的精美。

林應亮故居再往後,就是林春澤長孫林如楚的故居了。林如楚故居外牆的牆額上,繪著「男耕女織圖」壁畫,這是清初時所繪的,長約6米。

左邊是女織圖,幾位婦女採桑、紡紗,畫的惟妙惟肖。右邊是男耕圖,挑擔、耕田。清新雅緻,素雅美麗,倒為這座古老建築增添了藝術之美。

△「男耕女織圖」壁畫

水西林的古建築還有許多,在數百年間,經歷了歲月侵蝕,兵荒馬亂,人為破壞,還能風韻猶存,算是一件比較慶幸的事了。

現在水西林還沒有被建成旅遊景點,來觀看的人也少,因此不要錯過。

南嶼美食

既然來南嶼鎮,就一定不能錯過這裡的特色美食。

南嶼酸棗糕是用天然野酸棗為原料精製而成,色澤是黃褐色,香味純凈,有酸棗的酸甜氣息,可口入味,口感韌軟,酸棗糕在古代還是貢品,如今,常作為伴手禮。

南嶼筍絲不用說,已經相當出名了,味道酸咸,質地嫩脆,色澤素白,與葷類的食物一起烹調,不僅去腥去膩,而且口感潤滑,回味無窮,說是人間美味也不為過。

來源:福州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百萬英雄深夜場涼在明朝那些事,誰能告訴我第十題聲音的答案?
新角度:明朝的讀書人要邁出第一步究竟有多難?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