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國林:蔣夢麟辭北大校長
作者:中華書局學術出版中心主任 俞國林
蔣夢麟曾於1919年暫代蔡元培先生掌印北大,至1930年正式出任北大校長,迄今為止,也是北大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但他卻在抗戰勝利前夕,突然接受宋子文邀請,出任行政院秘書長,消息傳來,遭到絕大部分北大教授的一致反對,要求其辭去校長。其實,這中間有很深層次的原因,當時教授們的討論和意見,只是最終的爆發而已。
西南聯大時期,清華梅貽琦任常委會主席,南開張伯苓長居重慶,事務皆交由他人代理。在這種情況之下,蔣夢麟又主張無為而治,凡遇到與清華爭利處,總是顧全大局,維護團結,頂住壓力,選擇退讓。造成北大教授對蔣夢麟多有不滿。且蔣太太(陶曾穀)的所作所為,亦不滿於眾人。比較重要的如1941年3、4月間,蔣夢麟赴重慶公幹不在昆明期間,3月29日發生了校長司機與教授爭執事件。鄭天挺3月30日日記:「包乾元來,告以昨日崗頭村發生事故,樹人責車夫老徐,老徐欲辭去,現已過去矣。十一時許,老徐來,謂昨日戴家女僕潑水於地,老徐不察,竟致滑跌,遂與女僕發生口角。樹人聞之,責其不應大聲呼喊,命其他去,故擬辭去車夫工作,其言較包乾元為詳。余詢以曾否與樹人回嘴,據稱無之,余告以不得再與院中同住尋事,校長方赴渝,不得即去,應俟校長返昆再談,老徐乃去,以為無事矣。飯後而睡,三時醒。景鉞來,攜枚蓀函,謂老徐不服樹人制止,反報以惡聲,激動公憤,咸主革退其人,囑余即辦。余詢之景鉞,知老徐且有動武之意,此亦太可惡矣!余告景鉞必先令其不下鄉,然後去之。並與景鉞談校事甚久而去。汽車司機固難得,而教授尤為學校之主幹,教授與職員爭,余向主右教授而抑職員,況教授之主去一車夫乎。然余雅不欲對此輩小人作操切之舉,擬薦之他去,以免有軌外行動。」
周炳琳為此事專門給鄭天挺寫了一封信,希望鄭天挺「代表辦事處迅予處置,藉以挽迴風紀」,而蔣太太「堅持車夫不能去」(4月3日日記),4月6日鄭天挺親自到鄉下,「晤枚蓀、樹人、景鉞,談車夫老徐事。前日聞其歸公舍數日,諸公忿然。余恐更釀事端,特往視之。值其已去,枚蓀意可由校開除,余告以欲他薦之故,並謂此事全由余負責,倘有處置未善,請以責余,蓋恐諸人歸咎蔣太太,更生枝節,貽人話柄」。
4月10日,鄭天挺收到蔣夢麟來信,信中說道:「此次司機與院中同仁衝突,聞之心甚不安。曾穀受刺激太深,如願來重慶小住數月,亦是散心之法。弟思崗頭村雜居局面,不可以久。請屬工將兩院隔開,另開前後兩門。……此事望兄即辦。工人可向馬宅借用。司機暫避,工資等應照發,外面可說已走了。弟並非惜一司機,實在找人不易。一兩月後再回來,同仁氣已消。況院子已隔開,不致再發生衝突。」
4月20日,「枚蓀以司機事為言,主速去之,謂樹人意在北大八九年,不如一司機之重。此非也。〔本欲與枚蓀詳談,值其有事,未果。〕余蓋最尊教授者,但恐真由學校開除而成私家僕人,則同人之受辱、余個人之受辱、學校之受辱更勝於目前之情狀也。故先停其職,並停用汽車,使其移出崗頭村。委曲求全,實為同人計,尤為學校計也。如此,如同人猶不見諒,亦惟聽之而已。」
4月21日,鄭天挺收周炳琳來函,函曰:「毅生兄:革退司機事,望速辦。據弟觀察,如俟至孟鄰先生回來後,仍發見此人開北大校車,可因小事為吾校招致極不利之大事。請當機立斷,勿謂尚可拖延。抑可即解決之事,而必延至孟鄰先生回後始謀解決,亦非所以愛護孟鄰先生之道。至曾穀夫人不明事理,同人等自存惋惜之心,然不能聽其害事也。」鄭天挺復之曰:「此事弟非在拖延,蓋求所以尊敬同人、愛護學校之道,不幸而措置不當,願獨負其咎。前日與兄談,將此事交之學校,不使牽涉,亦此意也。」
後來在隔開成兩院的工程中,諸教授與蔣太太之間發生口角,至有咆哮之狀、憤激之語,在北大教授間影響甚壞。直至4月29日,鄭天挺與饒樹人交流,「樹人對北大頗有牢騷,以為教授無老幼,對學校現狀均感覺無生氣、無希望,不如清華」,鄭天挺對之曰:「余謂北大之聲譽,本由全體同人共同努力而蒸蒸日上,今日亦惟共同努力以維持之,不應責之於一二人,更不應責之於一二事也。」大概也是因此而發。
