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你和陳可辛差的不是iPhone X
陳可辛的《三分鐘》讓iPhoneX再一次成為一款備受爭議的手機。這個春運為題材的短片讓iPhone再次站到風口浪尖。可各位在開噴前是否思考過,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了攝像本身呢?而我們大家和陳可辛導演之間差的究竟是iPhoneX還是其他更重要的呢?
配件該不該有被「寵壞」的消費者
如今手機攝影的快速發展,讓手機已經逐漸成為不少人的主力拍照設備。而蘋果則通過這次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更多人開始思考,是不是手機也可以成為視頻的主力拍攝設備呢?而正是這時,終於有人說出了癥結:攝像不只是攝像機本身,還需要大量的配件支持。而也因此得出結論:陳可辛的iPhoneX的不是你手裡的iPhoneX。前邊都挺對,這結論可就嚴重跑偏了。這個邏輯中最大的問題在於,你究竟把iPhoneX作為一個手機看待,還是將它最為一台攝像機來使用。
《三分鐘》有沒有誤導消費者呢?或者說,以怎樣的態度來看待這台iPhoneX呢?
在幕後短片中,我們看到陳可辛導演在使用iPhoneX時用到了大量配件
視頻拍攝需要大量的系統配件:監視器,濾鏡系統,記錄儀,音頻記錄系統,穩定器等等(圖為索尼RX10的視頻錄製方案系統)
攝像機使用極其強調系統性,這一點和相機使用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人因為相機的普及而對攝像機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誤解。不同於相機這樣鏡頭+機身組成系統的方式。機身+鏡頭只是完整攝像系統的一部分,此外還需要大量的重要配件支持。其中包括:監視器,穩定器,專用框架,指向性麥克風,必要的搖臂系統(其中包括無人機飛行器)。而除了這些專業硬體外,專業的軟體更是必需的。以FilmicPro這樣的軟體為例。通過色彩配置文件,log的使用來調整視頻的明暗修正和色彩風格處理。
最頂級的攝像機,也同樣需要大量配件輔助,比如這台ARRIALEXA65
實際上,任何一個完備的視頻拍攝,都需要大量的專業配件支持。我們如果把這裡的iPhoneX換成任何一套專業攝像設備,這些提及的配件都是必備的。而不是說把iPhoneX換成5DIV,換成GH5或者換成ARRI,這些配件就不需要了。實際上,越是高級的設備,所需要的相應專業配件就更多。之所以大家不知道,其實這都源於另一個問題,大家習慣地用攝影的常識來衡量攝像。但這些常識對攝像領域實際上是錯誤的。說白了,是諸位如今已經習慣被」寵壞「了。
攝像≠攝影一字之差的天壤之別
相機系統的高度簡化與易用化讓大家產生了一種錯覺:攝影很簡單,同理攝像也可以很簡單。但實際上,視頻拍攝的門檻遠比照相高得多。如果說相機你熟悉操作後可以拍攝出好看的照片,攝影機可不是你會用了就能拍攝出好看的視頻。鏡頭視角,故事性,腳本安排,等等著一切都是一個好視頻必備的。換句話說,相機終究是瞬間的記錄(大多情況而言),攝像則是過程的記錄,這種本質上的區別讓兩者的門檻有著天壤之別。
手機讓攝影大大簡化,極大降低了這一領域的門檻
照片拍攝的技術需要和視頻拍攝的技術需要有著很大本質上的不同,這導致攝像必需依靠大量的外置配件來實現拍攝目標。我們以防抖為例。相機防抖,是指保證相機在快門工作期間保證畫面的穩定性。而對於視頻拍攝而言,視頻不追求瞬間的防抖,而是追求整個拍攝過程的穩定。這不是單純靠機身的技術進步能夠解決的問題。因此,從最早的三腳架,滑軌,到後來的斯坦尼康,再到如今的電動穩定雲台等等。攝像系統的確在進步,只不過這種進步不只是機身,也還有配件系統的變革。
對功能需求的不同,同樣追求穩定攝像則必須依賴相應配件
所以說各位,咱們是被「寵壞了」的科技受益者。相機技術的發展讓大家誤認為攝像技術進步到高度集成化也是理所當然。擁有拍照功能的手機能拍攝出接近相機感的照片,那麼自己用手機拍攝出接近電影畫面感的視頻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可實際上,這之間可是差著不知道多少專用硬體和軟體的支持。
配件很重要攝影其實也一樣
實際上,配件對於攝像和攝影都同樣重要。換到大家熟悉的相機概念上:濾鏡,三腳架,雲台,閃光燈,等等這些也都直接影響我們的最終照片效果。換句話說,我們的拍攝技巧和照片,同樣依賴於配件。
攝影也需要配件,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三腳架
比如我們常談到的風光攝影,長時間曝光可以說是大家如今非常熟悉的技巧了。而長時間曝光時經常會用到的配件就包括三腳架和濾鏡。沒有三腳架,我們是不可能進行長時間曝光拍攝的,而我們顯然不會因此而去責備一個攝影師使用三腳架誤導了消費者吧。
