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塊石碑 因為上面刻的7個漢字 便讓韓國人咬牙切齒400年
每個故事一個靈魂
每個珠寶 一個故事
The second story
韓國和中國的關係,最早要從的商朝末期的「箕氏朝鮮」說起,即便是到了近代,韓國在文化上,其實都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是不可否認。但其實除了文化上,朝鮮半島與我國還有很多政治上的聯繫。
在韓國曾經有這麼一塊來歷很是奇特的石碑—「大清皇帝功德碑」,然而這塊石碑上並沒有用韓國的文字,而是中國的漢字。即便幾百年過去了,石碑也反覆經歷了埋入地下,再被挖出的「悲慘遭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絕對是韓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恥辱。這其中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歷史故事呢?
公元1619年。
因為明軍和後金軍在薩爾滸戰役的失力,導致明朝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突然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當時的女真族,這也就是清朝政權開端。因為這次戰爭,後金政權也越來越穩固。
公元1627年。
後金的首領皇太極派兵攻打朝鮮,朝鮮以戰敗求和收場,但當時朝鮮的執政多是明朝官方委派,朝鮮依舊維持著與明朝的藩屬關係,以至於後來才有了收留因戰敗逃亡朝鮮的明朝將領這一說。
朝鮮作為明朝的擁護者,清軍為了能最快的達到自己的目的——更輕鬆的打敗明朝。於是決定先攻打朝鮮,以此削弱明朝勢力。這就有了後來史書上的「丙子之戰」。
當時的清太宗為了這場戰爭,給當時的朝鮮定了四項罪名:朝鮮「先汗跪舔......無一人吊賀」 ;「窩藏毛文龍」;「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助南朝兵馬侵伐我國」。都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當時的仁祖已經向江華島逃去並且讓使臣向清軍頭書求和。一個月的談判之後,迫於清軍的軍事壓力,最終以清軍提出的許多要求後達成和解。
但其中的一條他們卻覺不同意,那就是永遠斷絕和明朝往來,到了最後皇太極的堂弟阿敏不得不退讓一步,表示這條不要這條也罷,公元1627年3月3日,朝鮮的君主率領群臣和清朝代表在江華島毀書結盟,並立下誓言。
然而在朝鮮和清朝的盟誓上,皇太極的堂弟雖然在上面署名了。但對於朝鮮不能給出盟約誓言覺得很不妥當。於是就下令自己的軍隊將士們在朝鮮擄掠了三日,這一舉動讓當時的朝鮮無可奈何,但也只能忍氣吞聲好似沒有發生一樣。
在後來,清朝的軍隊到了平壤,便對外宣城:大同江(朝鮮地標)向西,這一區域再也回不來了,之後朝鮮又被迫簽訂了平壤條約。丙子戰役之後清軍徹底消除了明朝的後患,又摧毀了明朝在東江上設立的防線。讓朝鮮再也不能堂堂正正地用戶明朝,也讓清軍的實力大增。之後,清軍還派出朝鮮軍隊幫自己國家運送糧草,並且要求朝鮮參加了對抗明朝的戰爭。明朝雖然是朝鮮曾經的交好國,但迫於清軍強大的勢力,多小的朝鮮也只能聽命,與明朝兵戎相見。
正所謂彼一時,此一時。在朝鮮的幫助下,清軍在軍事上的戰鬥力有了大大的提升。總而言之,皇太極發動的這場戰役真正達到了雙贏,不僅控制了朝鮮,又大大的削弱了明朝的勢力。
公園1637年。
皇太極要求朝鮮設立屬於他的功德碑。此後的兩年,也就是1639年,這塊功德碑終於有了著落。此碑設立在三田渡,又名「松坡被」或「三田渡碑」。碑文上用漢、蒙、滿三種文字,大致意思時候的是皇太極平定朝鮮是一種懷柔的「恩德」,碑高5.7米,長3.95米,寬1.4米,上面是一個螭首,下有一個龜趺。
1894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的勢力這才遠離了朝鮮半島。而就在此時,朝鮮也宣稱不再向清軍供奉,但他們卻依舊保持著一貫的觀望,也就是說朝鮮對於清軍是抱有希望的。直到清軍勢力徹底被摧毀,朝鮮才完全失去了信心。也就在此時,當時主張「反清」的勢力才開始了全面清除中國對於朝鮮藩屬關係的遺存,而一些包括大清皇帝功德碑等建築也在當時遭到了摧毀。而這塊碑文於1895年2月,第一次被推到了。
而當時一些開化的人士,甚至將此碑當做是「恥辱碑」看待,此後這塊皇太極讓朝鮮設立的功德碑也隨著深埋於地下。
直到1913年,此碑被重新挖出,隨後又被重新樹立。1956年韓國文教部門認為此碑是大韓民族的恥辱,一怒之下將其再次埋入地下。到了1963年,韓國發生了大洪水,這塊碑文才得以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一些人甚至說,這塊碑文與大韓有著不可磨滅的淵源。但這一次的韓國政府決定換一個辦法——將此碑作為文化遺產保護起來,讓韓國人民銘記這份恥辱,所以在當年將其指定為歷史遺迹第101號保護了起來。
1983年的時候,當時的韓國總統發令,將這塊石碑移送到了松坡區石村洞289第13號,並圍繞此地在該碑附近建立了公園。
2007年2月3日,也就是丙子戰爭後的370年,大清皇帝功德碑遭到了韓國民族主義者的破壞。破壞著用紅色油漆在碑的正面寫了韓問「撤」「370」,背面寫上了韓文「去」「丙子」等字樣,27日,39歲的犯罪嫌疑人被捕。
此人曾在當年一躍因為甲午農民戰爭的原因破壞了古阜郡守趙秉甲建立的石碑,他深沉對韓國政府處理「恥辱碑」的做法非常不滿,認為該碑應該被撤去,或者轉移到其他的地方去。
不得不說,每一個民族或者文明,都有著自己最羸弱的時候,無論是朝鮮還是近代的中國,都深受戰爭以及其他暴力的侵擾過,但過去的事情並不是抹去一段文字或者毀壞一塊篆刻就能消泯的,與其去強證消除一段歷史的真偽,倒不如記住歷史給我們的經驗,對於當下來說,如何不去重蹈覆轍,才是明智之舉。
輸入標題
TAG:玉見紅掌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