待到1944年,北大教授對於當時北大之學風更多不滿。比如8月9日,羅常培給身在美國的胡適寫信,說道:「我給您寫信,只是報告北大近來的不景氣,並且轉述仲甫先生遺言;只是希望有機會獎掖幾個後進,並非一榜盡賜及第的意思。……後來蔣先生來『可來而忙』,我也曾面談此事。蔣先生說:他在原則上不能介紹個人,並且勸我多重理智,少重感情。如果從針砭我的個性說,蔣先生的話確實是對的;但對這件說,我只有對母校和後進的感情,絕沒有羼雜私人的感情。」9月16日,沈從文與胡適函,也有類似的感覺。其時,傅斯年、楊振聲等,亦有「倒蔣舉胡」之意。
1944年12月19日,蔣夢麟與錢端升飛印度轉美國,出席太平洋國際會議。
1945年4月7日,中國代表團以宋子文為首席代表,赴美參加舊金山會議,並參與制定聯合國憲章。
蔣夢麟與宋子文同於1917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蔣獲哲學及教育學博士,宋獲經濟學博士。兩人算是同學,此時都在美國。
此時的國內,鄭天挺4月19日日記:「錫予來,談甚久,以北大前途為慮,此極應注意者也。余意胡適之師還,或可彌與外間隔膜之患。」5月2日日記:「枚、端兩君已電適之先生,促歸。」5月5日日記:「文藻言,適之師可能夏間返國,但未必能久住昆明耳。此次宋子文初到華盛頓,胡師往晤之,未見,師一怒而還哈佛。」
這一切小事,堆積起來,直到5月28日周炳琳自重慶回昆明,帶到重慶消息,宋子文將請蔣夢麟出任行政院秘書長一職,而蔣夢麟亦已允之。鄭天挺日記曰:「余疑其不確。果有此事,未免辱人太甚,不惟個人之恥,抑亦學校之恥。師果允之,則一生在教育界之地位全喪失無遺矣。」鄭天挺6月21日日記曰:「至才盛巷治事,晤蔣太太,談今晨得蔣師電話,囑其往渝,後日可成行。隨談外間謠言,余謂此次與宋同歸,必難擺脫。宋於財政雖感興趣,但近方以外交而活動,未必即肯讓出外交,外間所傳未必可信。且尚有雪艇在,希冀其位也。教育可能較大,但交通未出缺,騮先先生未必動,則秘書長一說最可能。但此是事務官,未免太苦。且師十五六年前已作過部長,此時校長地位不低,何必更棄而作秘書長哉!蔣太太言至渝必勸之不就,但甚願能改作部長云云。」於此可見,蔣夢麟之從政,或有蔣太太之慫恿也。
6月25日,宋子文正式接任行政院院長;次日,蔣夢麟出任行政院秘書長。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北大教授們就蔣夢麟出任政府官員一事展開了熱烈而持久的討論。鄭天挺在其中,以公以私,與蔣夢麟書信往還,展開交流。蔣夢麟的本意,是出任秘書長,再兼北大校長。但這一點,與他當教育部長時親自製定的《大學組織法》所規定的「大學校長不得兼任行政官員」相違背。傅斯年到重慶時,告之蔣夢麟,說北大同人都希望他辭職。蔣夢麟7月8日與鄭天挺信(見6版)曰:「弟既被貶作判通,身為胥吏,復何敢殖士大夫之林?所以留連不言去者,以責任未盡也。但一聞同仁已棄我,則離職若敝屣耳。行年六十,與世何爭?弟決去職,系采孟真之建議,蓋當時尚未聞有公然之攻擊。……弟去職後,北大絕無問題,只要能回北平,大規模之北大(包括文、理、法、農、工、醫)必出現於故都。如彼時弟仍為判通胥吏,幫忙之能力,或較部堂為大。」
8月6日,蔣夢麟自重慶回聯大,「決辭北大校長,以為如此始能使校內校外無事,若更兼,不惟與自己以往主張不同,且萬一有人指摘,校內校外均無以自解。關於繼任人選,決請胡先生繼,未到前以錫予代」。次日,蔣夢麟召集北大教授開會,謂「校長不能兼任法系在教育部時所自定,不能自毀,故決定辭職。繼任已定胡先生,在未返國以前,必由校內之人代理」。
8月11日,鄭天挺日記曰:「至才盛巷謁孟鄰師,師言返渝,即將請辭,推胡先生繼,未回國前由枚蓀、錫予或余擇一暫代此事。……師本定十二時往飛機場,既而逵羽、端升來,謂飛機在明晨四時開行,余等乃歸。……下午聞蔣師已於三時飛渝。」至此,蔣夢麟即棄學從政,與北大之復校失之交臂矣。
至於繼任者,鄭天挺日記中亦有記錄,9月3日日記:「晤孟真,知北大校長決定胡先生繼,未到前由孟真代。」而蔣夢麟尤且希望鄭天挺能到行政院助其一臂之力,因此時鄭天挺奉命北上,為北大復校而奔走,但鄭天挺又說:「如明年暑假後,必須余入院,時當再來。」只可惜,10月1日,鄭天挺自重慶飛南京;11月3日,又飛北平。
