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散文‖童年印記◎黎游

散文‖童年印記◎黎游

晨曦詩苑

童年印記

文/黎游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有我年幼的印跡。故鄉的土,故鄉的人,故鄉有我一顆少年的心。幾度山花漫,幾度雪飛春,以往的歡笑依然在夢中。

歲過五十,雖不能說在外漂泊多年,遠離故土。但一曲曲悠揚的(故鄉情)撩起了多少年後對家鄉的那種特殊的留戀之情。昔日的情景歷歷在目,往事縈繞心頭。只能說已經到了懷舊的年齡。可喜的是,記起的總是那充滿歡樂和幸福的時光,竟連夢中出現的一些情景也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美好印記。

一、難忘的校園

打記事起,我們馬家溝村的孩子都在大佛寺學校上學,當時,只有小學六個年級。而大佛寺學校是當時有名的好學校,在大佛寺學校上學的學生是周圍十幾個村子的孩子們。

我們馬家溝村是離學校最近的一個大村莊,人丁興旺,和諧向上,名聲四揚。在大佛寺學校里我們村老師最多。因此我們村的學生就有一種不可言狀的優越感。每逢大佛寺有大的活動,我們就象主人,沉浸在一種無憂無慮的歡樂之中,那天真的笑聲和幸福感溢於言表。內心深處常有一種有恃無恐的安全感,兒時常會為此而暗喜、自豪。

每到放學站路隊時,老師總是要訓話,僅我們村的路隊就站三大行,其他有的村子站一行都沒幾個人,所以我們顯得特別牛氣。

放學後,一路歡歌笑語,熱鬧非凡。在當時那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大家不分彼此,互助互愛,快樂無比。現在想起仍舊難以理解,儘管現在的條件要比當時好多了,但那時的許多情景仍令人嚮往。

二、美麗的家園

年少時,雖然憧憬不多,但生活在我們這樣一個一千多人的大村莊,今天是農業學大寨先進集體,明天是農田水利建設示範村,後天又是繳售愛國糧的模範大隊等等,我們的臉上顯得挺光彩。僅就農田水利建設這一項,雖然已過多年,現在已不復存在,但當時的那種景象的確讓人難以忘懷。

我們村的農田水利工程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村裡沿秀延河兩岸大川里(俗稱七里半),上下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層層梯田上;另一部分就是中坡下石拱水壩到田間地頭那彎彎曲曲的引水灌溉水渠。

夏日裡,站在高處,那層層梯田種植著不同作物,鬱鬱蔥蔥,各種各樣的色澤,彎彎曲曲,層層疊嶂,蔚為壯觀。

孩子們在水渠里嬉鬧的不可開交;水渠邊翹起臀部使勁敲打著棒槌的洗衣婦女;沿著小溪來來回回,扛著鐵杴,戴著草帽,時時警覺觀察的看水人;眾多勞作的人的說笑聲,連同水渠里的那銀鏡般蜿蜒不停的渠水……這是一幅多麼和諧動人,令人神往的生活畫卷。可惜我不是一位畫家,沒能將它畫出來。

在墳坪壩,最初建有一跨溝引水設施,兩頭有堅實的石礅固定著兩根跨溝弧形鋼絲繩。小時候總想為什麼不把鋼絲繩拉直,長大後才知道是不可能的。在鋼絲繩上密密麻麻地掛著長短不等的鋼筋鉤,同樣形成弧形狀,下面固定著一節連一節閃著銀光的鍍鋅鐵皮水管,把水引向對岸,猶如一道彩虹掛在河流之上,田間角邊,可惜我不是一名攝影家,不能將那美麗的景象定格。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跋涉,涓涓細流才得到達田間,順看梯田之上一層一層的水管,發出陣陣的水吼聲,澆灌著整齊排列的一畦畦的作物,使人有一種如詩般意境的感覺。可惜,我不是一位詩人,無法將這意境表達。

我曾有機會站在走馬粱上向村莊眺望,只見炊煙裊裊,綠樹成蔭,生機盎然,村口上起伏逶迤的山巒,綠茵的田地,加上父老鄉親田間忙碌的身影和學校不時傳來的朗朗讀書聲。那情那景可謂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深深烙印在我心間。那時沒出過遠門,不知天高地厚,總以為我們的家鄉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村莊。如果我是一名攝像師,那時我一定會將這一幅美麗的家鄉全景圖,記錄下來,留給後人,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