閃光燈龐大的配件系統,各位了解或者見過么?而這些是很多照片拍攝的必備配件
筆者當時拍攝這張照片時,還至少用到了3盞閃光燈和1個柔光箱
再延伸一些,我們想要拍攝出高質量的照片,用光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大功率閃光燈也就成為非常重要的配件。而很多通過閃光完成的攝影作品,普通機頂閃光燈是無法滿足補光需要的,都是使用外置大功率閃光燈。而這相關的配件就更是多到誇張:反光罩,柔光紙,蜂巢,濾色片,雷達罩,反光傘……等等這些都是必備的配件。
說到配件貴,布朗閃光燈,一個燈頭就要將近6萬5千塊,不包含任何其他配件哦,而拍照你不會只用一個燈頭的……
說白了,大家日常接觸到的攝影,也只是對技術要求最簡單的攝影的一小部分。當你深入了解攝影后,你會發現玩兒相機同樣需要大量配件,而且這些配件的價格更是貴到誇張。動輒就是相機價格數倍甚至是數十倍。之所以大家不了解,是因為大家日常沒機會接觸到。反過來講,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一個嚴謹的影像作品,使用到大量的專用配件就更是再正常不過了。如果大家能接受三腳架,閃光燈,濾鏡這些攝影配件,那麼為什麼要特意對一個導演拿出的高質量春運短片去苛刻地諷刺附件的使用呢?這是不是正因為陳可辛導演用的是iPhoneX呢?
事件中最大爭議:轉接專業鏡頭
整件事件發酵過程中,爭議最大的實際上就是網上傳出的iPhoneX是不是真的轉接了鏡頭使用。如果真的出現了iPhoneX轉接鏡頭的情況,那麼蘋果的確應該就此進行說明(官方幕後視頻中並未出現)。專業鏡頭的轉接將帶來幾個最大的不同:不屬於iphoneX可拍攝的視角,不屬於iPhoneX可拍攝的景深。
實際上手機鏡頭配件已經非常成熟了,手機攝影也常常會用到,連蔡司都有生產
不過從視頻的各個畫面來看,筆者並未發現明顯能看出利用轉接專業鏡頭拍攝的鏡頭。因此的確存在有人為了超熱點而惡意抹黑的可能。這就只能等待未來事件的繼續發展了。而且換句話說,實際如今手機攝影用相關鏡頭配件都已經極其豐富了,大家在手機攝影時也會使用到各種附加鏡,如此來看,攝像時使用也是順理成章。
革命攝影之後改變攝像領域
通過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iPhoneX在被關注的同時,更值得注意的是手機如今作為拍攝工具的進一步拓展。短短几年時間,手機已經對攝影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而如今手機甚至已經要開始改變攝像界了。
iPhoneX的視頻功能的確非常強大,甚至凌駕於大部分專業相機和主打攝像功能的相機
就本身的視頻拍攝性能而言,iPhoneX的確有自己值得驕傲的資本。4K60p和1080/240p的高幀率拍攝性能的確非常優秀。我們反觀整個相機行業,擁有4K60p視頻拍攝能力的機型如數家珍(1DXII,GH5,GH5S,沒了……),1080/240p就更少了。這方面而言,iPhone甚至優於大部分主打視頻拍攝的相機,光這一點就足以讓人震驚了。
手機擁有如此成熟的拍攝配件,這本就非常驚人了,很多相機都不一定擁有如此豐富的配件
此外,iPhoneX本身能夠擁有這麼多的攝像用配件使用本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攝像這個行業的門檻比相機還要更高,其系統性更強。而能夠擁有眾多配件可以使用,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的。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里有如此多的成熟配件系統可用,意味著攝像行業真的有大量用戶真的使用iPhone作為拍攝主力。
2015年時的CES現場,筆者就已經看到iPhone成為不少媒體的主力報道設備了,可見當時配件就相當完善了
賓利的廣告InteligentDetials,全部用iPhone5s拍攝,有興趣的各位可以去找找看
當時視頻也用到了大量的專業配件
這一狀況其實作為科技媒體從業者是最有感觸的,早在3,4年前的CES上,筆者就已經見到大量海外媒體使用iPhone作為視頻報道的主力機型了。而如今智能手機正從簡單的報道視頻拍攝向專業視頻拍攝領域進軍。而實際上iPhone拍攝這種專業范兒的視頻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3年前,賓利拍攝過名為InteligentDetials的廣告短片,而當時的拍攝設備可是iPhone5S(另外,剪輯設備是iPad),怎麼樣,各位感到震驚么?