其後,鄭天挺在北平接收敵產,擴大規模,蔣夢麟前信中所謂「如彼時弟仍為判通胥吏,幫忙之能力,或較部堂為大」,中間也不曾提及請蔣夢麟協調之事,蓋其時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長,坐鎮指揮,無所不暢,及至1946年三校複員,北大發展成設有文、理、法、農、工、醫六大學院的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綜合性大學。而鄭天挺與蔣夢麟兩人之間,再沒能合作,似亦再沒有會面。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選摘
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枚蓀自重慶還,談久之。……枚蓀言重慶消息,宋子文將請孟鄰師為行政院秘書長,師已允之。余疑其不確。果有此事,未免辱人太甚,不惟個人之恥,抑亦學校之恥。師果允之,則一生在教育界之地位全喪失無遺矣。
六月七日
月涵言騮先有調長交通訊,教長有雪艇、夢麟兩先生說,宣傳部改隸行政院,易名情報部。雪艇不願就。
六月十日
十二時雪屏還,言孟鄰師任行政院秘書長事傳甚盛,宋在美確有電來,今宋已正式任命,恐更難辭。重慶看法與我輩異。近日各部事均由院作最後決定,其職甚重,故必老成碩望者任之。且宋將來必時常在外,鎮守之職尤要,故多盼師能就此。然余意此事究系幕僚職事,與政務官不同。且師年已六十,若事事躬親,亦非所以敬老之意。若裁決其大者,則必需有極精強部屬,求之舊人,可謂一無其選,余絕不能更為此事也。為師計,殊不宜。
六月十五日
晚飯後至才盛巷治事。知孟鄰師於十四日自美動身返國,計程二十一二日可到昆。
六月十九日
晚在宿舍食客飯,後至才盛巷治事。晤蔣太太。計程孟鄰師後日可還。
六月二十二日
四時入才盛巷治事。作書上孟鄰師,托蔣太太明日帶渝。書談三事:一、同人屬望甚殷,此次回國未能先到昆明,應來書向同人有所表示;二、為將來複校方便計,聯大以仍用委員製為宜;三、提胡適之師為繼任人。又作書致孟真說二、三兩點,請其向騮先先生一言。與枚蓀談久之,亦以二、三兩點為然。
六月二十六日
三時至才盛巷治事。七時詣芝生。七時半至學生公社參加北大同學茶話,現共十二人,均到,教員惟逵羽及余。……孟鄰師已發表行政院秘書長並視事。
六月二十八日
至才盛巷治事。昨日重慶《大公報》有孟鄰師談話,談美國教育並述及行政院事,蓋一時權代,仍兼聯大職務。與枚蓀談。枚蓀於師此次就任前未能先將北大事作一安排深致不滿,以為今後北大應由胡適之師主持,孟鄰師不宜更回。余甚憂之。聞宋子文昨日經昆明飛加爾加達轉蘇聯,同行有劉澤榮、胡世澤、蔣經國。九時還舍。與從吾談。近日同人多疑余將往重慶,孟鄰師無此意,余亦絕不往也。
六月二十九日
作書上孟鄰師重慶,錄於次:「二十三日匆匆手上一書,計蒙賜察。本日讀二十七日《大公報》吾師談話,知行政院事以外仍可暫兼北大、聯大校務,聞之欣慰無量。年來北大同人以環境關係不無悒鬱,因之趨於沉悶。去年聞吾師談復校計劃,春間又聞吾師談赴美便中與彼邦人士商談勝利後合作諸事,於是精神為之復振。月來同人相晤,莫不以吾師歸期相詢,念之殷,不免盼之切。尚請吾師於百忙之中抽暇致同人一書,可由枚蓀轉,說明被強邀赴渝,未及在昆下機之故,以慰同人殷勤之望。近日偶與同人談及,莫不以聯大改製為慮。聯大常委原由部令發表,如師一時不克返昆,可否由部請胡先生代理,胡先生未還以前由枚蓀暫代?或胡先生暫時不能還,即由部令枚蓀代理,以安同人之心。○待罪北大秘書處已歷年所,今師既不能常以在昆,若仍由○續任,似有不肯放手之嫌,於○於吾師,均無益處,擬請准予辭去此職。○立志終身服務北大,絕不因無名義而渝此志,想必蒙洞鑒也。後日開教授茶話會,同人皆盼得吾師消息,謹以附陳。」信用昨日口氣,以昨夜枕上不寐所想到也。繼任人選余想到端升、物華、廉澄,以不便寫,故未提出。十時半入校治事。十二時離校。得孟鄰師書,系二十七日所發,系得餘二十三日信而寫,談在美情形,謂聯大事請枚蓀代理,北大事由余負責。余以所寫信尚未發,加註數語,對於北大秘書長事仍請考慮余辭。
