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醫學秋(冬)季外感診治綱要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前言
長期以來,峨眉醫學歷代祖師對四季外感病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傳至廖厚澤先生一脈,對於四季外感病的認識又進一步提高,運用於臨床效如桴鼓。
近
來,全國各地流感肆虐,廖師傳人在臨床中運用廖老診治外感病思路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經廖厚澤先生傳人沈沛民先生同意,將其於2017年6月4日在首都師範大學《峨眉醫學講壇·廖厚澤先生學術思想傳承系列講座—四季外感病診治大法與常用方劑》講座錄音整理成文字,與諸位同道分享。
秋冬季的外感,尤其秋季,
感冒會特別多。為什麼呢?因為夏天的暑熱停留在體內,本身夏天出汗又多,津液容易受傷,再加上秋天本身寒流也多,所以秋季是特別容易感冒的季節。
包括樹木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樹葉子也掉了,但它實際還是在吸收一些津液,為了來年的生髮,它在積蓄一些體液。人體也是一樣,人體到了秋冬季就開始要滋陰了,要補充一些陰液,為來年的陽氣生髮做一些物質的準備。
所以秋季呢就容易得外感。有一些夏天的暑熱,再加上出汗過多以後津液受傷,所以就有內熱,容易跟外頭的寒邪相感應而感冒。秋天本身寒流也比較多,人們衣服也都還沒換,突然來一個寒流特別容易感冒,可稱作「寒火天的感冒」。秋季多寒火病,再加上體內本身津液就不足,寒熱相感應,感冒會比較多。
有身體津液虧損的這類感冒,就要用到養陰出表法。我們下面給出的麻杏元麥合劑是一個重點方。就是津液已虧,所以必須要在走表葯里加上元麥甘桔滋陰,尤其見到那種喉嚨痛的病人。本身桔梗就能提升津液到嗓子。就比如說你治療老師,經常講話這種病人,喉嚨沙啞,可能就要用到這個葯,它能夠提升體內津液到喉嚨。
麻杏元麥合劑/大青龍湯加減:
生麻黃2杏仁10生甘草10生石膏20-30(先)桂枝2-3元參20-30麥冬10桔梗10-20蘇子5萊菔子20白芥子3-5白芍5-10黃芩10法半夏5-10金銀花10連翹10芥穗5防風5焦三仙20川軍3蟬衣3薄荷2-3佩蘭2-3。可加生薑2片。尚可去薄荷佩蘭、加浙貝5,為喉痹湯,詳見後。
(分組:【生草、元參、麥冬、桔梗】【蘇子、萊菔子、白芥子】【黃芩、法夏】【銀花、連翹、芥穗、防風】【薄荷、佩蘭】)
上方是秋冬季外感的常用方。這是丹醫最常用的方子,
而且也是特別好用的,價格也不貴。
它的加減法很靈活。比如把麻黃換成柴胡,就是小柴胡湯的加減法。如果再加上炒蒼朮、炒白朮、茯苓什麼的,就是越婢加術湯的加減法。所以你要掌握廖老的用方規律以後,你會發現他的方子真的特別好用。
這個方里有元麥甘桔湯。有三子養親湯。荊防銀翹是最常用的四味清熱解毒藥,佩蘭、薄荷是專門退燒的。
「陰陽相配,互為牝牡」這是丹醫的總訣
。需要大家牢記在心中。它是指導你臨床配伍用藥的關鍵。丹醫始終強調的是陰陽,既不是偏陰也不是偏陽,它是講究陰陽。中醫治病就是「補偏救弊」,求的是一個中道。
廖老評價特別高的藥方都是陰陽葯都一塊用的那種方子
,不是純陰葯也不是純陽葯。因為現在大家臨床面對的大多是慢性病,慢性病的特點就是從證比較多,屬於那種「不陰不陽之證」。所以你用藥,純陰葯或者純陽葯可能效果都不會太好,就要陰陽葯一起用。
