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使人硬氣,袁世凱向帝國主義列強借到錢後就開始磨刀霍霍準備與孫中山決戰了
1913年7月爆發的二次革命,總的說來是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國民黨人發動的;但從爆發前夕的準備情況來看,實際上是袁世凱有意挑起的,因為他早就作了武力統一的準備。
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期間,用地圖指示革命黨人赴各地起義
經過辛亥革命,北洋各軍戰鬥與非戰鬥減員十分嚴重。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後,立即「密札善後辦法九條」,著手整補各軍。但由於遭到南方的抗議,除雷震春新招八營外,其他各軍基本處於停頓,至1912年6月間,缺額狀況仍十分嚴重。據當時有關記載,二鎮只存六千,三鎮四千,四鎮三千。然而,袁世凱懂得沒有軍隊便沒有他的一切,因此,他一面「敷衍元勛」,一面仍「盡全力為秘密軍事上之準備」。
袁世凱
1912年8月,袁世凱密令「各軍統制,一律招足十成,不準缺少一名」。同時,他繼續用封建宗法關係,加強對軍隊的控制。總統府軍事參議處傳諭各鎮初級以上軍官說:「北方各軍官源於小站,故袁總統為北軍之父母,今我北方軍訂互約三事,從者簽名,不從者用武力對付。」儘管中央財政拮据,但袁世凱仍在充實軍備。據海關統計,天津一口輸入的軍火,1912年為二百七十二萬兩,1913年為四百九十萬兩。而1913年宋教仁被暗殺案發生前的瑞記第三次借款三十萬英鎊和陸軍部捷成借款二十八萬八千餘元,更全部用於訂購軍火。
1913年4月中旬陸軍部密令上海製造局督理陳榥趕運一批槍彈交揚州徐寶山,用徐以牽製革命黨人,不久又令陳解步槍子彈六十萬顆到京。但程德全害怕給南方革命黨人火上澆油,命令截留緩發。北京當局遂令德州北洋製造局解運給徐。善後大借款合同簽訂後,袁世凱得到了帝國主義的支持,頓時覺得膽壯氣粗,開始明目張胆地對南方用兵了。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生於安徽合肥
1913年4月30日,袁世凱在中南海海晏堂召開秘密軍事會議,除部署軍事外,決定採取措施制裁反袁報紙。翌日,袁命陸軍總長段祺瑞代理總理,讓因宋案受到輿論攻擊的趙秉鈞稱病請假,從而加強了軍事控制,增強了戰爭氣氛。
趙秉鈞(1859—1914),河南汝州人,民國第三任國務總理
5月6日,總統府召開第二次秘密軍事會議,決定了作戰總方略, 其中規定:「有攻擊南方敵軍任務之北軍,第一期對於湘、贛、皖、蘇作戰,利用京漢、津浦兩路線集中,以鄂省為主要策源地,並以海軍策應沿岸,兼妨害敵軍之集中。」
劉冠雄(1861—1927),字敦誠,號資穎,福建閩縣人
與此同時,由於駐上海一帶的海軍艦隊傾向革命,海軍總長劉冠雄悄悄派人運動海軍擁袁。5月中旬,海軍部把這些艦隊調赴煙台集中檢閱。當時,孫中山主張阻止海軍北上,但黃興、陳其美以為無礙,未予阻攔。結果,海軍為袁世凱所收買,改變了政治立場。
至此,袁世凱已經擺好了決戰的陣勢。
※袁世凱政治手段高明,左逼孫中山讓出大總統,右逼清皇帝溥儀退位,最後都得逞了
※他受革命之賜當了民國副總統,反過來變著法兒迫害革命力量,還不如當初一槍斃了
TAG:民國歷史研究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