六月三十日
二時半至才盛巷,首晤端升,繼晤景鉞,以孟鄰師函先視之,諸人畢至。枚蓀以事外出,比歸,余復以函視之,枚蓀主分示同人。四時半開會,以函傳觀。枚蓀主席,報告今日開會之意有二:一、學年末聚會;二、校長就任行政院秘書長,予學校以很大波動,同人如有意見,七月三日往渝可以轉達。之椿首先發言,謂行政與教育不應混而為一,原則上校長不應由行政官兼任,傳統上北大無此先例,且反對此種辦法最久,表示堅絕反對。之椿談後,沉寂者一二分鐘。景鉞發言,謂事實上孟鄰先生已被迫就職,無法挽回,且就學校亦非絕對無利。大猷繼言數年以來,北大校務未單獨進行,故校長無多事,今雖兼職,於事無礙,今日急務在物色教授,應請院長、系主任多負責。子水繼言原則上贊成之椿不兼之論,事實上主張大猷之說,並謂素來覺得官重。枚蓀言孟鄰先生此次未能先回昆明與同人一商,實屬錯誤。于是之椿正式提議改談話會為正式教授會,一電孟鄰先生,請其即歸,一電適之先生,請其返國。錫予首先贊成,廉澄亦附議。錫予言適之先生氣迫大,不惟可以領導文學院,並可領導理、法學院。枚蓀乃報告最近兩個月與端升兩電胡先生經過,第一電就參政會立言,第二電就學校立言。子水又言主張胡先生回問政,不主張辦學。端升乃報告在美國與胡先生晤商情形,在十一月前絕不能回,主張用同人私人名義請其回校,不必用教授會名義,蔣先生電可不發。於是發言甚亂。大猷言國民會議十一月開會,政府可能改組。自昭言絕端贊成孟鄰先生作官,對其個人與學校均有利,故主張僅電適之先生,景鉞、從吾、立庵亦主之。枚蓀談孟鄰先生太粗心,細密處全未考慮,言時不免稍動感情,主張請孟鄰先生要作官就作官。廉澄言之椿、錫予之意,即主請其表示態度之意。於是空氣頗現緊張。錫予乃從容言其附議之椿提議,注意後段請胡先生回國非為蔣先生事,至於胡先生回校,亦與校長無關,應分別觀之。空氣復趨緩和。膺中不主張電或函蔣先生,謂今日所見之信乃致余個人者,非致同人者,可不作數。錫予言不致函同人最無道理。最後乃決定改正式會,由枚蓀、端升及余電胡先生請回國領導學術工作,托枚蓀將今日會場情緒轉達孟鄰先生。乃進包子而散。今日到會二十八人,最激忿者枚蓀、之椿,而廉澄附之,次之則錫予,但其後稍緩和,發言和緩者景鉞、鐵仙、逵羽、大猷、從吾、子水、膺中、立庵、端升,贊成者自昭,未發言者士彤、化農、質夫、濯生、家驊、華熾、物華、仕俊、承植、澤涵、承諤、書琴、澤承。會散,枚蓀、端升、錫予起草電稿。余見子水所記今日記錄,於「將今日會場情緒轉達」之下有「以示責備之意」數字,提出抗議,以為與事實不符,同人並無此意,枚蓀乃改之。余與錫予離才盛巷,枚蓀餘怒未熄,謂將休假,與錫予共慰之。……會前,端升語余今日之會不宜開,會中端升又語余來函不宜傳觀,此均余所未及深思,然已無及矣。就今日同人情緒觀之,實無他感,只是事前盼望甚殷而臨時未到昆即入渝,事後又無消息,大家全未商議,不免不快耳,絕無反對回校之意。
七月一日
錫予來。枚蓀來,手一函,謂昨日之會發言過多,憤懣之情,不能自遏,於事無補,罪大惡極云云。又謂出處之間不能照顧大體,只能顧小節,故自下年脫離北大,囑以其函轉孟鄰師。余與錫予慰解不效,匆匆去。乃偕錫予詣端升就商,不值,至錫予家小坐。錫予言枚蓀謂孟鄰師未必提出胡先生,錫予頗以為然,余則不信也。孟鄰師絕無把持之意。師在校既無私人,政治上、社會上地位甚高,豈戀戀於此?今日之兼者,必為友誼所劫,不得不出,兼之所以示不願出,非不願放也。錫予又言昨日會後流言必多,枚蓀再言辭或將傳為求起,此信不為之轉,當自寄。因將信收回,相約不更向他人言,乃還舍,已十二時半。
七月二日
三時雪屏來。……同食米線後至才盛巷,晤枚蓀、廉澄、物華。雪屏與枚蓀談較久,勸之甚力。枚蓀言昨函已寄出,並加數語,堅絕反對校長兼任官吏,並以張廷休輩為言。十時還。恐孟鄰師突接枚蓀書,不知所謂,甚且益增雙方誤會,乃作一書上孟鄰師,略談前日會場空氣,並為枚蓀解釋,希望師將經過向之一談,並以轉告同人,或能抽暇來昆明一行與同人小聚。擬托端升明日帶渝。
七月三日
詣端升,值其欲出覓醫為其少子治病,乃偕出。以前日之事告之,彼竟全不知也。托其到重慶即往晤孟鄰師,並以函托之。端升能否飛渝,尚不敢定。還舍。錫予來。十一時頃,鐵仙傳端升語,已成行矣。……