丹醫特彆強調陰陽,所以丹醫治病叫做
「陰陽證治大法」
。
你看,用汗法治療感冒的時候,就有兩種:
當病人陰虧的時候,陰虛、陰虧、體液不足的,這種病人的感冒你就要用
養陰出表法
。養陰出表法我們就是常在方劑里,比如桂枝湯,或者麻黃湯,或者麻杏石甘湯,或者小青龍湯、大青龍湯里,加上元麥甘桔,這就叫養陰出表法。
扶陽出表法,用六分散就可以
。
或者是桂枝加附子湯這一類的葯。很多老人的無陽證,老人外感常常不發燒,這個反而是不好的現象,因為他陽氣虛了。病人已經處於少陰病的階段了,他心腎已經虧了,這個時候你單純用那些什麼桂枝湯啊麻黃湯啊這一類的,肯定會力量不夠,所以要再加些附子啊。當然我們這個葯(方)就更好用了,就是更有溫經的作用,
就是麻黃附子細辛湯加上乾薑、酒軍和甘草,這叫
六分散。
扶陽攻下法是溫脾湯。
孫真人的溫脾湯。這張方子也是廖老特別讚賞的一張方子。之所以被讚賞,就是因為它符合了那個丹醫的總訣,「陰陽相配,互為牝牡」。它的方劑組成是附子、乾薑,這是陽葯,扶陽。也有芒硝大黃,這是陰葯。一陰一陽,共同起作用,起到那個扶陽攻下的作用。對一些腫瘤和一些那種體內有包塊的那種病,就得用到這種大法才能起到作用。
養陰攻下是增液承氣湯。
對於那些老人,陰虧的病人,陰虧、陰虛,大腸本身就很乾枯的那種病人,你就要用到增液承氣湯,就是元參、麥冬、生地,加上小承氣湯,這叫增液承氣湯。丹醫永遠是兩條腿走路,咱們辨證辨的是什麼,辨的就是個陰陽二字。如果你把陰陽辨清楚了,你差不多百分之八十就合格了。
像和法里的那些方子,柴胡輩的方子,本身就是含有陰陽的。你看小柴胡湯里,黃芩和法夏就是一對陰陽。你偏熱重了,黃芩就要多用;偏寒重了,法夏就要多用。這些好用的方子都是叫「陰陽相配,互為牝牡」。所以這是丹醫的總訣,就是方葯的總訣啊。
所以我們提出
「合『方』始為『劑』」
。這是非常重要的。你看上面這個方,起碼包括麻杏石甘湯、元麥甘桔湯、三子養親湯。再加上銀連芥防,這都是屬於清熱解毒藥。這張方子叫「麻杏元麥合劑」,確實是可以治大病的方子。其實看著很簡單,但確實很多很多大病可以用它來治。又可以稱為大青龍湯加減。
下面對這個方進行一下解讀。
銀連芥防是清熱解毒的,像我治過的手足口病案例,這些葯你都得用到,包括一些流行性的疾病,傳染病,一些體內熱毒比較多的病,那你都得用到這個。
三子養親湯
是可以下氣止咳,就是病人在外感的過程中有咳嗽,有氣逆、氣上,有喘,這種就要用到。元麥甘桔湯是養陰的。
當你要用到養陰大法的時候,無論你攻下也好,或者說發表也好,或者說純補也好,你可能都要用到這個,但這四味單純用的時候是很少的。
就像我剛才說的,單純的像那種急性咽喉炎,那種純上火的病,才可以只用這四味葯。一般慢性喉痛,手腳心發燒這種,你都要配在一個大的方子里用這個方。黃芩法夏這兩味就是少陽病的一個配伍,小柴胡湯里的。小柴胡湯這張方子本身就有調和陰陽的作用,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調和陰陽。柴胡為君,黃芩法夏這兩個就為臣,一陰一陽。偏熱的,少陽熱重的,黃芩多用,少陽寒氣重的,病人寒氣重的,多用法夏。這都有一個進退的變化在裡頭。
用大黃就是通法。
臨床上很多高燒是因為腸胃不通,所以有時候高燒你必須得用到大黃。腸胃一通,他的燒就退了。焦三仙是消導葯,助消化的。病人停食,或者吃多了,造成的發燒,你必然要用到焦三仙。這些加減,是我們最常用的,而且也是效果最明顯的。但這些東西不是死的。就像我說的,它是一個集團軍作戰,你要隨時根據病人的陰陽虛實寒熱,搭配不同的小方子。
比如說,
