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976夜讀:唐詩里的明月光】引爆!唐詩的寒武紀(下)

【976夜讀:唐詩里的明月光】引爆!唐詩的寒武紀(下)

原標題:【976夜讀:唐詩里的明月光】引爆!唐詩的寒武紀(下)





在唐詩的歷史上,有一個人曾留下過一聲著名的大吼:「我想當連長!」

因為這一聲大吼,此人躋身「四傑」,名垂史冊。他就是楊炯。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他想當百夫長,可不就是當連長么。這一句詩,就來自他的五言律詩傑作《從軍行》。


可能你有些好奇:這個想當連長的楊同學,到底是唐朝哪一支部隊的?羽林軍?還是野戰部隊的?然而楊炯同學並不是當兵的,他的真正職務是個文員。


楊炯是個天才,當然這是一句多餘的話,「四傑」里沒有一個不是天才的。他十歲就被當成神童,待制弘文館,等於是到高級藏書室兼教研室進修。


可是,「四傑」似乎註定了官運都不會太順。楊炯這一進修就是整整十六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此過去了。直到三十二歲那一年,他的仕途才漸有轉機,被推薦為弘文館學士、太子詹事司直。


有人說這個官很大,東宮事務都歸他管,這不對。為了搞清楚楊炯到底是多大的官,我們再詳細講一下:在詹事府這個機構里,有詹事一名,是主要領導,正三品;少詹事一名,正四品上,也算是領導;還有丞二名,正六品上,算是中層;此外還有主簿一人,從七品上,太子司直二名,正七品上。


所以楊炯應該是正七品上,大致是個處長,具體職責有可能是負責紀檢、監督一類的事務。三十歲出頭的正處,升遷已不能說慢了,但權力很大是談不上的,每天仍然不過埋首文牘、弄材料而已。


儘管楊同學一生與案牘為伍,卻有著一顆不安分的心。讀他的詩,你看不出他是一個資深文案狗,而會以為他是一個江湖俠客。比如這首《夜送趙縱》: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在一個夜晚,作者送別了一個叫趙縱的朋友。這首詩像流水一樣乾淨、自然,不沾染半點綺麗,每一個字都浸潤著月色的光輝。


不妨多聊幾句這首詩。事實上,這是自從有唐詩以來,色彩最通透、明亮的詩篇之一。它用瑩潤的和氏璧開頭,用光輝的明月結尾,可謂從光明始、從光明終,說是「夜送」,但詩人的心境卻比最好的晴天還明朗。



你看王勃著名的那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已經夠豁達了,都還要說上一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楊炯這首詩里卻根本不必說類似的話。所謂「明月滿前川」,朋友的前程人生一片光明,哪裡用得到哭濕手絹呢。


書歸正傳。671年,王勃、盧照鄰來到長安參加銓選,和楊炯相會了。初唐四傑,這時已經集齊了三個。


有人說:楊炯看不起王勃,理由是他說過一句話,叫「恥居王后」。這大概也是個誤會。楊炯這人有個特點:對於自己真看不上的人,哪怕是同事、同僚,也是不大給面子的。他曾經對自己鄙視的同僚直接打臉,管人家叫「麒麟楦」,什麼意思呢?就是徒有其表的草包、木頭疙瘩。


但對於王勃、盧照鄰,他特別推崇。他怎麼評價王勃的呢?是「海內驚瞻」。他又怎麼說盧照鄰呢?是「人間才傑」。


三大才子聚首長安城,洵為盛事。按說這已經值得大書特書了,但歷史註定要讓671年的冬天顯得更加不平凡——就在王勃、楊炯、盧照鄰齊會時候,在西域來京的古道上,漫漫風雪之中,有一位壯士,也向長安進發。


他比王勃等三人的年紀都要大,臉上帶著風霜之色,看得出來經歷了勞苦的軍旅生活,但精神很好,顧盼生輝。

在馬上,他長吟著詩句:「風塵催白首,歲月損紅顏」「別後邊庭樹,相思幾度攀」,充滿豪邁之氣。這條大漢,就是駱賓王,「初唐四傑」中的最後一位。


在此,我不得不又重複一句:初唐四傑都是天才。駱賓王據說在七歲的時候,就寫出了唐詩之中流傳最廣的超級刷屏之作: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後來杜甫據說也是七歲作詩,詠的是鳳凰,但他的鳳凰詩沒有流傳下來。駱賓王的《鵝》詩則流傳千古。


