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戒被惡搞,大鴻寨是不是高老莊?

八戒被惡搞,大鴻寨是不是高老莊?

從神垕古鎮到大鴻寨不到30公里,然而開車用了兩個小時。

冰天雪地,路面結凍,前輪套著防滑鏈,上坡仍然要掛1檔,所幸一路上的車很少,很長一段沒有車胎壓過的痕迹。

打開車窗,飄進來涼絲絲的,車外天地寂靜,伏牛余脈起起伏伏,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車輪摩擦雪粒,沙沙作響……

這一路實在太好看,不由得想起《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的場景。事實上,開車走這一段不是個好主意,騎自行車才完美!

就這樣,獨自品味著雪花盛宴,徑直來到大鴻寨的山門之前。


禹州這片土地太古老。首先它的名字來自大禹,然後大禹的兒子又在這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夏王朝」,而今天要拜訪的大鴻寨和遠古時期黃帝(約公元前2599年)的重臣「大鴻氏」有關。

大鴻氏作為黃帝最為倚重的人,在這裡訓練出了縱橫天下的武裝,同時他還是一位占星師。根據《黃帝內經》記載,大鴻在這裡向黃帝闡述了五行、六氣以及中國最古老的占星術的龐大體系,從而構築了中國傳統醫學和天文學的基礎,大鴻也由此成為中國傳統醫學運氣學和星占術的創始人。

大鴻寨因這一傳奇存在,成為中原的靈山勝地腹心。到了漢魏時期(即三國曹魏),禹州名僧朱士行往洛陽講經,路過此地,天空忽現瑞相,有五色雲罩住了山頂。

和尚趕緊登高觀望,看見九道山脈在此聚攏,一大佛平躺在山脊之上。又俯瞰山凹處有一平坦墩阜,形似佛台,東西兩面個有一條小溪在台前環合……

和尚被大鴻寨的鐘靈毓秀氣息深深打動,於是發願,在這裡建一座寺廟,供養佛法。多年以後,寺廟建成,名曰:「靈光寺」!


站在寺門前,被高大粗壯的白果樹所吸引。見樹如見人,馬上雙手合十,默默祝福。卧佛酣睡不醒,佛台依然明凈,尋不見和尚的背影,唯有這株,如今五個人也圍不攏。

朱士行是一位倔強和尚,他讀《道行般若》的時候,感到義理艱澀,前後不能貫通,為此他決心去西域找回原本。公元260年,和尚從雍州(今長安縣西北)出發,越過沙漠到于闐國(今新疆和田一帶),如願以償得到《大品般若經》的梵本。公元282年,和尚派弟子弗如檀,把抄寫的90萬字經本送回洛陽,自己仍留在於闐。

公元291年,陳留倉垣水南寺印度籍僧人竺叔蘭等開始翻譯、校訂朱士行抄寫的《大品般若經》。歷時12年,譯成漢文《放光般若經》,共20卷。

從漢僧西行求法的歷史來看,朱士行無愧為「求法第一人」,這種為信仰獻身的風格激勵著一大批求法僧人義無反顧地往西。朱士行的求法經典雖然只限於《大品般若經》一種,譯出也不夠完全,但深深影響了當時的學風。之後的法顯、玄奘繼承了他的信念,去了更遙遠的印度。

更神奇的是,朱士行法號「八戒」,和《西遊記》里的二師兄同名,很顯然《西遊記》作者仔細讀了《高僧傳》卷四裡面的「朱士行」。求法第一人被他影射成那樣,儘管有點損,但還是蠻招人喜歡。誰不知道二師兄八戒啊?原來他的真身曾在禹州大鴻寨靈光寺修行!


戰亂年代,不免有落草英雄,他們呼嘯山林,割據一方。大鴻寨靠著伏牛山,能退能守,乃藏龍卧虎之地。隋末,中原瓦崗軍在圍困洛陽之戰中敗北,逃亡至大鴻寨,蟄伏了很長一段時間,由此大鴻寨又有了「第二瓦崗」的別稱。

唐太宗李世民在當秦王的時候,陣營中的瓦崗將領頗多,做了皇帝後,感念起義軍的功績,於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下詔擴建寺廟,並御封為「卧佛山永寧護國大慈恩寺」。

到了明朝,英宗朱祁鎮到寺里降香,飲山門前甘甜的清泉,觀泉水走向,如蛟龍吐水,便賜名「龍泉寺」。此後的幾百年間,寺院多次荒廢,又多次修繕。21世紀,重修後的龍泉寺氣勢蔚為壯觀。

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的名寺極多,論年頭,龍泉寺比50公里外的少林寺早建四百多年。卧佛、八戒和尚不可思議的加持,讓寺廟法脈延續了1700年之久。

此時大鴻寨今非昔比,不僅新修了人造滑雪場,還架起一條橫跨山谷的旋梯玻璃棧道。軟硬體提升,面貌煥然一新,更招人喜歡。

馬上要過年了,景區開始張燈結綵,八戒和尚的《西遊記》形象被紮成彩燈,置放在廟門口,憨態可掬。

此「八戒」非彼「八戒」,大鴻寨更不是高老莊。

無論如何,由此機緣切入,更容易追念這位求法第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尼瑪次仁 的精彩文章:

TAG:尼瑪次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