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一部三希堂法帖,收盡千年書法風流

一部三希堂法帖,收盡千年書法風流

翻開煌煌中國書法史,三希堂是一座屹立在書壇中的歷史豐碑。

上古倉頡「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語,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後世經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依次演進,至隋唐,書法大盛,篆隸楷草行風行於世。而這幾千年的書法演變,在三希堂都能找到印記。

王羲之、張旭、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米芾等書法方家各擅其長,引領著各種書體的發展,使書藝創作更加輝煌。沿至清朝,滿族的書藝亦達到極盛,清帝皆長於書畫。所以,一座耀眼的三希堂橫空出世了。

「三希堂」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館養心殿的西暖閣,是清高宗乾隆天子的書房,乾隆帝文韜武略、博學多識,能詩詞,尤擅書法。三希堂內僅八平方米,但陳設幽雅、古樸,彌補了空間的不足。乾隆御書「三希堂」匾名,「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對聯分別張貼在御坐的上方和兩旁。

乾隆曾多次在全國尋求歷代大家的名貼,他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貼》和王獻之的《中秋帖》置於書房,視之為三件稀世至寶,又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三希堂」。

清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帝更敕令朝臣編刻《三希堂法帖》,收藏曆代書法珍品。

《三希堂》原名「溫室」,本為乾隆皇帝讀書之所。乾隆帝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墨寶,並時常把玩,遂以此更名。後乾隆帝敕令朝臣編刻《三希堂法帖》,收錄內府所藏魏晉以來書法家名跡,其中就包括此三珍。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稱叢帖中之巨制。完成之後,僅精拓數十本賜與寵臣。後於乾隆十七年,復從宮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選出歷代名人法書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傳始廣。原石嵌於北京北海公園閱古樓壁上。

該書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弘曆敕命吏部尚書梁詩正、戶部尚書蔣溥等人,將內府所藏曆代書法作品囊納書中。 可以說,八平米三希堂里每件書法,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珍品。

三稀堂法帖

書籍展示

三希堂法帖 全集正版套裝共6冊

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畫寶

書法碑帖真跡法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日課 的精彩文章:

對不起,你熱愛的王羲之,可能是個麻風病人
2018顏值最高的春聯,速看!

TAG:書法日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