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禮儀養成指南 | 老年人應該是鏡子,所有人都可以在他們身上照見自己

中國禮儀養成指南 | 老年人應該是鏡子,所有人都可以在他們身上照見自己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在這樣一個幾千年來崇尚禮的國家,老人既是禮的開始,也是禮的終點。我們的長輩,在我們心中永遠應該是中正平和,老而彌堅。




——————




60歲是人生的一道坎,是進入老年的門檻,子曰:六十而耳順。耳順者,解釋很多,可以是聽得進逆耳之言,也可以是聽人言而知是非,無論哪個解釋,都說明了一點,老年人已經磨平了所有稜角,變得中正平和,兼聽則明。這是一種智慧的表現,也是老年人得到年輕人尊重的重要品質。




然後就是「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所說老人最理想的狀態,當年過七十,人的思想與道德已經規範在合理範圍中,即使隨心所欲仍然合乎理性。禮在這一刻便渾然天成。



從古到今,根據孔子的指點,中國人都把老人作為榜樣,作為仲裁者,作為精神依靠,他們是一個家庭,一個群體,乃至一個國家的中心,只要老人把舵穩住了,天就塌不了。





編草鞋的老人。




但在目前的中國,一股歪風不脛而走,老年人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伴隨著到底是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的質問,到底是老年人為老不尊,還是年輕人脫離了孝敬之禮,類似爭辯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老人的歌聲讓學生無法聽課;廣場舞的大媽趕走停車的居民;摔倒的老人賴上攙扶的學生;要求讓座的老人一屁股坐在少女身上;直到最近,因為公車停站較遠,一位盛怒的老人將手榴彈扔向公車司機。



即使在素有尊老敬老傳統的中國,人們也不禁想問,這些老人到底怎麼了?一個無中生有的命題悄然而至,關於老年人的負面新聞正在增多。人們眾說紛紜,到底是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





老人摔倒扶不扶已經成為了一個哲學命題。圖/小品《扶不扶》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老人的壞可能只是一個偽命題,在老年化與自媒體發達的時代,許多事情被放大了。




中國從2009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那一年60歲以上老人達到人口總數12.5%,達到1.67億人,僅僅過了4年,這個數字突破了2億,比例達到14.3%。1952年前後的生育高峰期人口全面進入老齡化。



這不僅僅讓中國人口比重發生拐點,也導致了社會資源的爭奪。比如在早高峰的上班時段,也是老年人晨練時間,老年人與年輕人爭奪著有限的公共交通工具;隨著老年人口增加,他們的活動空間也在擴大,他們的活動、聲響也超越了原先資源的邊界。




當然這種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問題,不能成為個別老人任性的理由,只剩下「從心所欲」肯定不行,重要的是「不逾矩」。




有看法認為,目前正在進入老年的年齡段,正好是1952年左右出生,完全生活在新中國之下的一批,他們所有的人生都是在這樣那樣的運動中度過的,這些運動給他們生命帶來了極其負面的烙印,就像浙江扔手榴彈老人,那手榴彈就是文革時候遺留下來的。




內因外因雙重作用,加上自媒體的發達,頓時讓某些問題老人曝光在人們面前。只是這些老人畢竟是少數,無法代替整個老人群體。




當廣場舞的音樂驚天動地,當早晨的公車總有老人衝鋒在前,當身邊的白髮旁若無人地大聲聊天。我們不要輕易責怪他們,或者是要走很長的路,或許是年紀大了耳朵不太好,對於正在走入夕陽的老人,都該多幾分理解和關懷,這是他們最需要的。




其實老人需要的只是一點關愛和活動的空間。




按照孔子所說,「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這裡講的正是一位老人應該做到的模樣,就是年輕時講孝悌,年長了能正身,年老了能耳順不逾矩,方可以成為年輕人模仿尊敬的對象。




在中國人眼裡,老人應該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的。他們面目慈祥,說話平和,處事規矩,待人以禮,以德正身。




他們規定著家庭中的禮,以身作則,教育年輕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食不言寢不語。



他們不怒而威,不會輕易口出狂言,但只要一個眼神,一聲咳嗽,拐杖一戳,晚輩便老老實實不敢造次。




他們應該是鏡子,所有人都在他們身上照亮自己的缺點,找到自己的長處,學習老人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認真負責的處事原則。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他們始終是一個家庭,一個群體,乃至國家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



雖然在這個物質到異化的社會裡,不少老人還需要晚輩贍養,但只要德高望重就不會因為物質需求影響他們的社會地位。




在這樣一個幾千年來崇尚禮的國家,老人既是禮的開始,也是禮的終點。我們的長輩,在我們心中永遠應該是中正平和,老而彌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汽車都不「油膩」了,你還油膩?
提奧:梵高的弟弟、知己與靈魂之友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