iPhoneX以外怎樣做更好的企業
回歸到《三分鐘》視頻爭議本身。其實從最基本的概念上,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是宣傳片,其性質可以定義為廣告。這個基本的分類上就和不少網上爭議的點有著本質區別。蘋果並未將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作為官方樣片放在產品介紹頁中,而是明確這是一支廣告,因此,不存在強調視頻質量的原始性的要求,這一點上吐槽誤導性是一個很基本的錯誤。以樣片和測評的標準要求廣告,這本身就是個奇怪的出發點。
尊重拍攝本身,就更改對拍攝設備和流程嚴要求,而不是單純的以手機為噱頭
再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們從拍攝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陳可辛導演的地位和專業性筆者認為無需多言,作為視頻拍攝的承接方,保證視頻拍攝質量是基本的職業準則。那麼,為iPhoneX準備這些相應的硬體和軟體準備,是很職業的表現。如果陳可辛導演真的什麼專業配件,軟體都不用,而只是拿著一台iPhoneX手持拍攝,那才是不負責任的作品。
實際上,我們手裡的iPhoneX是和陳可辛導演間唯一的相同點
「陳可辛的iPhoneX和你的iPhoneX沒有半毛錢關係」,很刁鑽的角度,或許是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共鳴。可真按照這個理論,咱這日子就沒法過了,我們用的相機跟大師用的相機沒啥關係,你用的手機和你喜歡的明星沒一毛錢關係,在扭北刷了圈速記錄的GTI,也不是你堵在二環的高爾夫。實際上,我們和陳可辛之間,唯一相同的就是iPhoneX,其他的才是他成為了陳可辛,而各位成為了現在的我們自己的原因。
蘋果每年都有新年的宣傳短片(圖為2016年蘋果廣告《送你一首過年歌》)
最後我們說回廣告本身,可以說這次蘋果邀請陳可辛導演拍攝的《三分鐘》,是風格非常蘋果的。除了最新陳可辛的《三分鐘》外,我們不妨回看下這幾年蘋果的新年廣告,2015年的《老唱片》,2016年邀請李宗盛拍攝的《送你一首過年歌》,這些廣告視頻都是有著濃濃的人文關懷。不止在中國,在海外每年蘋果在聖誕節期間的這種溫暖感十足的廣告更是比比皆是。比如之前邀請StevieWonder拍攝的somedayatchristmas和聖誕廣告《Thesong》。或是動人的情節,或是優美的旋律。蘋果的廣告一直都不是硬生生的塞給你一個手機說他有多好,而是總能在正確的時間拿出內容來打動你,這才是它最成功的一點。
不聊產品,蘋果同樣可以打動你
在各位關注陳可辛導演的iPhoneX到底用了價值多少個iPhoneX的配件的同時,你究竟是或否被這個《三分鐘》本身所打動呢?整個視頻里沒有一個大牌明星站台刷臉,沒有各種華麗的參數堆砌。有的就是大家在春運時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這才是我們看到的廣告之間最大的差距。而當作為所以手機廠商的「敵人」蘋果拿出了這樣有溫度的短片的同時,同行們拿出了什麼呢?
一年年短片的變化,也能看出蘋果對中國文化的愈發深入了解
針對中國市場,蘋果的新年宣傳片一年年的拍,從《老唱片》到《三分鐘》,更能看到蘋果對中國文化的把握越來越成熟。各位,這可是一家老美的公司來到中國最後拿出的讓中國人感動的視頻,那麼與此同時,我們國人自己的品牌拿出了什麼呢?
技術與人文的結合,喬幫主當年說過,如今蘋果繼續實踐著
不只是看到感動的視頻,蘋果還會告訴你你能怎麼去錄製動人的視頻
這些問題下,大家是不是能冷靜下來看待這個《三分鐘》的宣傳片了呢?更難能可貴的是,蘋果在這個《三分鐘》之上的延伸。在蘋果的平台上,上線的不只是《三分鐘》這一個作品,同時還有《三分鐘》幕後的更多介紹,慢動作,視頻情感,人像光效,營造電影感,特殊視角,運動鏡頭的介紹,這些蘋果都一一展現給我們這些觀看者。正如筆者早在iPhoneX發布時就說過的話題,蘋果從不只是著眼於某一款產品該達到怎樣的性能,而是一直如當初喬布斯所說的:Toliveistochangetheworld(改變世界)。看過蘋果的三分鐘和它的相關視頻,是不是激起了你對視頻拍攝的興趣呢?如果做到了,那麼它更不只是感動各位這一個層次了。一個真的有理想的企業該有怎樣的表現和作為,蘋果還有太多值得我們中國同行們去學習的。
※蘋果終於認慫!庫克明確表示下個月iPhone增加禁用性能調節功能!
※買家聲稱自己買到翻新iPhone X了,網友評論才是亮點
TAG:i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