像這裡還可以加上小承氣湯,厚朴、枳殼、川軍,這就是我們說過的「甲字訣」
。甲字訣就是往下走了,治療高血壓,聯通肺與大腸之氣。承氣承氣,承的是肺氣,承的肺和大腸之氣。這樣大便一通,很多病就解決了。它是一個整體作戰。所以我們始終強調的是整體作戰,不是一個單方。單方有時候容易偏。
元參是滋陰的。
秋天嘛,對應的氣是肅降的,所以有的人氣不降,就會有咳嗽,所以方子里就要加上三子養親湯,來止咳、下氣的。這個蟬蛻就是解除痙攣,喉嚨痛,頸部有些痙攣。像肌肉痙攣一類的,你都要用到這味葯,它可以熄風、止痙。如果病人發燒38、39攝氏度之上的,甚至40攝氏度,就要用薄荷、佩蘭這兩味葯。可能病人燒到那麼高(是因為)他汗不多,你一加這兩味葯,汗立刻就出來了,一出來體溫就會降。但這兩味葯呢,一定不要用得太多,一般2g到3g就夠用了,用多了發汗太厲害了就不好。
這個
麻杏石甘
呢,就是按照廖老的中醫啟蒙老師王慈臣先生的定義,叫「溫病第一方」。「麻杏石甘湯,溫病第一方」。他定義這個溫病是還有表證的溫病,即溫病的初起階段,就是「熱而未實」的階段。有一個醫家,叫陸九芝,他有一句話,叫「傷寒,傳入陽明,概為溫病」。就是說「傷寒學派」沒有「溫病」這個概念。他認為溫病就都是陽明病,就是用陽明病的一些方法就可以解決。但是,溫病的方劑咱們也可以借鑒,因為咱們不用把自己分得那麼清楚,非得是什麼學派,咱們主要是為了療效而服務的,只要能治好病,「溫病學派」的一些方劑也可以用。
治療高燒不退的時候,
一甲二甲三甲復脈湯
,都可以用,還可以跟柴胡湯糅合在一起,小柴胡湯或者六分散都可以糅在一起用。退高燒還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好用的方子。你看,廖老用青蒿鱉甲湯,他是跟小柴胡湯擱在一起用的。這都是治療長期高燒不退的。大家可能不一定能碰到這種病人,這類病人本身不一定常見,但是碰不碰得到無所謂,咱們要會治。中醫本身要能治這些疑難雜症,能治這些大病。慢慢兒來。
麻杏石甘的方義是
表裡兩解
,外驅寒,內清熱。它是用來治療惡寒階段還沒有結束的溫病,所以稱為「溫病第一方」。尤其在發高燒階段,薄荷、佩蘭是必須用的。
高燒不退是一個難題,如果大家能在臨床上碰到高燒不退的病人,這些方子都可以用。當然,不要「持死方」。就是說,我給你的是廖老的一個原始的方劑,是他病歷里摘出來的方子。這些分量,包括加減,都是可以變化的。
你一定要根據病人當時的、不一樣的狀態,做一些加減。
當然這個是需要大家多用,多用才會有心得體會。我在這裡只是把這種思路傳遞給大家,起碼你不怵。這種高燒病人來了,我有辦法來對治。
中醫也得證明自己,我不光只是治那些(不痛不癢的病),我能治這些大病,不是說不能治。你看廖老的病歷,那真的很多病都可以治(得很好),但這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病人會發生變化。西醫那邊也在嚇唬,那邊也在做著放療化療呢,他不一定能夠全部跟著治下來。這個確實挺矛盾。
有些大病好像西醫也解決不了,然後「去找中醫去」。中醫不是收破爛兒。中醫本身就強調治未病,哪怕在一些細小的徵兆發生的時候,你就要用中醫療法開始干預了。你要都拖到癌症了,虛成那樣了,你再靠中醫?也沒那麼多高水平的中醫。所以這也是中醫現在面臨的一個困局,確實是。反正慢慢兒來吧。肯定形勢是越來越好的。
麻黃配上杏仁才是解表。麻黃配上細辛就是溫經,麻黃附子細辛湯那是溫經的。
所以這張方子它是一個「辛溫辛涼甘寒苦寒合用」的一張方劑,它始終貫徹了丹醫的總決,「陰陽相配,互為牝牡」。辛溫辛涼,有桂枝、麻黃,有石膏、金銀花、連翹。有甘寒苦寒,有黃芩,有元參。石膏,也是甘寒,它又辛,是辛甘寒。
