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貴妃》影評,有些觀點我真不能認同,你呢?

《楊貴妃》影評,有些觀點我真不能認同,你呢?

電影《楊貴妃》是由陳家林執導,周潔、劉文治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楊貴妃成為妃子之後的故事。

幼年的楊玉環和伯父途徑馬嵬坡,把馬嵬讀作「馬山鬼」,進寺廟遇見一名僧人,楊玉環離去。後楊玉環被選為玄宗之子壽王妃。驪山避暑,玄宗被玉環的聰明美貌深深吸引。發生三庶人事件之後,武惠妃被心病折磨而病逝。從此,玄宗經常召見玉環進宮相伴,絲毫不掩飾對她的喜愛,在馬球比賽上眾人和壽王也看出異樣。一次召見時,玄宗強行摟抱玉環,玉環掙脫,但回家後卻遭到壽王指責。本不願順從玄宗的玉環因此慢慢被玄宗的熱情融化。後玉環被封為貴妃,玄宗為博玉環開心而設驛站送荔枝,並召來虢國夫人等玉環的姐妹相伴。

從網友整體的評價看,觀點不一,下面來具體看看網友說了什麼吧。

@其燦如言: 這版的「楊貴妃」真是很有氣場,感覺演出了一種武則天的感覺,特別是最後部分在亂兵面前的一番慷慨陳詞,更是有一種「傾國傾城」之美,其實在劇情上面,前半部分通過一件瑣事表現了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間的感情,後半部分的故事則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內容,在歷史的大事件當中又著重刻畫了二人之間的情感 。

@安宕宕: 李翰祥被嚴二爺提拔做導演,結果不負眾望地叫嚴二爺與夫人在自己戲裡戲外都恩相愛相殺。李大導後期宮闈片的雛形,可以看出年輕時期的用心,後面簡直是頑童心態,從容又自嗨。囿於清水灣片場的狹小,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鳥.

@易思棠: 李麗華看起來太凶。故事也全然按照野史拍,也美化了楊貴妃,「妾在深宮哪得知」太深明大義,同時把貴妃之死陳述得委婉,盡量與玄宗無關。不是帝王賜死愛妃的戲碼。某些鏡頭有《長恨歌》的風味,如落葉、弦斷,攝影佳,氣氛鋪陳得佳,如閃電、大雨、音樂等。

@風間隼: 賀蘭山的嘎納最佳室內彩色攝影實至名歸,其實頒給美工和布景更合適。全片雖只有75分鐘,但嚴謹而氣派,不愧史詩格局。開頭幾分鐘就鋪陳出一騎紅塵妃子笑、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情狀,手法洗鍊。1:10:35的橫移鏡頭由三個鏡頭自然銜接而成,渲染悲情極佳。小咪的氣場真強。

@ofelia11: 李麗華飾演的楊貴妃恃寵而驕,愛使性子,卻能深明大義,為愛犧牲。與唐明皇的曠世之戀,讓人唏噓。李翰祥短短几個鏡頭詮釋了什麼叫做「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37°2: 此片當時拿了戛納最佳技術獎,尊光榮呀!李翰祥的美術修養極高,李麗華的氣場十分有征服感,她的音容笑貌讓我想起梅花烙里的那位福晉,只是和唐明皇的愛情被李翰祥改編得更美好更河蟹了,史上的那段悲劇其實更為真實無奈,一個帝王親手賜死自己心愛的女人!看來李導比較憐香惜玉。

@紀月航: 此片獲得62年戛納最佳影片提名完全得益於西方電影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獵奇心理,事實上此片的美術和道具對於劇情真的是功不可沒,中國式戲劇演唱穿插其間更添韻味,結尾的悲情渲染令人動容。ps:1.十分不喜歡李麗華話劇式的誇張表情動作2.嚴俊和楊志卿絕對是演技派,在國華混過就是不一樣。

@mecca (美卡: 4 62戛納技術大獎,流暢艷麗的李翰祥。京劇世家出身的李麗華氣場好棒,著意加墨的恤民情節與置喙歷史型「why me」大膽天問及完美解答將楊玉環塑造得更加豐滿動人也更符合現代人史觀。音樂美術贊 簡短但調度佳的戰爭場都無可挑剔。要是在文白間過渡得更自然些會更棒吧。賜死改為犧牲精神逼掛,有點醉。

@影毒肥佬: 李翰祥 嚴俊 李麗華 楊志卿 剛拿到金馬終身成就獎的田豐先生在這裡混個將軍甲,絕無不敬之意,證明他演齣戲之多.比起日版這次不惜工本,雕欄玉砌應猶在 實被安祿山燒了,只是朱顏改 連人都不在.李小姐演得倒象是她另一部 武則天,她高大,氣場大,結局也改成是她和軍兵談判,皇上喜音律對愛情倒不夠專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貴妃 的精彩文章:

楊貴妃竟然與自己的乾兒子干出這種事!
「失語」的楊玉環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