昨日又之飛重慶,來辭行。值錫予在座,談及升級事,又之必欲得之,謂一年來如清華福利金等吃虧已多。余大訝異,又之素究程朱陸王之學,何以竟出此言,真不可解。又昨日雪屏言,其助教某自靛花巷飯廳聞知星期六北大開會大罵蔣校長,議決請其辭職。又雲錫予向曹日昌言蔣校長已作多年,可以換換了云云。此類流言從何而來,亦不可解。
七月五日
得孟真書。
七月六日
得孟鄰師書。
七月七日
得燕華信,知蔣太太已返昆,往才盛巷,晤之,道及蔣師辭北大校長意甚堅。孟真往晤,談及北大同人慾其辭職,甚傷心,徹夜未眠雲。並言就行政院秘書長後輿論甚好,又詢余肯否相助,請為婉辭。
七月八日
上孟鄰師書,稿如下:「七月二日賜書奉悉。茲事體大,請俟諸方洽定後再言辭,否則萬一藏暉先生不就,或提出後又別生枝節,則學校將陷於危亂。其一。自全國代表大會之後,枚蓀還昆,述及師將出任行政院秘書長。當時以師之犧牲太大,故擬俟返旆時一為進言。嗣聞偕子文先生同時返國,知必已決定,無可挽回。同人所鰓鰓過慮者,在恐聯大改校長制,故由○托蔣太太上第二書,請維持常務委員制,萬一不能兼任時,請胡先生代理,蓋因復校在即,一切問題非名望昭著者不能對外,此非受業輩所能勝錫予先生語也。書畢,復以達孟真,亦說明此兩點,請其注意,其事在國府明令之前。覽吾師《大公報》談話,知仍兼任北大、聯大校務。在以往習慣,師赴渝時,出席聯大常務委員會均由○代表,近年因○已在常務委員會列席,遂不復派。現時情形不同,必須有人參加始妥。且枚蓀已聲明將法學院院長讓還序經,故○復於二十八日上書陳枚蓀代理之意。三十日茶話會,當時大多數意見仍在注意事實,所關心者如何復校,非為責難也。數年以來,師以校務已上軌道,遂以命○,縱有責難,亦應○負其責任,惟○奉職無狀,時有疏失,致上累吾師,思之甚不安耳。其二。蔣太太返昆,傳示口諭,不勝感激。○追隨師座十八年來,獎掖提挈,恩情備至。吾師有命,絕不敢違。惟念值茲國運維新,必淹貫中西之士,始足以上佐贊襄,分吾師之勞,若端升、子纓、枚蓀、雪屏、文藻、石珍諸君,實屬其選,○遠非其比。若國內政治情形之熟悉,則伯君之才,勝○十倍。○近日專心英文,頗擬休假出國。倘能稍廣見聞,再效馳驅,或可差勝於今,想吾師必亦矜而許之也。矛塵家累較重,務懇特予設法。其三。」右稿下午六時始畢,以上午魏明經來長談,下午胡海宇、江澤涵、唐立庵來談也。一、三兩函六時托質如付郵。〔按:「○」即「天挺」二字錄附時之略寫〕
七月十一日
七時至才盛巷,晤蔣太太。矛塵告以蔣太太將開茶話,此如傳出,似不妥善,但已決定,無可挽回。余勸其兼請夫人,以夫人為主,可無嫌疑也。蔣太太以為然。又勸其不必談校長事,亦同意。九時還舍。得孟鄰師書,隨復如次:「星期日曾草三書上陳,其第二書述近半月情形,嗣以事屬過去,置而未發。茲奉八日賜書,仰見恢宏涵蓋,不勝欽遲感動,惟恐傳言或有過當,謹復作此書。自全國代表大會後,枚蓀還昆,述及師將出任行政院秘書長。當時以此事在吾師個人犧牲較大,僉擬俟返旆共進一言。嗣聞偕子文先生同時返國,知事實上必難擺脫。三五同人所鰓鰓過慮者,在恐聯大改校長制,故於蔣太太赴渝由○上第二書,請維持常務委員制,並言萬一不能兼任時,可否請胡先生代理,蓋因復校在即,一切問題如增加院系、擴充校舍、增加經費等,非輿望昭著者不能對外,絕非○輩所能勝也。書畢,復以達孟真,亦說明此兩點,請其注意。孟真進言,蓋即以此。其時國府明令尚未發表,同人不無推測,而詞意不詳,遂滋誤會,此○之過,幸不以怪孟真也。繼見吾師在《大公報》談話,知仍可兼任北大校務,足以杜野心者之念,為之稍安。惟以往習慣,吾師赴渝,均命○代表出席聯大常務委員會,近年因○已列席會議,遂不復派。現時情形不同,而枚蓀又聲明將法學院院長讓還序經,○復於二十八日上書陳以枚蓀代理之意。三十日茶話會,大多數意見仍在注意事實,所關心者如何復校,故大猷有院長、系主任分別負責之議,錫予有請胡先生返國與校長無關之言,實未嘗有所責難也。數年以來,師以校務已上軌道,遂以經常事務命之○,縱有可責難,亦均應由○負其責。吾師言辭之函到後,曾以語三五同人,咸以如
