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國家寶藏》亮相的這幅傳世名作,取景地究竟在哪裡?

在《國家寶藏》亮相的這幅傳世名作,取景地究竟在哪裡?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絹本青綠設色,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國寶《千里江山圖》是青綠山水畫中最為耀眼奪目的一筆。2017年9月15日,這幅11.9米長的經典青綠山水畫作,罕見地全卷打開,亮相於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排隊5小時,看畫5分鐘,它在故宮博物院展出期間還一度引起了「故宮跑」。近半年過去了,它在國人心目中的珍貴和重要卻從未削減,日前它在《國家寶藏》中的再度亮相又一次賺足了觀眾的眼球和熱情。

《千里江山圖》是一幅怎樣的傳世名畫,妙在何處,又該如何欣賞,為何會由一個20歲不到的少年王希孟繪製?畫里的山水有原型嗎?

工作人員展卷

1月20日,浙江大學故宮學研究中心主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輝登上央視四套的《文明之旅》欄目,對這幅近12米長的傳世名畫進行了解密。他也是宋畫專家,研究另一幅傳世宋畫《清明上河圖》已有10年。在他看來,《千里江山圖》的主要取景地是廬山和鄱陽湖,其中還隱藏了來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五言詩《彭蠡湖中望廬山》。

這幅畫妙在何處?

七組群山構成七大樂章

樂入畫中。他把整幅圖卷比作一首波瀾壯闊的古典樂曲,旋律亢奮而優雅,節奏感鮮明。全圖由七組群山組成,因而可以分成七個自然段,彷彿就是七個樂章。

開首第一組群山為序曲,較為平緩的山峰在俯視的地平線下,漸漸將觀者帶入佳境。第一組和第二組之間以小橋相接。第二組就像是樂章里的慢板,又如一曲牧歌,悠揚舒緩。第三組和第四組之間以長橋相連,環環相扣。

進入第三段、第四段,山峰一個個衝出了畫中的地平線,走向高潮。在鐘鼓齊鳴中,最高的主峰在第五組輝煌出現,她如同廬山中的漢陽峰,拔地而起,雄視寰宇,形成了樂曲的焦點,她與周圍的群山形成了君臣般的關係,構成全卷的高潮。

《千里江山圖》局部

第六段,群峰漸漸舒緩下來,遠山慢慢地隱入遠方大江大海的上空,欣賞者激動的內心漸漸平靜了下來。最後一組如同樂章中的尾聲,再次振奮起人們的精神,畫家用大青大綠塗抹出近處最後的幾座山峰,如同打擊樂最後敲擊出清脆而洪亮的聲響,在全卷結束時,回聲悠遠,令人難忘。

在他看來,畫中的各組群山不是簡單地循環往複,而是有許多變化,如變換山體造型、增換瀑布和溪流以及建築群等,細節變化則更多、更豐富,如同樂曲中的「變奏」。不同的節奏與情緒,在不斷地交織、變化中融合,一起奏響了北宋宮廷文化的燦爛之聲。

為何由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繪製?

與北宋推行的神童制度不無關係

畫史上關於王希孟的認識,來自於時任尚書左丞相右僕射蔡京在《千》卷後的跋文:「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可知蔡京題字時希孟18歲,曾在開封就讀於畫學,結業後去文書庫為小吏,之後獲徽宗賜教,繪成《千》卷。

徽宗於1104年創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出現的皇家繪畫學校——畫學,畫家要進入翰林圖畫院,也必須經過考試,徽宗親自出題招考取士。1110年,大約三年畫學生徒結束後,餘輝推測,王希孟恐怕未能通過進入翰林圖畫院的考試,被「召入禁中文書庫」,即中央存放稅賦檔案的庫房,干著跟繪畫毫不相干的工作。

《千》卷後蔡京跋

然而,神童在北宋是很快被看重的。宋太祖設立了童子科,盛行培養童子讀書,以適應世代文治的發展,徽宗更是寵幸神童,自仁宗到徽宗朝,賜神童進士出身者有20人。王希孟正是徽宗所要尋找的那種繪畫新進,他的出現,是宋代注重神童的社會風習滋養出來的。王希孟極可能得到了蔡京的舉薦,這期間蔡京回京拜相,讓希孟數次將畫作呈獻給徽宗,徽宗因見其作缺乏功力,不甚滿意,但發現他尚有藝術慧根,值得一教,便親自教授畫法。

王希孟這麼小的年紀,不僅有宏觀把握畫面的超強本領,而且具備在細節變化中統一全局的協調感,在餘輝看來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來自於他在畫學打下的繪畫基礎,另一方面是他在文書庫當小吏的時候,會像基層庫員一樣「用大紙作長卷,排行實寫」(《宋會要輯稿·食貨》卷七〇),登錄基層稅務檔案庫送交來的卷宗,使他在實際操作中掌握了控制大幅紙張的本領。

清人宋犖的《論畫絕句》中提出希孟姓王,畫完該圖後,「未幾死,年二十餘。」這幅畫的面積相當於6萬多平方厘米,「青綠山水畫只有在光照很充足的時候才能畫」,餘輝說,以當代工筆畫家的經驗和作畫的照明條件而言,畫完這幅巨作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時間,更何況當時的北宋。這對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來說,體力和精力都會極大透支,王希孟早亡多半是因趕工所累。「而他之所以如此拚命,半年不到就上交了作品,或許就是想早點離開那個無用武之地的文書庫進入夢寐以求的畫院。」餘輝說。

畫的是哪裡?隱藏於畫中的唐詩又是哪首?

