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要區,位於廣東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

高要區,位於廣東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

高要區,位於廣東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東經112°11′~112°50′、北緯22°47′~23°26′,東鄰三水區,南與高明區、新興縣接壤,西連雲浮市、德慶縣,北接廣寧縣、四會市。西江黃金水道、三茂鐵路、國道324線以及廣肇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先秦時期,高要屬南越 ,建縣於漢元鼎六年(前111),因羚羊峽有居高扼要之勢而取名「高要」。元封元年(前110)設立高要鹽官,為嶺南僅有的兩處鹽官之一。曾是廣州都督府、兩廣總督府駐地,縣署設在羚羊峽口(現端州區),縣東北有高峽山。1988年將縣城遷往西江南岸,1993年9月撤縣設市,2015年4月撤縣設區

高要區東西最寬67公里,南北最長74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約佔30%,山地面積157.5萬畝,約佔60%,水系面積佔10%。高要是一個以糧食和蔬菜生產為主的農業大市,是廣東省糧、菜、魚、果、林生產的重點市(縣)之一。

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慶部分地域屬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會縣,轄區包括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

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在今高要、肇慶市區、高明和三水西部、雲浮東部等地設置高要縣,屬蒼梧郡。縣名得自境內的高要峽,高要峽則因峽山高峻、峽水如腰而得名

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封開)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

西漢元鼎七年(公元前l10年),漢武帝在高要設鹽官,是全國36個鹽官之一。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晉武帝在高要置西江督護府,管理西江流域原住民族事務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地域內置8縣,四會縣隸屬南海郡;廣信、謝沐、高要、封陽、端溪5縣隸屬蒼梧郡;高涼縣、臨允縣隸合浦郡;統屬交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勵志分享:古代的孝
中國歷史上對外最強硬的王朝,十大對外宣言,句句震撼天下!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