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的政治經濟背景

元朝的政治經濟背景

蒙古鐵騎橫掃天下,建立了龐大的帝國,涵蓋各個種族、民族。元朝統治者為了便於統治,將各族人民分為四等,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中學歷史講過的——「在蒙古貴族實行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把各族人分為四等。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第一類是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二類是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爾人等;第三等是漢人……第四等是南人……」(現在人教版的歷史書已經沒有了)

雖然「四等人」制度到底存在與否,歷史學家尚未有定論,但是元朝時期蒙古貴族享有特權以及存在民族壓迫是學術界公認的。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元典章》中關於「斗殺」規定:蒙古人扎死漢人的,主刑為杖責五十七,附加刑為征燒埋銀;而漢人毆死蒙古人的,主刑為死刑,附加刑為正犯沒收家產、其餘征燒埋銀。以及「如有蒙古人毆打漢兒人,不得還報……於所在官司赴訴」的記載!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中國歷史上疆域廣闊的政權,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國地區的征服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朝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中滅南宋統一中國。

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廣泛種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蒙古可汗進入中原之初,殘酷的屠殺和劫掠,給北方地區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毀壞。蒙古人原來是游牧民族,草原時期以畜牧為主,經濟單一,無所謂土地制度。蒙金戰爭時期,曾打算盡殺漢人,把耕地都變為牧場,大臣耶律楚材建議不如保留漢人的農業生產,以提供財政上的收入來源。這個建議受到鐵木真的採納。窩闊台之後,為了鞏固對漢地統治,實行了一些鼓勵生產、安撫流亡的措施,農業生產逐漸恢復。特別是經濟作物棉花的種植不斷推廣,棉花及棉紡織品在江南一帶種植和運銷都在南宋基礎上有所增加。經濟作物商品性生產的發展,就使當時基本上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在某些方面滲入了商品貨幣經濟關係。但是,由於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業工匠,經營日用工藝品的生產,官營手工業特別發達,對民間手工業則有一定的限制。

元朝統治中原,對中原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像遼朝、金朝與西夏等征服王朝,他們為了提升本國文化,積極的吸收中華文化,進而逐漸漢化,然而蒙元對漢文化卻不甚積極。他們主要是為了維護本身文化,同時採用西亞文化與漢文化,並且提倡蒙古至上主義,來防止被漢化。例如他們提倡藏傳佛教高過於中原的佛教與道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長時間沒有舉辦科舉。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底下,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頭。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

元代軍事防衛分為兩大系統,即戍衛京師(大都和上都)的宿衛系統和鎮守全國各地的鎮戍系統。宿衛軍隊由怯薛軍和侍衛親軍構成。忽必烈建國後,保留了成吉思汗創立的四怯薛輪番入侍之制,用他們列值禁庭以充護衛侍從,常額在萬人以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制。侍衛親軍用於環衛京畿,到元朝末年先後置三十餘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品秩與萬戶相當(正三品),隸屬於樞密院。進入內地的色目人軍隊,由於戰鬥力較強,相當一部分被編入侍衛親軍。鎮戍諸軍的布局,腹里主要由蒙古軍和探馬赤軍戍守。華北、陝西、四川等地的蒙古、探馬赤軍由各地區的蒙古軍都萬戶府(都元帥府)統領,隸屬於樞密院。南方以蒙古軍、漢軍、新附軍相參駐戍,防禦重點是臨江沿淮地區。隸屬行省的鎮戍諸軍,方面有警時由行樞密院統領;平時日常事務歸於行省,但調遣更防等重要軍務仍受樞密院節制。全國軍馬總數,只有皇帝和樞密院蒙古官員知道,行省兵馬也只有為首的蒙古官員知道。

以疆域廣大為顯著特徵的元朝,國號大元的意思也是大,這裡涉及到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1271年的11月,大元國號正式登台亮相,宣布國號的是忽必烈的《建國號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朝 的精彩文章:

元朝武將耶律希亮的傳奇人生
中國近代歷史,元朝經濟階段性的差異和興衰側面反映

TAG: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