不與各方面洽定,一旦言辭,外間野心者難免生希冀之心。萬一藏暉先生不就,或提出而別有阻撓,或以北大暫時無須派長擱置,則將枝節橫生,益增紛擾,亦非吾師半生努力北大之意。『五四』北大中興由於蔡先生,而佐之者實為吾師;二十年北大復興,主之者則為吾師。師無求於北大,而北大有賴於吾師,此不惟北大學校同人知之,國人亦莫不知之,將來史冊亦必有燦爛之記載。至於此次同人之偶有談議,實為原則上不希望師兼秘書長,非謂師不宜為校長也。枚蓀之意亦復如是,但其言較切直耳。今日之教授,大多數在二十年到校,莫不知當時改革之難,奮鬥之苦。而近年退讓包容以成聯大非常之譽,亦莫不知之也。同人之意,師蒞昆自可洞悉,○亦不願有所言。所自愧者,多年以來,師以重任相畀,而○未能籌慮周詳,每多疏失,致上累吾師,寤寐為之不安耳。」下談不能赴渝相從事,不錄。師來函,頗有誤會,此傳言者之過也。孟真、枚蓀,北大之英俊,長此以往,非北大之福。再三思之,非余引以自罪,不能挽此局,但不知能生效否耳。
七月十三日
七時至才盛巷治事。晤蔣太太,談甚久。……雪屏今日作書致孟鄰師,述同人之意無他,請勿意氣用事。連日雪屏數與矛塵談,矛塵語餘三次,皆以雪屏之態度為疑。昨日蔣太太亦以雪屏之言談為詢,余謂開會時雪屏未到,蓋得之傳聞。今午雪屏言欲作書,餘力贊之。
七月二十日
十一時半至才盛巷,晤蔣太太。孟鄰師來昆尚無確信,余以昨函參政會後來滇之語,證之當在明後日也。……得孟鄰師十四日書,以余努力英文為勉。
七月二十三日
余往才盛巷治事,晤蔣太太,知蔣師於星期四返昆。
七月二十五日
端升來,昨日自重慶飛還。據言孟鄰師辭意甚堅。一日騮先、孟真、枚蓀、端升四人談定,如師辭,則發表胡適之師,並明令請湯錫予代。
七月二十六日
七時至才盛巷治事。晤蔣太太,知蔣師下周始能還。蔣太太有先往重慶意,並詢余願往否,謝之。
七月三十一日
矛塵雲蔣太太已於昨日乘飛機往重慶,不願以語人。
八月四日
七時詣才盛巷治事。晤蔣太太,昨夜十時自重慶飛抵昆明,談及明日蔣師可歸。
八月五日
五時詣才盛巷,賀蔣太太生日,知蔣師以今日無飛機未歸。
八月六日
五時詣才盛巷,孟鄰師已還昆明,談甚久,決辭北大校長,以為如此始能使校內校外無事,若更兼,不惟與自己以往主張不同,且萬一有人指摘,校內校外均無以自解。關於繼任人選,決請胡先生繼,未到前以錫予代。一日,師與孟真談代者,師提枚蓀,孟真以為難提出,孟真提及余,師言毅生必不代也。
八月七日
至才盛巷。四時半開會,由孟鄰師報告美國情形、在美接洽情形及在紐約得宋子文電話相約共同返國,並未相商,以國事私交脅之同機飛還之經過。北大復校計劃。復言依大學組織法,校長不能兼任法系在教育部時所自定,不能自毀,故決定辭職。繼任已定胡先生,在未返國以前,必由校內之人代理。師言畢,子水以暫兼為言,大猷以此時在聯大狀況下與經常不同為言,師均以不妥之處解之,乃進茶點而散。散後有十餘人復談復校事,端升主先設工學院而醫與協和合作,將來可能併入北大,夢麟師主農先設研究所及職業專修科,暫不設大學本部,大猷贊成之。……九時回才盛巷,蔣師已休息,乃還宿舍。得景鉞信,言因痔疾大發,不能至才盛巷,主張兩點:一、蔣先生宜兼任;二、萬一不能常來昆明,應有明確之布置,謂派代也。又得錫予書,謂其意見已托雪屏嚴重代達,望余注意,謂代理校長事也。又得月涵先生信,謂將於後日歡迎蔣師,囑為接洽,定後即發通知。
八月八日
至才盛巷謁孟鄰師,以景鉞、錫予兩函呈閱,並定聯大茶會時間。九時還舍。子水來,以胡先生月前來函相示,暫欲留美研究,並已應哥倫比亞講學半年之約,書中有「我此時忍心害理,冒偷懶怕吃苦的責備,也許還可以為北大保留一員老戰將,將來還可以教出幾個學生來報答北大」之語,則一時必不能歸也。子水言北大若胡先生不歸,換一不相干之人來長校,將不堪設想,最好聯函騮先,暫由蔣先生兼任,如不可能,則在胡先生未回國前不正式發表校長,只由部令發表代理人,此意甚善。……七時半錫予來,謂如逼之太甚則將離去,而責余何以不代。余以經過告之,懇勸再三,仍無所動。少頃,子水來,雯兒亦來。十時偕錫予送雯兒返宿舍道中,仍以不代為言,最後謂若余肯代則必相助,否則惟一走耳,並言明日大家與蔣師詳議,余阻之,以為蔣師不便更有所主張也。日前景鉞亦以余代為言,矛塵、逵羽、子水今晨亦以余為言。余何人斯,烏足以試此?且以未在外國大學讀書者而代大學校長,不將為天下笑哉?