三、熱鬧的接秧歌

提起最熱鬧的那數正月的接秧歌。正月初一的餃子還沒有吃完,中坡里的鑼鼓聲就響起來,家家戶戶的燈光、對聯、窗花,小孩子們手裡捏著大人們給的毛毛壓歲錢,穿上新衣服歡天喜地坡向著鑼鼓聲的方向跑去,展示出一派節日氣氛。

到正月初二,一旦有鄰村的秧歌隊到訪,全村就象辦大喜事一樣,從主任到保管,從後勤準備到本村迎接秧歌隊的恭候,許多人都為迎接客人的到來忙碌著,生怕有不周到地方影響我們村的形象。

接秧歌的當天,全村人都不先忙吃飯,待來到之後一起吃。村裡的彩門分三彩,有時也有五彩,三彩時前坡一彩,中坡一彩,後坡一彩,而最精的要數頭彩,彩門寓於城門。

傍晚時分,全村男女老少翹首企盼的時刻即將來臨,鑼鼓聲,鞭炮聲和人們的吵雜聲震耳欲聾。華麗耀眼的彩門已高高豎起,只等客人的到來,迎接秧歌的到來,有許多民俗,一切準備就緒。主方鳴炮,暗示對方可以入城,對方鳴炮回應。這時雙方鼓樂齊鳴,吼聲如雷,秧歌進城儀式,正式開始。

雙方傘頭,馬牌子,文身子(女演員),武身子(男演員)一字排滿,彩門周圍人頭攢動,擁擠不堪,傘落剎那間,寂靜無聲,只見幾個人抬一條長板凳,上面騎著儀程官,(板凳寓馬,儀程官是一種迎接客人儀式的官員,屬一種傳統儀式)翻穿皮祆,按照傳統的提問方式,象在城門口騎馬盤問來者何人。確認後,方可同意入城。另外還有許多儀式,小時候只看熱鬧,也不懂寓意。

雙方傘方一來二去問寒問暖,交流情感。幾經對答後,傘頭後面的馬牌子,揮舞著手中的蠅刷子,象打腰鼓一樣,擁擠的門前頓時變得寬敞起來,兩邊的人一不小心就讓那長長的蠅刷子頭輕輕的揚在臉上。這樣,各自的秧歌隊在傘頭的帶領下,都在最大限度地用各種方式展示著自己的氣勢和威風,那紅火,那熱鬧場面用語言和文字很難表過出來。

在頭彩,二彩後,到三彩結束時到達高潮,這種傳統的迎接客人儀式才算結束。當然這只是我記憶的,更早時要轉院,而一轉院就是一個晚上,使許多演員都吃不消。因為我們村人多勢眾,所以我們村的接秧歌儀式是最隆重和場面最宏達的,只要我村有秧歌,鄰村就有許多人會早早趕到目睹這熱鬧非凡的一幕。

四、純樸智慧的先輩

可能是多年的潛移默化,多少年來,儘管村裡人口眾多,輩分差異很大,血緣關係遠近不等,但一直保持著尊老愛幼,互幫互助,和諧相處,積極向上的良好村風。

尊師重教,觀念超前,積極倡導年青一代面社會,面向未來,勇於開拓,不斷進取,先輩們的許多智慧之舉可謂有口皆碑。

在先輩們的眼裡,青年一代是他們永遠的希望,走出家門的優秀青年始終是他們最大的驕傲。最好的鍛煉機會留給年青人,最有希望發展的道路讓年輕人先上,總盼後代們一代更比一代強。只要村裡有人蔘軍,升學,參加工作,所有人都會為之而慶賀,為之而高興。

正因為如此,我們村裡的青少年在這樣一個溫馨的大家庭里受益非淺。多少年來,參軍、升學、參加工作的人在方圓十里八鄉是最多的,特別是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先後有三、四十人考上了中專、大學,直至研究生,其中有的已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也正是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有許多年輕人積極向上,敢為人先,在各自的崗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一個又一個豐碩成果。

罷了罷了,怎麼說也說不盡對父老鄉親的那種特殊情感,永遠也道不完父老鄉親對我們的恩澤,始終無法擺脫對家鄉父老鄉親的那份眷戀。

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和諧,溫馨的大家庭而倍感幸福、自豪和驕傲!

2018年1月22日於榆林

作者簡介:

馬占雄,字黎游。六三年出生,初中文化。

晨曦詩苑為神木生活資訊旗下詩社

晨曦詩苑讓每一朵花燦爛綻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彩神木 的精彩文章:

TAG:七彩神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