它們在一起共同起到作用,這樣才能治療那些複雜的病。有些外感病,也不是那麼單純的,不是一個麻黃湯一個桂枝湯就能解決的。必須得用這種復方。
「合方始為劑」就是復方。就像我說的比喻,各個兵種都有,起到共同的作用,這才能一下把複雜的病解決了。小孩,初生嬰兒的發燒也可以用麻杏石甘湯,就用這四味,就麻黃用1g,杏仁5g,甘草5g,石膏10g,把這四味葯煮水給奶娃娃喝,也可以退高燒。
麻杏元麥合劑這個方子,再加上浙貝5g,把薄荷、佩蘭去掉,這個新方子就叫做喉痹湯。
《素問·陰陽別論》里,說「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就指的是手厥陰,一陽就指的手少陽三焦,兩條經脈並絡於喉,當氣、熱內結的時候就會發為喉痹,而且是叫做厥陰喉痹,又叫厥陰喉痛。都是因為肝臟和心臟虛火比較盛,復感風寒以後,熱毒內陷於厥陰造成的。
經常因為一些初期簡單的喉嚨痛沒治好以後發展下去變成這樣的病。這種病人常常喉嚨非常的疼,甚至化膿,說話沙啞甚至說不出話,舌頭很乾燥,粘在上牙床上。這種老人見的比較多一些,就特別瘦的那種老人。他疼起來會很要命,一見到這種病,就必須要截住,不要再往前發展,再往前發展就會很厲害。
就說這種病,見一點兒癥狀,就趕緊要截住它,不讓它望前發展,而且必須得用到這種陰陽葯都得有(的方子),又得有桂枝也得有元麥甘桔,這種大復方才能治比較重的病。按六經辨證,厥陰就已經是最後階段了,已經經歷了少陰。少陰病是心腎虧,大部分慢性病全是少陰病,心腎都虧了。
很多現在過勞的人,或者說有這種慢性病人,就是少陰病。所以你用丹醫的六分散加減方,就非常好用。
但是剛才說的厥陰就是更往前一步了,心腎虧的基礎上又往前發展了,血已經都不足了,肝血都不足了。這時候用附子、乾薑更不行了。厥陰病也是一派寒證,但是用附子、乾薑這類強心腎的葯已經不起作用了,因為他血已經虧了。再去用附子這種強心的葯去燃燒啊,就枯了。這人(厥陰病)已經乾枯了,沒有陰源了。始終要強調陰陽,當你陰都沒有的時候,你那時候還瘋狂地用附子乾薑,再添一把火,這人就快完了。
他的陰源都燒乾了,這時候就得用厥陰病當歸四逆湯這類補血啦,元麥甘桔這種進去啦。當歸四逆這種,或者升麻麻黃這種,它都是陰陽葯都得有,陰葯必須得有,你得補陰了,這樣才能治療那些病。你像現在乾燥綜合征這類病特別多,就得考慮是不是厥陰病。當然你還得看他心腎虧不虧。所以你把這裡的麻黃杏仁換成麻黃附子細辛,這不就是六分散加減么,這都是活的。
這些套路都可以變化。
把這些組合加到六分散里又是一個套路
,又解決心腎虧的問題,又解決陰虧的問題。你再加上八珍,五子衍宗,都可以,這都是常用的加減法。這樣就特別的活,而且你方方面面都解決了,心腎力量也照顧到了,氣血陰陽都照顧到了。這組合起來的方子療效就特別好。廖老的這些東西,得琢磨。不是那麼簡單。有人說,「就這幾個方子,柴胡桂枝,越婢加術,麻杏石甘,四君子,六分散,來回倒」,不是那麼簡單,他一定有他的思路。
六分散針對的是少陰,心腎虛的問題。心腎虛可能現代人大多數都有
,因為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壓力下,再加上這種環境,你心腎必然就虧,所以這些葯要多用。慢性病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心腎虧,你就用六分散。為什麼廖老(開的方子能)成為一個系列,甲乙丙,可能甲方越婢加術湯,乙方就是六分散。它六分散是一個補正氣,強心腎的,心腎功能一恢復,很多病自然就解決了,而且病好的還特別快。慢性病本身心腎就虧。
