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經》的宇宙思維與世界觀

《易經》的宇宙思維與世界觀

《易經》研究的是宇宙人生的道理,由自然規律推演出人事法則,用簡易的方法闡明宇宙的變易規律,促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人與自然的合諧相處以及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所以,《易經》是一門「天人合一」的學問,也是一種「天人合一」的世界觀。以這種「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維模式,來認識宇宙、社會和人生,按現代的理論邏輯,就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種哲學思想和理論體系。

《易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以陰陽變化之道來分析、說明宇宙間的一切現象。天地間一切事物的變化無不因時因地或成為陽剛或成為陰柔,而這一陰一陽的變化法則,正是宇宙的法則,也是人生的法則,即天道和人道。天是萬物生成的根源,地是萬物生生不息的根本。宇宙間可以效法的最高大形象莫過於天地,在天地生生不息變化法則的昭示下,才有人類社會的行為規範。

《雜卦傳》說:「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易學在這裡所要闡明的是:天道、地道、人道的變化法則是一致的。易學原理把包括天、地、人在內的整個宇宙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並用這一系統來闡釋世界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揭示宇宙人生的發展變化規律。

伏羲生活在遠古時代,先天八卦代表的是靜態自然現象。三爻卦的上爻代表天,中爻代表人,下爻代表地,形成天、人、地三才。意在告訴人們,天、人、地各有不同必須的才能,天高明而無所不覆,地博厚而無所不載,人必須德智兼備,公而忘私,以求生生不息。天地間有萬物,由於人為萬物之靈,所以負有頂天立地、輔助天地的任務。遵循自然法則,從自然天道尋覓人類行為的合理途徑,即為「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這種宇宙思維模式,所指的就是人與自然完全合一的存在狀態。它不是只從「天」一方面來說的,也不是只從「人」一方面的來說的,而是從天、人兩方面來說的,只有從人與自然兩個方面著眼,才可以將這二者的關係說明白。在《易經》看來,天地間的萬物又統一於天,天代表著天地整個自然。這種對天、地、人相互關係的認識,形成了從宏觀整體上去把握事物的整體思維模式。

「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天地為準則,確立人世規範,以宇宙變化無窮又井然有序的精神,勸導人生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造福社會,福蔭子孫。「天人合一」,是《易經》最重要的哲學思想,也是我國後來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易經》的最高理想,就是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維模式,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的整體,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並告訴人們,自然界的變化,並不是由於某種超自然的外界力量所造成的。它的變化,是由於宇宙的原動力,也可以說是天人互動、相互感應的結果。應正確認識和處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在敬天、順天、事天的大原則下,發揮人類的潛能,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宇宙思維要求人們善於採用整體的、全息的、系統的思維方法,而不是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來考慮問題。既不能就事論事,見事不見物、見物不見人;也不能局限於一域,自我循環、自我發展。既要重視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也要注意運用科學先進的手段,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宇宙思維揭示的是宇宙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自然規律。其核心就是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宇宙觀,也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物質決定精神,自然決定社會,世界觀決定價值觀。探索宇宙人生的奧秘,掌握改造自然和社會的鑰匙,普及「大道」的宇宙自然知識,是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的應有之義。遵循「大道」—宇宙思維模式,認識問題就會多一些視角,分析問題就會多一些思路,解決問題就會多一些辦法。

【作者簡介】葛振,碩士,陸軍大校,湖北省「最美讀書人」「世界華人優秀創新成果」國際金獎獲得者,世界文化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先後受訓於濟南陸軍學院、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南京政治學院、西安政治學院、國防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省委黨校、中央黨校,著有《學習的智慧》《學習的浪潮》《金星雪浪》(金星集、雪浪集、續集)等書籍,在軍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多篇論文獲獎。

END

轉載請註明原作者和出處

更多往期閱讀請關注方略書院公眾號!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略書院 的精彩文章:

相由心生 境由心造 禍福己求

TAG:方略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