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當年為什麼沒被當成民科而打回?
如果你讀過愛因斯坦的當年的論文,讀過牛頓的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讀過拉普拉斯寫的《天體力學》,你就會發現,愛因斯坦的論文講理,而且邏輯嚴密,最關鍵它是基於經典電動力學,目的是要解決經典電動力學與牛頓力學之間的矛盾。現在民科的論文,既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還引入了更多的問題,並且他們罔顧事實、混淆視聽,帶有很強烈的非學術目的的,比如為了出名等。這些是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的。
愛因斯坦的論文不是一上來就說這是錯的那是錯的,而是基於一個十分常見的事實論述牛頓力學與麥克斯韋電磁理論之間的矛盾。這個出發點是愛因斯坦構建狹義相對論的基礎。找打了矛盾,就要解決矛盾。愛因斯坦基於兩個假設去解決這個矛盾,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愛因斯坦自己不是這樣去研究問題的,他應該是從經典電動力學裡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出路,然後反過來提出兩個假設——其實這兩個假設在經典電動力學裡自然成立,只是在力學裡是否成立,需要實驗證明。我們今天構造狹義相對論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這並不利於人們去理解相對論。正確做法是從電動力學出發、從電磁學出發,論述它們和牛頓力學的矛盾,然後尋找到這個矛盾的根子在哪,反過來再去構造新的力學理論。
愛因斯坦的寫作方式就表明他是一個科學家,不是民科。當代能基於物理學的基本矛盾,並著手去解決的都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大物理學家了。這些物理學家都有一個共性,講理!講理不是說道理,而是講理論自洽性和理論清晰性。民科之論要麼不自洽,要麼不清晰,要麼二者兼具。這都表明民科根本沒有經受過在正兒八經的訓練。打個比方,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好比是正規軍,民科好比是雜牌軍。正規軍和雜牌軍打仗,結果如何不用多說,勝負自分。
此外,還有政治原因。那就是愛因斯生活的年代是德國和英國鬧矛盾的時期。很多德國人都不服英國,這在學術上表現為德國人期望找到證明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是錯的證據,於是愛因斯坦受到了德國的重視,因為愛因斯坦是第一個說牛頓錯了。一件事情就能說明這個:愛因斯坦在一戰時期出任了德國皇家威廉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柏林大學教授——那時候愛因斯坦還沒有提出更具轟動的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還被人詬病,光量子理論連德國物理學家都不全信。不過愛因斯坦很清楚,如果相對論是對的,那麼德國人會說他是德國人,英國人(原話是法國人,這裡稍作調整)會說他是世界公民;如果相對論是錯的,那麼德國人會說他是猶太人,而英國人(原話是法國人,這裡稍作調整)會說他是德國佬。所以愛因斯坦沒有被眼前的榮耀沖昏頭腦,這也是當代科學家、民科都缺少的一份理智。
或許很多人認為愛因斯坦是憑空想出相對論的,就像廣為流傳的光速實驗一樣傳奇。然而事情的真實的發展,愛因斯坦是基於傳統物理電磁學方程組開始推導的。這才是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
我們經常看到的科學史有很大的問題,好像那些很牛的科學家都是橫空出世,提出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天才理論,然而他們不知道,科學的進步都是一群人前仆後繼,默默推動的。比如牛頓的天體引力方程其實胡克早就給出了(只是僅僅是圓形軌道),而牛頓由於他的微積分造詣,推廣至橢圓軌道;在陳景潤之前,數名著名數學家已經證明了3+5,2+2等等一系列的定理;而愛因斯坦的長度時間變換公式其實洛倫茲早就推導出來了,只是愛因斯坦賦予了它更深遠的意義。
越是科學發展的今天,學科的進步越是亦步亦趨,因為每天都有科學家在某個領域作出微小的進步。而當我們有一天看到一個成熟的科學理論時,雖然往往可以推出一人為這一領域的泰斗,但是要知道這一成果不是他一人在一朝一夕間完成的,而是同領域的科學家互相競爭學習改進中完成的。
民科往往有一種英雄主義情結,這個和媒體和社會的好大喜功環境有關,而科學史往往又喜歡突出個人的貢獻。雖然我知道說半天也不一定有用,但還是希望民科們要認真去學習下科學發展的基本思路和規律,科學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腳踏實地從小問題入手才是研究科學的正確思路。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暗物質和暗能量並不是一個範疇的東西?暗物質的本質能量是斥力還是引力?
※女生要如何去改變自己,才能讓自己美美噠的呢?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