咱們丹醫永遠是「兩條腿走路」。比如說前頭的甲乙方,或者甲方是純攻病用的,但丙方或乙方一定是六分散。那個就是強心腎,參考西醫說法就是「提高免疫力」。這樣開,治病的善後也有了。就是你不光攻病,你還善後,你把病人的正氣扶起來了。把病去掉,把正氣扶正,這「兩條腿一走路」的話,你療效肯定會特別好。
廖老甲乙丙的這種治病次第,丹醫叫次第,這個特別牛
。
練功講次第,對吧,什麼大周天小周天,什麼退陰符進陽火。得有次第。你練到不同階段,出的那種功夫,包括內家拳出的那種勁兒啊,都是不一樣的。這叫次第。中醫治病也是講次第。就是說,一個慢性病人來了,一個癌症病人來了,他可能臟腑氣血全有問題,一堆問題在你面前,你怎麼解決。你單純一張方子,不可能解決他的全部問題。所以必須甲乙丙丁,一個系列,這麼吃下來,效果就特別的明顯。丹醫療效高的秘訣也就在這裡。
它不是說單靠一張方子,它是靠一個系列的方子,按照這種次第,病人的次第,你給他解決。起碼初步的一個次第你知道吧,第一個方子,攻病,第二個方子善後,攻病咱們暫且不說,善後你就用六分散加減方。正氣起來了,自然對他的病的治療就會有更好的效果。所以這就是丹醫的次第。
剛才說到厥陰喉痹啊,又叫厥陰喉痛。還有一種是少陰喉痛,老人的喉嚨疼啊,或者稍微天一涼,它就有變化,喉嚨疼啊,咳嗽啊,這就是少陰喉痛,或者是少陰咳嗽。這時候就要用六分散加減了,就不用喉痹湯了。這些加減的也是這些套路,就是說把杏仁桂枝改成細辛附子,就成了麻黃附子細辛湯,然後你看要不要加元麥甘桔。就是把這三味葯加在六分散那個架子里,就治少陰喉痛和少陰咳嗽。
少陰喉痛、少陰咳嗽可能比厥陰的更多,因為心腎虧的人更多。然後銀花連翹,需要清熱解毒啊,少陽有熱,黃芩法夏這都要考慮,少陽有熱你就加黃芩,痰多的你就加法夏。蟬衣就解決喉嚨疼的問題。如果陽明有熱,石膏也可以加在裡頭。當然六分散本身有芒硝,它本身就已經有通法的作用在裡面。
只有急性的咽喉炎、喉痛才可以單純的用元麥甘桔這四味葯。
要問他手腳心燒不燒,睡覺時手腳是否伸在被子外頭?手腳心發燒就反映他臟腑有熱,臟腑有熱通過經絡感測到四肢遠端,這類病人你就必須用元麥甘桔。所以一個單純的感冒,你要問到這個,喉嚨疼不疼,喉嚨一疼,又手腳心燒,這趕緊加進去就完了。就這麼簡單。
三陰經的這類咳嗽,喉嚨痛,必須得有陽葯托住。
這種是治急性喉痛的,內熱很重,陰葯能往裡走去熱。如果你遇到慢性病,光用這個,它一下就把你的病往裡引了。實際咱們治病是要把病往外散,把它表出來,然後給它解決掉。病在陽性這個層面好解決,在陰性這個層面不好解決。不希望病越來越往裡走,而是希望它越來越往外走。如果使用不當的話,這四味葯就能讓病往裡走。所以必須用桂枝托住,用陽葯把陰葯托住了,共同起到一個「陰陽相配,互為牝牡」。這隻有你用了以後才能體會到,這種複雜的慢性病必須陰陽葯一起用效果才特別的好。
(根據沈沛民2017年6月4日峨眉醫學講壇·廖厚澤先生學術思想傳承系列講座—四季外感病診治大法與常用方劑錄音整理)
峨嵋醫學秋(冬)季外感診治綱要
沈沛民講述
曹 然 錄入
江 南 整理
趙宇寧 審定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
中醫思維+授權發表,
轉載請聯繫授權。
更多團購信息,敬請關注中醫思維十服務號
※視頻 | 大腦充滿正能量,記憶力減退遠離我
※視頻 | 不要疲勞,要精神
TAG:中醫思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