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代后妃回娘家,皇帝的無上恩澤

清代后妃回娘家,皇帝的無上恩澤

清代中央集權體制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並進一步向皇權集中。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濱,莫非 王臣」,這句話在清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侄釋。在這種極度個人專制的社會中,對於旗人女子來說無論是通過三年一次的選秀女正途,或是別的門路,若有幸成為皇帝的后妃,必是榮耀無比的事情,不單女子個人母儀天下,享盡榮華富貴,連她的家族也可能因此 飛黃騰達。

可與此同時,清代的宮廷禮儀制度也因宮規最多、控制最嚴為歷代之冠。高牆深院之中,后妃們不但要面對為爭寵幸、爭權勢而進行的明爭暗鬥,而且還要遵 守各種宮廷典章,忍受不能與家人見面的相思之情。因為按清制,沒有皇帝的恩准 ,后妃是不能隨便回娘家省親的。在榮耀的背後,后妃囿於紫禁城的高牆內, 幾乎失去人身自由。她們不能隨便出入,與娘家親人一別可能兒年或數十年,生死茫茫,兩不相知。

后妃經皇帝恩准回家省親,有一套嚴格的禮儀制度。《清稗類鈔宮閑類?孝 欽後省親》中記載孝欽後(慈禧太后) 省親的情形說:「穆宗〔同治)誕生九月,時孝欽後尤妃也,承文宗(咸豐帝)特恩,賜回家省親一次先有太監至其家,告以某時駕到。屆時太監 及侍衛群擁黃轎而至,其母率家人、親戚排立院中入內堂,太監請妃降典,登堂升座,除母及長輩外,皆跪地磕頭。排筵宴,母陪坐於下,蓋以妃為皇子之母也」

光緒皇帝珍妃和瑾妃的例子也很典型。兩姐妹離家入宮前,她們的母親知道 從此再難見面,悲傷過度,竟伸手打了這兩個寶貝女兒,稱「只當我沒生你們這兩個女兒!」可見皇宮內外,骨肉生生離別的精神痛苦。珍妃與母親一別 ,至死也未能回家省親。

《紅樓夢》第十八回中對賈元妃省親場面的描述則更為生動鮮活:

賈妃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 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裡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泣,…….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見呢。」說到這句,不禁又咬咽起來。」 … … 又隔簾含淚謂其父曰:「 田舍之家,雖奮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趣。

除后妃出宮回娘家省親外,她們的父母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奉皇帝特旨也可入宮會親數月或年,但只許親生父母入宮,其餘外戚一概不許入宮。《國朝宮史?宮規》記載:「內庭等位父母年老,奉特旨許入宮會親者,或一年,或數月 ,許本生父母入宮,家下婦女不許隨入。其餘外戚一概不許入宮」。

父母入宮會親的確給后妃帶來莫大的慰藉。但這種機會需要特定的條件,一般是對於受寵后妃而言的。多數后妃只能在逢年節或外家偶有事故時,遣親信太監、宮女前往探慰,自己並不能與家人見面。同時清廷嚴禁太監、宮女傳言宮內外一切事情,並由專人加以稽查。宮規規定:

「 「各宮首領遇年節奉主命往外家,或以事故慰問前往者,不許傳宣內外一切事情。宮殿臨 時加稽查,別行發者,將宮殿監與犯者一併從重治罪。」

總之,清代宮廷省親制度是倫理道德和封建等級秩序相矛盾的產物。一方面后妃同普通女子一樣身為人女,有對父母、親族長輩探視 、問安的孝道,這也是封建倫理道德所極力提倡的,省親可以釋緩這種人之常情;另一方面,森嚴的宮廷制度,繁瑣的禮儀規定在清代達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自然不能允許后妃像民間百姓那樣隨意省親。一切都必須在皇帝的恩准之下才能實現,這也充分顯示了后妃對皇帝的人身依附關係。恩賜后妃歸省或特許后妃父母入宮會親成了最完美的解決途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有點料 的精彩文章:

帝王的無上扇子——至尊懷中有雅物
做一個清朝的官員到底有多累,更要命的是數不清的人情世故?

TAG:歷史有點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