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陽明:學習六種生活的智慧,人生將豁然開朗!

王陽明:學習六種生活的智慧,人生將豁然開朗!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在學術思想方面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一、謙者眾善之基,傲者從惡之魁。

謙虛是一切善的基礎,傲慢是一切惡的源頭。一個真認識自己的人,就沒法不謙虛。謙虛使人的心縮小,象一個小石卵,雖然小,而極結實。結實才能誠實。


二、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朋友間的交往,要相互謙讓,這樣做能使雙方都從中得益,如果總是爭強好勝,就會互相傷害。即使朋友間的互相幫襯時,幫襯的一方也要避免高高在上的態度,以平和的心態去幫助朋友,才能讓彼此心無隔閡。須知,你幫襯朋友,乃是出於情義,把自己放在較低的位置,才能讓朋友更好地接受這份情義。


三、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人應該通過歷經各種事情磨鍊自己,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動靜之時,均能保持本心」的境界。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無事時能保持內心平靜,一旦遇到問題就內心慌亂。王陽明認為,歷事才能練心,在事上磨練,內心才會擁有強大力量,個人才能真正成長。這一觀點可謂意味深長。

四、悔悟是去病之葯,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葯發病。

「悔不當初啊」,基本上每個人都曾經發過這樣的感慨。在陽明先生看來,人應當有悔悟之心,這是人謀求自身提高道德完善的一劑良藥。但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訓並加以改正,以免下次重蹈覆轍。而不能過分注重悔恨本身,否則良藥就變成了毒藥,就會催發出新的毛病來。


五、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處理事情出現有時好有時不好的情況,並伴有困頓失序的弊端,這都是由於被毀譽得失的心所連累,不能實際地獲得他的良知。起伏得失本是常態,儘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度。


六、凡人忿懥,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惱怒等情緒,人肯定會有的,只是不能讓情緒滯留。常人心中惱怒,往往過頭,被憤怒沖昏了頭腦,心就不是那本然的廓然大公之體了。情緒是人自然會有的,只是不要讓情緒滯留胸中,遇到看不過的事情,自然會發怒,但是不要動氣,不要讓情緒滯留,心才能不被牽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花禪心佛語 的精彩文章:

人生,成在適度,誤在過度,壞在無度!
古語云:魚乘於水,鳥乘於風,草木乘於時!

TAG:蓮花禪心佛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