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連環畫傳承中華文化

用連環畫傳承中華文化

劉謙

1960年,風華正茂的連環畫家賀友直帶著滬上的文藝氣息,兩度來到益陽農村體驗生活。他歷經4年,創作了一部堪稱新中國連環畫史上里程碑的作品——以周立波原著為腳本的同名連環畫《山鄉巨變》。出版,獲獎,再版,賀友直連同《山鄉巨變》聲名鵲起,享譽全國。這一切,深深地影響到了一名十幾歲的益陽少年。雖然他只遠遠地仰望過賀友直的身影,拜讀過他的畫稿,但這足以令他與連環畫結緣,並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連環畫創作之路,成為一名把文字故事「翻譯」成圖畫的畫家。他就是陳安民。

陳安民,1948年出生於益陽市。小時候,家裡每天給他5分錢買口糧,他把3分錢買烤紅薯,兩分錢去看路邊的小人書。他的中學老師楊世石為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把連環圖畫掛在牆上要大家臨摹,而此時的陳安民,畫越畫越好了。後來,他考入湖南省藝術學校,系統地學習繪畫和舞台美術。憑著對連環畫藝術的一份執著和痴迷,陳安民從未停止過學習和探索的步伐。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常德地區歌舞團。1971年,當時該團排練了一個節目《心明眼亮》,講述一個赤腳醫生「又紅又專」的故事 ,有出版社想出這個劇的連環畫書。當時一名頗有名氣的畫家在接到這個腳本後,感覺吃力,遲遲不能交稿。於是,出版社找到了陳安民。這部連環畫雖是特殊年代的產物,但這第一部作品的問世,給年僅23歲的陳安民打開了一扇窗戶,頓時變得「心明眼亮」了。之後,他又接了《元寶案》《孔雀膽》等故事腳本。40多年來,陳安民為省內外多家出版社出版長、短篇連環畫40餘部,獨幅插圖累計3萬餘幅。成為各大出版社爭相約稿、連環畫壇赫赫有名的畫家。

《西遊記》是連環畫的老題材,是連環畫里的「骨子老戲」。1980年,陳安民接了湖南美術出版社的《西遊記》之《獅駝伏三魔》《勇擒紅孩兒》。他的創作畫面生動、精準,牛魔王和紅孩兒的造型已然深入人心,而妖魔及諸位神仙將更是呼之欲出、活靈活現,妖怪的洞穴、上界的天空、仙山,水底的龍宮、波浪,打鬥的氣氛。描繪得虛實相間,氣勢磅礴。1985年電視劇《西遊記》劇組,也參考了這套連環畫的場景與造型。

1995年,在繪製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曾國藩之血祭》時,技藝嫻熟的陳安民完全不用鉛筆起稿,根據腦海中浮現的圖畫直接上正稿。在巴掌大的稿紙上,線條自由馳騁,故事畫面豐富多彩,故事畫面豐富多彩,使得這部作品在藝術上達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陳氏線描」風格。這部書是陳安民最滿意的作品,第一次出版5萬冊,加上後來的再版圖書銷量超過20萬冊。

毛筆白描為國畫的傳統技法,線條流暢清晰,黑白分明,易於被接受。同早期的連環畫家顧炳鑫、趙宏本、劉繼卣一樣,陳安民也是用毛筆白描繪就而成。陳安民用流暢而有節奏感的線描勾勒,細緻地刻畫人物面部細膩的表情,又能生動地勾描出人物多變的姿態;這種線條糅合了鐵線描和釘頭鼠尾描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線描語言。連環畫就像拍攝電影一樣,陳安民常客串不同的角色,一會自己當做導演,然後再做各色演員,最後又要變身攝影師,選取最合適的鏡頭,在腦海里形成一幅幅畫面,最後用畫筆把這些鮮活的造型勾勒下來。

陳安民藝術生涯中,前20多年側重於白描連環畫創作,後20多年側重於水墨連環畫的創作與探索。作品以地方戲曲、少數民族、民風民俗題材為主。他筆下的人物有情感,有溫度,描繪的是熱氣騰騰的生活。廣覽陳安民的水墨人物作品,從縝密精微的水墨白描到粗放的水墨寫意,莫不收放自如,結構、線條、色彩、筆法既豐富靈動又和諧統一。這當然離不開他在水墨上的修鍊,但我更認定是他數十年對傳統文化精神的駐守和修為,而覺悟著的內控力在一種心無旁騖的狀態下的天然呈現。他的作品首先征服人眼球的,是基於寫實主義的白描,在西式寫實技術與中式浪漫格調的融合中,找到了鮮明的中國語言,勾和描兩種筆法交替呈現。這是源自漢代畫像磚,以及吳道子、李公麟、陳洪綬等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功夫。

畫了40餘年連環畫的陳安民,轉型水墨畫之後,沒有沉溺於寫實主義的羈絆當中,而是以溫潤、華滋之品格,以雅麗、清朗、恬靜之詩境為根本美學追求。古人衣褶飄帶、水墨戲曲人物、城南舊事等等內容,在詩境的構圖和行雲流水的線條烘托下躍然紙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日報 的精彩文章:

「長馬」榮膺2017金牌賽事
中國經濟發展使英國受益

TAG:湖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