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中藥,烏梢蛇的功效及應用

中醫中藥,烏梢蛇的功效及應用

烏梢蛇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除去內髒的乾燥體。多於夏、秋二季捕捉,本葯氣味腥,味淡,以身干,皮黑褐,肉黃,脊部有棱,堅實者為佳。去頭及鱗片,切段生用,酒炙。

烏梢蛇(圖片來源網路)

【別名】烏蛇、烏花蛇、劍脊烏梢、黑花蛇、黑風蛇、烏峰蛇、青蛇、烏風蛇、黃風蛇、青大將、劍脊蛇、黑烏梢、三稜子 。

【性能】甘,平,歸肝經。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止痙,祛風止癢。用於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癧惡瘡。

烏梢蛇(圖片來源網路)

【應用】一般用9~12g。功效與白花蛇相近而藥力較弱。

1、風濕頑痹,中風半身不遂:本藥性走竄,能祛風濕,透關節,通經絡,常用於風濕痹證及中風半身不遂,尤宜於風濕頑痹,日久不愈者。治風濕痹證,手足緩弱,麻木拘攣,不能伸舉,或頑痹癱緩,攣急疼痛,常配祛風通絡葯,如:全蠍、天南星、防風等同用,或制酒飲。治中風,口眼喉斜,半身不遂,宜配通絡、活血之品。

2、小兒驚風,破傷風:本葯能入肝息風以定驚搐,治小兒急慢驚風,常配伍化痰開竅葯,如:麝香、皂莢等。治破傷風之抽搐痙攣,多與息風止痙葯配伍,如蘄蛇、蜈蚣等。

3、風疹瘙癢,疥癬:本葯又善祛風止癢,常與祛風、除濕、止癢葯配伍。治皮膚瘙癢,常配伍:荊芥、白芷、防風等。治乾濕癬證,配伍荷葉、枳殼。此外,本品又可治瘰癧、惡瘡。

【用藥注意事項】血虛生風者慎服。

烏梢蛇(圖片來源網路)

【現代研究】本葯含有賴氨酸、亮氧酸、谷氫酸、丙氬酸、胱氨酸等17種氧基酸,並含果糖-1,6-二磷酸酶,原肌球蛋白等,有抗炎,鎮靜,鎮痛,止皮膚癢等作用。

【附方】

《醫方類聚》烏蛇散:烏蛇90g,白僵蠶60g,肉桂15g,獨活60g,天麻60g,川烏15g,細辛15g,防風15g,胡麻子60g,枳實15g,蟬殼15g,白附子15g,天南星0.3g。主治白癜風,及身體頑麻。用於祛風止癢,燥濕消痰,溫通血脈。

《聖濟總錄》三味烏蛇散:烏蛇30g,干荷葉15g,枳殼1g,主治一切乾濕癬。用於祛風除濕,清熱散瘀,理氣 通絡。

《浙江中醫雜誌》烏梢蛇散:烏蛇、白蘚皮、丹參、銀花、地膚子各30g,荊芥、防風、蟬衣、苦參、赤芍、連翹各20g,浮萍、紫草各15g,甘草10g。共為末,日服2次,每次9g,開水送服。治牛皮癬。

《聖濟總錄》黃芪丸:黃芪60g,烏蛇120g,川烏頭90g,附子60g,治乾疥瘙癢久不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健康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心肌梗死有什麼先兆,懷疑心梗時應該如何處理?

TAG:現代健康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