八月九日
至才盛巷,公宴蔣師,到錫予、澤涵、端升、自昭、子水、君培、雪屏、逵羽、紹穀、物華、廉澄諸公,飯後雜談。
八月十日
至才盛巷與孟鄰師長談。談及蔣於宋亦未能推心置腹,余謂宋自俄還,更應弢晦,若自滿自伐,必被棄於英明。師言宋還,必以南京光復即行辭職為請,蓋亦自知也。又談今後大學精神,必須向積極方面走,若更如前之迂緩鬆懈,必難成功。又言胡適之師近年對於一切均有堅定之意見,於北大事甚不熱心,師此次在美與之談學生訓練須重邏輯數理等科,又與之商請教員諸事,胡師均不感興趣。在美老友如元任、文伯、端升等,均以為異。七時蔣師設宴,宣布燕華與吳文輝訂婚,有客兩桌。飲饌畢,正在雜談,忽聞爆竹聲,余出詢於宜興,謂傳言日本求和,陳福田遂急乘車往美軍打聽,據云確已投降,但須十一時半由華盛頓正式宣布。聞之狂喜,歡呼迄十時,月涵、矛塵、勉仲、正宣尚欲至文化巷狂歡,余與雪屏乃步歸,沿街而立者不知其數,爆竹不絕,汽車遊行者甚至放信號槍,正義路擁擠幾不能通過。余等至靛花巷,米士、霖之、伯蕃亦來余室歡談,廚房火已息,復燃之,烹可可以享諸公,十一時半乃散。石柏宓送來湯公函,言敵人已降,蔣師似可不必更留政府,並述不能代理之意。八年艱苦抗戰,上賴領導有堅忍之精神,下賴人民富敵愾同讎之意識,中賴友邦之協助,始有今日。喜極欲泣,念及處此時代,竟無絲毫之貢獻,尤自痛恨也。
八月十一日
至才盛巷謁孟鄰師,師言返渝,即將請辭,推胡先生繼,未回國前由枚蓀、錫予或余擇一暫代此事,日前未嘗向余言之,惟師曾向矛塵詢余肯代否,矛塵以語余,余未置答,蓋余非以困難為懼,以無資格無才識為懼耳。師又言返渝後短期內或將赴南京,為收復之計。……復返才盛巷,在蔣師處午飯。師本定十二時往飛機場,既而逵羽、端升來,謂飛機在明晨四時開行,余等乃歸。……下午聞蔣師已於三時飛渝。
八月十三日
十二時至文化巷三十號開常務委員會,決議下學年提前加緊授課,第一學期自九月三日起,上課十二周,於十一月二十六日考試,考試畢,如交通已恢復,即行遷回,如不能遷移,停課一星期,於十二月十日開始第二學期,上課十二周後考試結束。本年不再收試讀生、借讀生、先修班學生。本年在外省投考取錄者一律就近先在他校借讀,不必來昆明上課,以減少
校內負擔。又本年計畫中之一切修繕均暫停止。
八月十四日
作書上孟鄰師,報告昨日會議決定,並陳電報通後宜電馬幼漁、張佛泉及張子高注意北大校產,並電現仍在北大之梁光甫、盛伯宣等負責保管,如有必要亦可派人前往,並述雪屏願往之意。又言如有必要,余亦可赴渝。
八月二十八日
五時至才盛巷治事。枚蓀自重慶飛還,談至十時還。據言騮先已向最高提出胡先生為北大校長,最高未答,而雲「任傅孟真何如」,騮先乃退,以告孟真,孟真乃上書最高,言身體不能勝任,並言胡先生之宜,且可協助政府。此書托張道藩轉陳,數日無消息,遂復繕一份再託人面陳。於是騮先再往推薦,最高答雲「適之出國久,情形或不熟悉」,騮先為之解釋,乃出,前日以告孟真,謂有八九成希望矣。……又言孟鄰師在行政院甚苦,石珍喜動筆改別人文稿,以致全體怠工;又某次,最高向師言有事可問張部長指張厲生,未免使人不能堪。又言大家應力勸錫予代理校長,並言一切事物彼可代為辦理,請錫予允任名義。又言部中擬組兩委員會:一、接收華北教育文化機關,由沈兼士先生負責;一、接收東南,由蔣慰堂負責。接收華北委員會,北大有一人參加,孟真主由余擔任,枚蓀并力勸余往。
八月二十九日
得孟真二十日信,以接收華北教育文化機關事相告,並言蔣師以錫予不肯代校長,推薦余代,孟真勸余不必代,以為此類有涉名譽之事,吾輩畢業同學最好不必作,其言甚善,然余絕無願代之意,且從不作此想也。
八月三十日
得朱騮先先生感電,謂有要事,命赴平津一行,速來渝面洽,當即孟真、枚蓀所云也。
八月三十一日