畫的是廬山和鄱陽湖,唐詩來自孟浩然

這幅畫在現實中有原型嗎?

在餘輝看來,圖中的大山大嶺屹立在江湖沼澤之畔,在北宋統轄的疆域里,只有江西廬山有此特性。畫中展現了開闊的水域,近處水草叢生,遠處煙波浩渺,像是長條形的沼澤大湖,遠接江海,極似鄱陽湖一帶的濕地、沼澤。畫中的建築樣式、竹林,廣泛使用的竹籬笆、竹篙、蓑衣、笠帽等竹製品,還有腳踏式雙體船、挖河泥的勞作等,表明所畫地域系江南湖區。

《千》卷中的雙體腳踏船

《千》卷四疊瀑

廬山三疊瀑

畫中最突出的是雙瀑與四疊瀑同時出現,四疊瀑是極少有的自然景觀,它與雙瀑同時出現,具有相當的唯一性,這隻有在仙游(今屬福建)的唐宋遊覽勝地九鯉湖才能相遇的自然景觀,畫家有可能接觸到這種地域性很強的瀑布,汲取廬山三疊瀑的雄偉景象將它綜合到畫面里,還添加了當時的蘇州長橋。因此,畫家畫的主景是廬山和鄱陽湖。在他看來,出現在第五組群山中最高的主峰也與廬山中的漢陽峰相似。

《千》卷中疑是蘇州長橋

第五組群山中最高的主峰與廬山中的漢陽峰相似

他推測,畫家在去開封之前到訪過這條線上的名勝,從而構成了他畫該圖的一小部分的造型來源。

宋徽宗喜用唐詩命題,尤其是愛出隱逸之句考學生的畫意,要求學子們曲盡其意、遐想無限。那麼,在這幅王希孟交給宋徽宗的作品裡會不會也隱藏了一首唐詩呢?餘輝查遍北宋以前吟詠廬山的詩詞,與《千里江山圖》卷畫意最接近的,是唐代孟浩然的五言詩《彭蠡湖中望廬山》,鄱陽湖古稱「彭蠡湖」。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黯黮容霽色,崢嶸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於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岩棲者,畢趣當來同。

在他看來,畫家不是單純地圖解孟詩,在畫中的「太虛」里激昂出「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的「崢嶸」氣度,也鋪寫了一片在「天風」下「渺漫平湖」的鄱陽大澤,高山平湖在造型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露出畫家立足於湖畔仰觀「匡阜」的角度,十分切合詩意。

「掛席候明發」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圖中所繪時節也極為細膩,孟詩中的一些基本元素幾乎都可以在圖中一一找到:宿雨晨霽,「香爐初上日」,昨晚的雨水匯成流溪,加快了水磨的運轉,一條條「瀑水噴成虹」,這是一個宿雨過後的晴晨。宋代日趨發達的商業經濟促使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形成了早起早行的風氣,甚至五更出行已成習俗。畫中的人們在清晨便開始忙碌了,如詩中所云:「掛席候明發」,有的船已經揚起席帆,還有洒掃庭除的童子、駕舟趕船的乘客、下山趕集的樵夫、上山遠行的馱隊等。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是真是假?謎團重重

《千里江山圖》很有名,有名到什麼程度?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國家一級A類國寶、北京故宮鎮館之寶,也是國務院禁止出國展覽畫卷。在去年故宮完整展示其真跡之前,其實我們在2008年就已經和全世界的朋友們領略過它的絕世風采了。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畫卷」環節,千里江山圖,也是開幕式里唯一的一副國畫展示,畫卷伴著水墨現代舞翩翩展開,彷彿給全世界徐徐道來,我們的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在故宮展出後不久,便有專家對這幅畫表示質疑,甚至一度出現了我們看到的名畫是一件「假國寶」的說法,認為從蔡京題寫在《千》卷後的跋文中無從得到「希孟」姓「王」,也無從得到「希孟」進獻給徽宗的作品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千里江山圖》,此外,史書上對王希孟此人的筆墨記載甚少,直到現在,圍繞著這幅名畫的謎團依舊重重。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東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真跡已軼現存四摹本) 存於遼寧省博物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兩件)

唐代 閻立本 《步輦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唐代 張萱、周昉 《唐宮仕女圖》

《揮扇仕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虢國夫人游春圖》遼寧省博物館

《簪花仕女圖》遼寧省博物館

《宮樂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搗練圖》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唐代 韓滉 《五牛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代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代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前段《剩山圖》浙江博物館

後段《無用師卷》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代 仇英 《漢宮春曉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代 郎世寧 《百駿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本期製作 禾耳念微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日報有風來 的精彩文章:

年度最美書店來了 浙江唯一入選的這家還是義大利人設計的

TAG:浙江日報有風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