這一年,王、楊、盧、駱在京師會齊。有一位武俠小說家叫溫瑞安的,曾經寫過「四大名捕會京師」。而唐詩的歷史上,令人激動的「四傑會京師」的一幕出現了。有學者說,「初唐四傑」的名號,就是由這一次齊聚京師而來。


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一起組個局,短暫聚會,把酒言歡呢?如果有的話,那真是讓人神往的場面。


接下來,我們回到主題:「四傑」都熱情滿滿地來參加這一次朝廷的選秀,可結果怎麼樣呢?答案是:很悲催。



關於這一次選秀,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


據說這一天,在選秀的後台,兩位評委——大唐王朝組織部的兩位副部長碰頭了。兩人拿著「四傑」的檔案,商量了起來。


一位副部長提議說:「你看看這四個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最近在文壇可火得很啊,寫東西相當不錯,你覺得怎麼樣?有培養價值沒有?」


另一位副部長聽了,卻只是淡淡一笑,是那種組織部門幹部固有的矜持笑容:


「年輕幹部嘛,第一要看政治水平,第二要看意志品質,第三才看業務能力。這四個人,業務能力當然是不錯的,但是這個……呵呵……」


「但是?但是什麼?裴部長你有話就說。」


裴部長嘆了口氣,給出了結論:


「我看王勃這四個人啊,做事浮躁淺露,太愛出風頭。除了其中那個楊什麼來著……哦,楊炯,以後培養培養,說不定能當個縣長。其餘三個人,哼哼,我看多半不得好死啊。」


說完,他把「四傑」的檔案隨手放在一邊:「這次就先不考慮他們啦,以後再說吧。」

於是,四傑的命運就這麼註定了——落選。


這個段子流傳很廣,可真的是事實嗎?這位裴部長對四傑的成見真的這麼大嗎?不一定。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不少詩文,都表明這位裴部長和王勃、駱賓王等關係不壞,很願意關照、提攜他們。


廣為流傳的裴部長批評「四傑」的這一個段子,聽起來很像是後人的附會。因為「四傑」命運多舛,人們就根據他們的遭際,事後諸葛亮地附會了這麼一段故事出來。



那麼,「四傑」為什麼又這麼難出頭呢?大概是他們個性太突出,做事又乖張,「浮躁淺露」雖然未必,但恃才傲物多半是有的;「華而不實」雖然未必,但好出風頭、遭人嫉妒大概也是有的。


在671年這一次短暫的相聚之後,「四傑」的人生命運開始呈現出一種雪崩般的倒栽蔥式跌落。


王勃差點被殺了頭。這個案子很有點離奇:據說他先私自藏匿了一個有罪的官奴,不久又後悔了,擔心走漏風聲,便把這個官奴殺了。很快事情敗露,王勃獲罪,還使他父親也受到牽連而被降職。


盧照鄰則殘廢了。他患了嚴重的「風疾」,後來不少詩人比如白居易晚年也得過這種病,只是程度較輕而已。我曾經一直以為「風疾」是中風,因為盧照鄰的癥狀——不能行走,半邊癱瘓,手足蜷曲,都像是中風的後遺症。但仔細看他的病情記錄,他的病更像是小兒麻痹症或麻風病一類。這使他窮困潦倒,直到要向朋友乞討買葯。


楊炯看上去還算好,一直在官場中等待機會。但他也有自己的弱點。前文中說了,王勃的毛病是不講政治,盧照鄰的毛病是不合時宜,而楊炯的弱點,是成分不好。


他在詹事府當上了處長沒兩年,忽然接到一個晴天霹靂般的通知:

「楊炯!你弟弟牽扯到了一場叛逆活動,你已經是逆賊的家屬了!」


當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揚州爆發了一場叛亂,楊炯的弟弟參與了。楊炯就此躺槍。他被清理出了詹事府,貶到四川,擔任了一個叫梓州司法參軍的職務。


