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品花 壹裹清香
今日分享嶺南書法大家李曲齋先生關於插花的見解與自己的學習。曲老先生曾教導學生: 「插花藝術與書畫一樣,最重要的是作品中要有我在,即意見作品最高是能體現個人獨特的面目和風格,呈現作者之個性從而顯出藝術之精神」。又雲「雖然插花學習前人的方法、技巧,但可以在熟悉和掌握了較多的技巧上,創作出自己的作品來。就如書法、國畫的先精一家,融匯各家,最後自成一家。而作品層次的高低,則視乎作者的學養、性情等因素而定了。」剛好今晚聽書的時候重溫到傅雷家書里寫過的藝術鑒賞貴在通,藝術表現貴在化,想來大概是是可以相互承接的。通就不局限迂腐,能培養格局與眼界,化則將自我與藝合一。
曲師曾教其「插花時對著眾多花材,要懂得去取捨,即使有十朵花,只兩朵有用,則其餘八朵都要捨去。等於做學問與讀書,要選游泳需要的學,不可在腦子塞入一大堆雜物」。就像袁中郎在《瓶史》中寫的「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高低疏密,如畫苑布置方妙」。
另外,「插花可把繪畫構圖、書法布局,還有《易經》中某些概念,如理、氣……等融會貫通,插出自己的個性來。反過來,又可以把創造出的插花作品應用到繪畫上,稱為一幅畫的構圖」。這點在學習傳統古典園林的時候同樣感觸特別深,例如《園冶》、《閑情偶寄》、《遵生八箋》等著作,一入便可悉知作者之情志與境遇。
先生雖取法袁中郎,對《瓶史》倒背如流,但卻不宥於其說,自有見地。袁中郎主張插花不能沒有挑選地「濫及凡卉」,否則寧願「貯竹、柏數枝以充之」。曲師插花卻「濫及凡卉」。袁氏選擇某些花卉各為九種名花作搭配,把秋海棠列為菊花之「婢」,以分主副,此說曲師亦不肯苟同。這點自己也較為認同。在梳理學習中國插花史的時候,便習得文人非常注重花的品第,給花草分了三六九等。然而是否必須如此等分,個人尚有疑問。「以二居」繪畫為例,其花鳥畫植根於南粵大地,以嶺南自然風物入畫代替傳統文人畫梅蘭竹菊的固定圖示。因此他們的繪畫不乏鄉土景物,充滿生活氣息,嶺南的花香鳥語蟲鳴呼之欲出,寫盡了嶺南山間的有靈且美。個人才疏學淺,姑且認為各花有各美,自圓其生,各花自有其自在的清香。
18/1/31
勿忘我
腎蕨(干)
文竹(干)
英石
硯台
18/2/1
朱頂紅
臘梅
麥穗
金合歡
自觀自在 守本真心
歡迎分享與交流
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TAG:觀自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