檢行李及應辦諸事。客來不絕,大都談校事。……十一時錫予、澤涵偕來,謂有函致孟真,謂余若北行,則此處無重心,故反對余之北上。
九月一日
錫予來,雪屏來。錫予言昨日寄孟真之信,純由友誼,凡與孟真不熟者,雖在側,亦不列名,如忠寰,其一人也,且亦知余家有兒女八年不見,急思一行,然為學校計,不得不作此信。景鉞、澤涵尤以為必要,是以未向余言而徑發出,其事決定亦甚促。……錫予復來,言與枚蓀談,知接收東方圖書館等甚重要,但學校不好,要此亦無用。皮之不存,毛將焉敷,意謂余去則北大將受人欺凌也。其意甚懇切,余甚感動。然而不能不去者,恐人真將以余有自願代理校長之意也,但此意不便向人言耳。十二時半就寢。上午月涵先生言昨晤何敬之,據云北平一時尚不易去,其言與昨日昭掄向余言者為近,則余等能否北上,尚不敢必。
九月三日
十二時至飛機場,晤紹穀,將飛成都,龍蓀自重慶還。候至二時一刻,四十一號機自加爾加達來。二時三刻余登機,坐最後一座,臨窗。同機有金漢鼎、王澤民及電影名星胡蝶夫婦。機行甚穩。五時一刻抵重慶九龍坡,乘車至珊瑚壩公司,候行李驗記。乘轎至中央圖書館,價三千元。慰堂外出,幸早有安排。……至重慶村訪孟鄰師寓,不得。至聚興村晤孟真,知北大校長決定胡先生繼,未到前由孟真代,孟真以同人能否發生誤會相詢。又晤思成、之恭、正之。隨偕孟真訪書貽,談至十二時還。圖書館門已閉,慰堂親為開之,甚不安。
九月六日
十時詣孟真,值騮先先生派車來接,遂同往。既晤,劈頭一語,即問「何時啟程」。實則名單中是否有餘,余尚不知,且孟真、兼士亦不知也。余答以俟交通工具而定。騮先先生雲,此事由行政院統籌,可速往求。孟鄰先生繼又談及聯大米代金事,亦知領米之困難,允告師俊設法。余復晤師俊,允提前匯九月貸金。又雲八月以前及特別生活補助費均匯清,不知何時能到也。……飯後復至孟真處,孟真以致北大同人函相示。九時謁孟鄰師,值有他客,余乃還。
九月七日
六時詣蔣宅,晤蔣太太,謂孟鄰師仍盼余能至行政院相助,恐余不願,不敢言,囑探余意,余以既奉命北上,自當前往一行,如明年暑假後,必須余入院,時當再來。余乃以矛塵今後處境較難為言,請先為設法。蔣太太言,蔣先生恐其願教書,誤其前途。談至此,蔣師還,復言之。師謂石珍將離去,但尚有半年或五個月,繼復縱談當世。……蔣師出任行政院秘書長,人多不諒。余初亦以為個人犧牲太大而未必有補於國,在昆明,在重慶,數與師談,知余所慮,蓋實相反。今日行政院之權殊大,而所以挽救於未然者殊多,內求府院之通、院部之通,外求京省內外之通,其效甚著。師司其任,實惟一之選。兩次相招,余兩辭之,心甚愧且歉。
「北大無一本書,聯大無一本書,若與史語所分離,其結果必致養成一班淺陋的學者」
史語所遷川後,由於當時局勢緊張,北大又缺少書籍,鄭先生很為文科所諸生的培養前景擔憂。他曾一度主張北大文科所可暫時依於史語所,以使諸生得以更好培養。他在1940年9月7日,曾在致傅先生信中談及此事:
此外尚有一事,即北大研究所址,非追隨史語所不可。此事已數向兄言之,而兄皆似不甚以為然。但細思之,北大無一本書,聯大無一本書,若與史語所分離,其結果必致養成一班淺陋的學者。千百年後探究學術史者若發現此輩淺陋學者,蓋我曹之高徒,而此淺陋學風為北大所軔始,豈不大糟!弟亦知若此十餘人追隨史語所離開聯大,在史語所,在吾兄均增加無窮麻煩,但此外實無他策。弟意:萬一史語所與聯大不能在一地,而研究生必須隨史語所者,北大可每年或每學期,請一位教授隨同前往,俾稍減史語所之麻煩,並負其他事務責任。兄意如何?如兄意以為可行,則此時即可準備起來也。(俞國林)
本專題配文均出自《鄭天挺先生學行錄》(中華書局,2009)
※楊瀾:你和張藝謀現在還有聯繫嗎?鞏俐直言不諱,張藝謀也很釋然
※餘明輝:期待客運寵物服務更加普遍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