楊炯是成分不好,那麼駱賓王的毛病又是什麼呢?更嚴重,是徹底反動——連累了楊炯的那一場揚州叛亂,就是駱賓王和人合夥幹起來的。


駱賓王造反,直接原因不是很明確,但大致是對現實不滿,「失官怨望」。他早年受了不少磨難,居無定所,仕途不太順利。後來年紀漸長,到長安做了侍御史,卻又因為寫文章、提建議,觸怒了武則天,被人誣陷,以貪贓的罪名關了號子。


放出來之後,駱老師變成了一個徹底的老憤青。在他看來,世道黑暗,報國無門,正滿肚子怨氣呢,恰好趕上揚州有一伙人反對武則天,領頭人叫徐敬業,是唐朝開國功臣徐懋功的孫子。他向駱賓王發出了號召:來吧,老駱,我的創業團隊需要你。


駱賓王就這麼報名入股了。


眾所周知,凡是起兵造反,都需要一篇響亮的檄文。大家的目光都不約而同落在駱賓王的身上:咱們這個創業團隊就數你最能寫,你來吧。


駱賓王慷慨陳詞:感謝大家把這麼光榮的任務交給我。他毫不推辭,揮筆落紙,寫了一篇檄文,叫作《討武曌檄》。



文章寫好後,大家一看,都集體陷入了沉默之中。過了半晌,才有人抬起頭來說:老駱,你這是要紅啊。

話說,我國的造反史源遠流長,檄文歷史也就隨之十分精彩,有所謂的「三大檄文」(沒有根據,我給封的)。一篇是東漢末年陳琳寫的《討曹操檄》,一篇是隋朝末年祖君彥所寫討伐隋煬帝的《為李密檄洛州文》,第三篇就是駱賓王同學的這篇《討武曌檄》了。


這一篇檄文問世最晚,但要說音調的鏗鏘、氣勢的雄渾、用詞的精妙,這篇是三文中的第一名。所以後來才有了那個傳說:武則天拿著這篇檄文去找宰相,問他為什麼遺漏了駱賓王這個人才。


也是由於這篇檄文的水平實在太高,刷屏實在太猛,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駱賓王居然成了揚州起義的標誌性人物,甚至比造反的幾個主謀還出名。


後來明朝大思想家王夫之說起這次起義,一開口就是「起兵討武氏,所與共事者,駱賓王、杜求仁、魏思溫……」你看,他不自覺地就把駱賓王排在了第一。一個寫檄文的公關,居然排在了造反團隊的軍師、大將前面。


所以說,寫文案這種事情,差不多糊弄兩句能交差就得了,不要寫得太好,否則就像駱賓王那樣,一不小心把自己寫成了造反的旗幟,那就划不來了。


最後,這場造反行動堅持了多久呢?只有兩個月。很快地,反叛的軍隊被打敗,骨幹統統被殺,駱賓王從此失蹤。


有人說他是被抓獲處斬了,也有人說他隱姓埋名逃亡了。唐代有個小說家叫張鷟,和駱賓王是同時代的人,他說駱賓王兵敗後投水死了。《資治通鑒》里也說叛軍「餘黨赴水死」,這兩個說法比較相近。駱賓王有可能是在亂軍中落水而死。


「四傑」離世的方式,都很讓人唏噓。


王勃是溺水受驚而亡,駱賓王可能是落水而死。盧照鄰則長期受到病痛折磨,乾脆給自己挖好了墓室,每天僵卧其中,等候死神的召喚。最後因為死得太慢,他無法忍受了,便和家人作了最後的訣別,投向了滔滔的潁水。


也許,那一刻他腦海中還浮現了遠在巴蜀的郭姑娘。對不起,我終於是辜負你了。

人們常常說「三賢同歸一水」,指屈原、李白、杜甫的死都和水有關,一個懷沙投江、一個入水捉月、一個自沉而死。這個說法沒什麼憑據。但初唐四傑卻很可能是真的「三賢同歸一水」了。




回顧這四傑的一生,你會發現一個特點:


