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胤礽再度被廢之後,曾有大臣請求復立,康熙為何不準?
康熙一朝,九子奪嫡的皇儲之爭,應算作一大污點。剛滿周歲便被立為太子的皇次子胤礽,原本拿了一手好牌,有很大的機會榮登九五,繼承康熙的基業。可是,這一切,都在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幻滅。這是康熙第二次廢黜胤礽的太子位,將其禁錮在咸安宮。
在那之後,其實,曾有很多官員上奏疏,請求康熙再度建儲。其中,也曾有官員為胤礽求情,請求康熙復立其為太子。可最終,都沒能成功。
康熙五十二年,刑部主事趙申喬上奏,請立太子。康熙以「立皇太子事,未可輕定」為由拒絕。
康熙五十六年,有大學士王掞請立太子,數日之後,又有接連八位御史上疏請立太子,康熙因疑心此中關聯,有結黨之意,便將奏疏扣下不回。
若說,以上兩次奏請立太子,康熙雖心中存疑,但並未發難,那接下來發生的事兒,他的回擊就很有力了。這是因為,大臣不止請立太子,還請求復立廢太子胤礽。
康熙五十七年二月,翰林院檢討,兵部侍郎朱都訥之子朱天保上疏,請求復立太子胤礽。這一上疏,惹得康熙龍顏大怒。康熙將其召來,怒而責罵,最後,竟將其處斬刑。不止於此,連其父兄亦受牽連,兄亦坐斬,父則被革去官職,交步軍統領以枷刑示眾。
康熙六十年三月,大學士王掞再度請立太子。與康熙五十六年相同的是,這次,王掞上疏後的數日,又有十二位御史接連上奏,為之「助陣」。與康熙五十六年不同的是,這次,王掞惹毛了康熙。
那是在康熙六十年的丙子,康熙專門發了一則書諭,用來表示對王掞的不滿和憤怒。康熙言及,王掞和他的先祖王錫爵(明萬曆二十一年到二十二年的首輔)一樣,以「力奏建儲之事為榮、常誇耀於人、不知羞恥」。
除此之外,他還曆數了一下明朝時候,王錫爵奏請神宗立嗣明光宗朱常洛的事情,以及明朝後續大動蕩。彷彿明朝之亡,始於王錫爵!這個在筆者看來,稍有不靠譜的觀點,成為康熙攻擊王掞的依據,然後發出了「朕本無誅戮大臣之意、大臣自取其死、朕亦無如之何」的感慨。只是,上諭中雖言辭激烈,但最後,康熙卻沒有殺王掞,而是將他貶謫軍前,但念其年老,由其子代行。
那麼,正若標題中所寫的那樣,有這麼多的大臣希望康熙能夠復立廢太子胤礽,那康熙為何沒有答應,反而十分憤怒呢?
其實,這個答案,寫在康熙五十二年回復趙申喬的那則上諭,以及斥責王掞的這則上諭中。前者上諭中言及,「允礽(胤礽)儀錶、學問、才技俱有可觀,而行事乖謬,不仁不孝,非狂易而何?」後者上諭所載,「二阿哥兩次冊立為皇太子、教訓數十年、不能成就。朕為宗社及朕身計、故嚴行禁錮。」
所以說,康熙是真的不看好胤礽,並非不看好他的儀錶、學問、才技,而是不看好他的為人處世,更不看好他最看重的仁孝!所以,才作罷!
參考史料:《清史稿·列傳七》《清實錄康熙朝實錄·第24部分》
※紅顏,情殤?康熙給了她十年榮寵,餘生履歷才顯得那般單薄
※時也,命也!乾隆登基之後,他和她驗證了康熙昔日一言
TAG:古今往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