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氏的先世譜牒
清代皇族的譜書《玉牒》之中,對於皇族的祖先是從肇祖原皇帝孟特穆開始記載的。根據《玉牒》的記載,肇祖原皇帝孟特穆生有二子,第一子充善,第二子褚宴,其中褚宴無嗣;充善生有三子,第一子妥羅,第二子妥義謨,第三子錫寶齊篇古,其中妥羅和妥義謨均無嗣;錫寶齊篇古只有一子,即興祖直皇帝都督福滿,接下來福滿生有六子,其中第四子即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顯祖宣皇帝塔克世。
由此可知,根據清代皇族《玉牒》的說法,官方承認的皇族姓氏,即愛新覺羅一姓之中,只有興祖直皇帝一支後裔而已,絕無旁支。簡而言之,可以認為清代所有歸入為皇族者,均為興祖直皇帝的後裔,並不存在更遠的支系。另外,因為《玉牒》沒有記錄肇祖原皇帝孟特穆以上的譜系,所以在法理上也就不存在了非興祖後裔的愛新覺羅氏了。
(清代官方的愛新覺羅氏先世譜牒)
不過,歷史事實恐怕沒有這麼簡單。在一些民間調查中,有一些邊遠地方的旗人自稱姓愛新覺羅氏,他們多數說不出自己的祖先源流,卻肯定的說他們並非「宗室」或「覺羅」。這種情況在田野調查中一般被視為參考性不強的信息,但是如果仔細考察各種史料,還是能發現,在《玉牒》之外,興祖直皇帝之前的愛新覺羅氏譜系問題還是相當的多的。
接下來我們簡單說一下根據明朝史料和朝鮮史料記載的愛新覺羅氏先世譜牒的問題。因為《玉牒》對於興祖直皇帝之前的先世均沒有事迹記載,這裡還簡述他們的事迹。
關於肇祖原皇帝之子
《玉牒》中認為肇祖原皇帝孟特穆有二子,即第一子充善和第二子褚宴,且褚宴無嗣。明朝和朝鮮史料中則反映出他有四子之多。
阿古。一般認為是肇祖的第一子,曾任建州左衛指揮,與父親肇祖一起被七姓野人女真所殺。根據《李朝實錄》記載,阿古有個遺腹子,還有一個養子,可能還另有一個兒子叫馬波,為建州左衛千戶。
充善。一般認為是肇祖的第二子。襲封建州左衛指揮使,後晉陞左都督,率家族遷往遼東。之後企圖同時隸屬明和朝鮮名下而引起明朝不滿,遂和明朝關係緊張,在天順三年後屢犯遼東。成化三年四月聽詔入明都,被明帝斥責。根據明代史料記載,其回歸之後依然「寇無虛日」,於是在八月被明朝遼東總兵官趙輔誘執,十一月處死。
秦羊。一般認為是肇祖的第三子。事迹不明。
褚宴。一般認為是肇祖的第四子。為建州左衛副千戶。
關於充善之子
《玉牒》中認為充善有三子,即第一子妥羅,第二子妥義謨,第三子錫寶齊篇古,其中妥羅和妥義謨均無嗣。明朝和朝鮮史料中則反映他可能只有二子。
妥羅。一般認為是充善的第一子。襲封建州左衛都指揮同知,在明軍圍剿後,積極恢復生產,後晉封建州左衛都督。成化十五年,因有女真人擾邊,明軍再次圍剿建州,殺六百餘人,俘五百餘人,但是妥羅依然積極保持和明朝的關係。根據明實錄的記載,妥羅有一子名曰脫原保,曾在正德十三年明軍準備再次圍剿女真時叩關進行調解。
妥義謨。一般認為是充善的第二子。事迹不明。
錫保齊篇古。《玉牒》中認為是充善的第三子,興祖直皇帝的父親。但是在明代和朝鮮史料中記錄不多,有的學者認為他是後世編造出來的人物,也有學者認為錫保齊篇古即失保,是褚宴之子而並非充善之子。
另外,董萬崙有論文《努爾哈赤先世家族譜牒》,也依據明朝和朝鮮的史料對愛新覺羅先世譜牒進行了整理,其年代延續到了肇祖原皇帝孟特穆往上兩代,但是其後有一些推論與前文不同。茲將重點論述如下:
1.清太祖的八世祖叫范嗏,為元朝斡朵憐萬戶府萬戶。後來部屬叛亂,攻破斡朵里城,「盡殺其闔族子孫」,范嗏率眾逃走。范嗏有二子,妻生子揮厚,妾生子包奇。
2.揮厚生肇祖原皇帝孟特穆,即成為建州左衛一支。
3.包奇生有吾沙哥,加時波,要知三子。根據朝鮮記載,包奇的子孫後來接受了朝鮮的招撫,任都萬戶。
4.揮厚的嫡妻在揮厚死後,以收繼婚的習俗被包奇繼娶,生有六子,其中前五子均投靠朝鮮,而幼子凡察則與明朝關係密切,後因與充善爭權,特設建州右衛讓凡察任都督同知,形成了建州右衛一支,其有七子二女。
5.肇祖原皇帝生有四子,嫡妻生第一子阿古、第二子都赤,妾生第三子充善,第四子褚宴。
6.《玉牒》中記載有誤,興祖直皇帝福滿應該是褚宴的孫子,而並非充善的孫子。充善之子名脫羅,孫名脫原保。褚宴之子名失保即錫保齊篇古,孫即興祖直皇帝。
(目前推測的愛新覺羅氏先世譜牒)
總之,從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知道,雖然清代官方在官方譜牒中,承認的「愛新覺羅氏」只有興祖直皇帝這一支而已,而且清代的皇族制度,也是建立在這種認知之上的。但是在事實上,愛新覺羅氏很可能是存在著一些興祖直皇帝之外的譜系,也就是說存在著既不屬於「宗室」也不屬於「覺羅」的「愛新覺羅氏」,他們在清代是不被承認為「皇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