他們最渴望乾的事、主動折騰的事,都沒有干成。而他們無意間隨手乾的事情,卻干出了了不起的成就。


王勃經常標榜自己想乾的事,是弘揚儒學、傳播正能量。他經常諄諄告誡別人要文以載道,不能一味追求文藝辭藻之美。結果呢?自己反而搞文藝搞得最出色。楊炯恥於做書生,想當連長,可一輩子也沒機會去前線,反而因為做書生,在文壇留下了顯赫聲名。



駱賓王平時寫作,特別愛做大文章,寫長篇辭賦,堆砌繁多的典故。可他最為後人所傳誦的,卻是短篇的討武則天的檄文;最為人們所熟悉和喜愛的詩,也偏偏多是一些小詩。比如:


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在軍登城樓》


又比如: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於易水送人》


最讓我感動的,是盧照鄰。


他的外號叫「幽憂子」,一輩子的標籤,是「窮」「苦」兩個字。他晚年得病等死,過程之凄涼,後人簡直都看不下去了。明代有一位學問家叫張燮的,就對盧照鄰有過這樣一番感嘆,我錄在這裡:


古今文士奇窮,未有如盧升之之甚者。夫其仕宦不達,則亦已耳,沉痾永痼,無復聊賴,至自投魚腹中,古來膏肓無此死法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古往今來的窮苦文人那麼多,可是苦到盧照鄰這個份兒上的,真是前所未有。你說他做官不順吧,那倒也罷了,可是後來病成那個樣子,長年累月起不來床,面容毀了,身體殘了,甚至投水自殺,葬身魚腹,這也太慘了一點吧!


在病中,盧照鄰曾經像寫博客一般,對自己的癥狀作了很細緻的描述。當我們翻開它時,總有不忍卒讀之感:


骸骨半死,血氣中絕,四支萎墮,五官欹缺。皮襞積而千皺,衣聯褰而百結……神若存而若亡,心不生而不滅……形半生而半死,氣一絕而一連。


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轉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連踡;不學邯鄲步,兩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他說,由於兩腿殘疾,連移動很短的距離,都好像隔了百里千里那麼難。



他曾寫《五悲文》以自明,分別是《悲窮通》《悲才難》《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都是一個「悲」字。後世以悲苦聞名的詩人不少,比如孟郊,也算是人生困厄了吧。但他的困苦的程度和盧照鄰一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但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樣一個極度悲苦、極度困厄的詩人,留給世人的最成功的作品,卻是一部自打有唐朝以來所出現的最華美、最豐贍、最冶艷的詩篇。那就是《長安古意》。


這首詩略長,但是為了讓大家了解盧照鄰,展現這一篇詩的宏偉冶艷,把它全文列在下面。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把它讀完: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遊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游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台萬種色。


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綉孤鸞,好取門帘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鬱金香。


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這是一幅長安的行樂圖,也是一幅盛世來臨前的破曉圖。我經常很困惑,盧照鄰這麼潦倒、苦悶的一個人,怎麼寫出這樣華美冶艷、煙視媚行的長安呢?怎麼寫出那些炫目的寶蓋和流蘇、遊絲和嬌鳥、妖童和娼婦,「日暮紫羅裙」和「俠客芙蓉劍」的呢?


有很多學者都評點過這首詩,說得最好的是聞一多。他說,這首詩,是以市井的放縱改造宮廷的墮落,以大膽代替羞怯,以自由代替局縮。


看起來這麼裘馬輕狂的一首詩,但它鋪展在我們面前時,一點也不輕浮,一點也不猥瑣。


我覺得盧照鄰大概是寫這首詩太用力了,他把一生的綺麗風流都攢積起來,在這一首長詩里一把耗盡了。這一首魔鬼般的詩抽幹了他的生命能量,所以後半生只剩下軀殼,成了一個活死人。



——976夜讀:唐詩里的明月光


節選自《六神磊磊讀唐詩》


小編:楊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沂綜合廣播 的精彩文章:

976夜讀——興波的夜聽
【新聞976:聲音日曆】1月11日|毛主席為劉胡蘭烈士題詞

TAG:臨沂綜合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