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立春: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立春: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立春: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立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今天是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意思是「四立」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立春的民諺

春天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季節,在立春以後,人們就開始忙著種莊稼了。從很早以前,民間就流傳了許多關於立春的諺語,如反映氣候變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 打春凍人不凍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預測天氣變化的: 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風調雨順好種田。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與農業有關的: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春打六九頭,七九、八九就使牛。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立春的習俗

咬春

立春這天,山東、北京、天津、山西、江蘇、河北、福建等省市許多地方都有「咬春」的習俗。

據漢代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後,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蔔,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吃春盤

自唐朝起,民間還流傳吃春盤的食俗。如南宋後期陳元靚所撰的《歲時廣記》引唐代《四時寶鏡》記載:「立春日,都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春盤一詞也屢見於唐代的詩詞作品中,如詩人岑參在《送楊千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一詩中寫道:「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南宋大詩人陸遊在其《[感皇恩]伯禮立春日生日》和《[木蘭花]立春日作》兩詞中亦分別有「正好春盤細生菜」、「春盤春酒年年好」的詩句。

據考證,春盤實際上是由魏晉時期的五辛盤發展演變而來。所謂五辛即五種辛味蔬菜,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雜合食之,取迎新之義,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其實,古時人們吃五辛盤不僅僅是為了「取迎新之義」,同時也是了為了散發五臟之氣、健身防疫。

按照現代科學的觀點,春節之際,寒盡春來,正是易患感冒的時候,用五辛來疏通臟氣,發散表汗,對於預防時疫流感,無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時期,人們對五辛盤作了改進,增加了一些時令蔬菜,使其從單調的辛辣變為色香味俱佳的翠縷紅絲,併名之曰「春盤」。

吃春餅

立春這天,民間還有吃春餅的習俗。如晉代潘岳所撰的《關中記》記載:「(唐人)於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舊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流行於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頒賜給近臣。

最初的春餅是用麵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

現在的春餅在製作方法上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視個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時,有些人喜歡抹甜麵醬、卷羊角蔥,有的地方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里吃。

立春節氣如何養生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熱過渡的季節,冷暖氣團交替活動頻繁,人體對春季多變的氣候適應性較差。立春之季,晝夜溫差較大,早晨氣溫較低,易於發生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也處於多發期,所以,立春時節要注意保暖防病。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舒展。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飲食的調養要注意升發陽氣,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文:王俊聰

編輯:張士國

校對:閔青

圖片: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激素:吃還是不吃……
袁越專欄:酒,少喝為妙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