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簡識篆126

極簡識篆126

識義

識形

識用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出自 卓文君 《白頭吟》

編外鏈接

青銅器的名稱及用途

簠 是中國古代漢族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文獻中又稱「瑚」或「胡」。《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製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個器皿。簠出現於西周早期,主要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後消失。早期的簠的特點是足短,口向外侈;到春秋末時,簠的足漸變高,器變深,這是斷代的特徵。

陝西寶雞在2013年12月28日發掘出一大一小兩件青銅簠,成為國內目前出土的年代最為久遠的青銅簠,以前出土的大多年代在西周中晚期之後,此次出土的已初步判斷為商末周初時期。而大青銅簠側壁系著鈴鐺,也是國內目前出土的首件帶有鈴鐺的青銅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歲月安暖2017 的精彩文章:

極簡識篆120

TAG:歲月安暖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