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抬閣,大文化
最新
02-05
何為文化,何為傳承,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痕迹,她在文人雅士津津樂道的字裡行間,在勞動人民風雨兼程的田間地頭,她可大到一國之內,也可小到一家之間,她象徵著負隅頑抗的生命力,只要文化不滅,民族尚存。她是精神的延續,是比物質更能震撼人心的脈搏。說到文化,我縣有一種特色文化——抬閣文化,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慈峪「抬閣」有自己的風格特點,加上節奏旋律優美的吹打樂相伴,場面非常好看。靈壽慈峪「抬閣」產生於盛唐時期,原叫「散蠟」,是正月十五燈會的一種祭祀活動,現在已經成為人們喜過新春佳節的一種民間文化活動了。它的表演內容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戲劇故事和耳濡目染的民間人物為主。表演者多由10歲左右的兒童擔任,體重輕可以減少對支架的壓力。能上閣表演者,自然受到眾人寵愛,如今還流傳著:「女孩上過裝,婆家不用相。男孩上過裝,媳婦隨便相」的俗語。
一般一個「抬閣」就是一部故事,根據表演情節由3-5名兒童組成。他(她)們在架子上或站、或仰、或卧,身著戲裝,依據扮演的戲劇人物特點,隨著「抬閣」行進的頻率而隨意搖擺,顯得非常可愛。有一定表演經驗的孩子,還可以根據不同劇情,利用道具做出一些造型來。小演員衣裙飄拂,不斷變換造型,看上去既像演戲,又似雜技,十分扣人心弦、引人注目。表演者在閣子行進中有顫顫悠悠的韻味和衣袂飄舞、凌空兀立之美感。
慈峪的「抬閣文化」,不僅代表慈峪,更是象徵靈壽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它是靈壽的一種形象,是讓靈壽走出省市,甚至是面向全國,走上國際的重要標誌。小小抬閣,展現大大文化魅力:小小抬閣,體現大大文化傳承韻味。
圖文:時青青
編輯:趙 艷娜
主編:趙 軍
TAG:靈壽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