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20年後再玩《主題醫院》:對美國醫療體系的一次完美嘲諷

20年後再玩《主題醫院》:對美國醫療體系的一次完美嘲諷

前不久,世嘉宣布將推出《主題醫院》(Theme Hospital)的精神續作《雙點醫院》(Two Point Hospital)。在原作中,玩家需要經營一系列醫院,治療那些患上各種誇張疾病的病人並從中賺錢。從預告片內容上看,《雙點醫院》似乎將延續《主題醫院》荒誕的黑色幽默風格,而早在幾個月前,開發商Oxymoron Games就已經公布了一部《主題醫院》精神續作:《醫院計劃》(Project Hospital)。

但除了風格搞怪幽默之外,作為一款在上個世紀90年代發售的模擬經營遊戲,《主題醫院》毫不留情面地嘲諷了美國的醫療體系。

1997年,英國開發商牛蛙(Bullfrog Productions)面向PC和初代PS推出了《主題醫院》,該作憑藉其趣味性和黑色幽默收穫了成功。在《主題醫院》的虛擬世界中,沒有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那樣的公共醫療系統;醫院冷酷無情,以賺取利潤為首要任務,每一個垂死的病人都是潛在收入來源,每具屍體都會被研究以用於科技升級。

聽上去似曾相識,不是嗎?

20年後再玩《主題醫院》:對美國醫療體系的一次完美嘲諷

為了重溫這款遊戲的感覺,我在數字商店GOG購買了《主題醫院》。遊戲在DOSBox模擬器上運行效果還不錯,不過玩家自製Mod「CorsixTH」讓它變得更有現代感:解析度更高、Bug修復了,進度保存系統也變得比原作更好。

《主題醫院》起初似乎很簡單,但隨著玩家期望值上升,遊戲難度也會變得越來越大。玩家扮演醫院院長,需要建造設施,僱傭或解僱醫生,以及研究罕見疾病的治療辦法。它不是一款沙盒模擬遊戲(玩家並不能隨心所欲地建造自己夢想中的醫院)——在遊戲中,玩家通過一系列事件了解其系統,並接管各種設施。

20年後再玩《主題醫院》:對美國醫療體系的一次完美嘲諷

當我重玩《主題醫院》時,我很快發現自己在20年前還是個孩子時從未留意的一個事實:《主題醫院》簡直就是對美國式營利性醫院的一次解構和反諷。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的統計,僅在2015年,美國前七大醫院的年總收入就達到了創紀錄的339億美元。

如果你在貧困社區和衛生部(《主題醫院》中的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表現不錯,就會進入富裕社區。為了通關每一個場景,院長必須治癒一定數量的病人,維持醫院聲望,讓醫院設施達到一定價值,並在銀行有大量存款。這套玩法機制,反映了美國醫院的評級制度。

20年後再玩《主題醫院》:對美國醫療體系的一次完美嘲諷

相比較而言,前兩項指標更容易達成:只要你對醫院管理到位並僱傭合適的員工,治癒病人的數量和醫院聲望自然會上升。賺錢是最大挑戰,這會迫使你面臨一些艱難的選擇。《主題醫院》很有趣,但與治療腸道腐爛、慢性鼻毛病等古怪疾病相比,讓醫院盈利才是這款遊戲的基調。

遊戲開始後的過場動畫,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一位醫生在玩電子遊戲時目睹一架直升機墜毀,於是他放下手柄,將護士推到一邊,像英雄那樣進入手術室。在這之後,護士打開事故傷者的錢包,掃描信用卡,發現他信用違約。醫生相當震驚,將外科電鋸扔掉,緊接著將手術台上的傷者推進了一個深坑。

20年後再玩《主題醫院》:對美國醫療體系的一次完美嘲諷

這段過場動畫表達的意思很清楚啦:如果一個病人沒錢就醫,那就去死吧。在當代美國,每年都有許多人由於無法承擔醫療費而死去。根據醫學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一次研究結果顯示,如果無法得到恰當醫護,一個人的死亡風險將會上升近30%。

在《主題醫院》中,貧窮並不意味著你沒有任何用處。在遊戲後期,不擇手段的醫院管理者可以將病人推進一台「自動驗屍」機器裡面,使用他們來推動科學發展。雖然這些病人會死去,但醫院的科技樹會得到一點提升,醫院也不會因為少治一個窮人而賠錢。這確實會影響醫院的聲望值,不過與金錢相比,積攢聲望更容易。

就像管理一家真實的醫院那樣,你在遊戲里需要處理無數問題。例如醫院太冷了、需要更多手術室、需要更多汽水販賣機,員工也需要更高的報酬。但這些問題都與怎樣更好地照料病人無關……讓醫院變得更暖和需要花更多錢,所以通常來講,不如讓病人繼續受冷更好——這會引發更多疾病。人們會口渴,但既然汽水販賣機能夠賺錢,那為什麼要在醫院裡放置飲水機?

20年後再玩《主題醫院》:對美國醫療體系的一次完美嘲諷

在《主題醫院》中,醫生和護士們總是希望拿到更多錢。但如果出現一名年輕、沒經驗但廉價得多的醫生,你就沒必要挽留一位好醫生了。如果解僱那些抱怨的員工,將窮病人送進焚化爐里,你會更容易達成利潤目標。玩了幾個小時後,我幾乎在醫院擺滿了汽水販賣機……我覺得這糟糕透了。

與當年十幾歲時相比,現在三十多的我再玩《主題醫院》時體會大不一樣。在美國,我所認識的每個人都在醫院裡經歷過堪稱恐怖的各種事件。我百分之百確信患有未確診的睡眠呼吸暫停癥狀,但要想獲得使用通氣機的許可,就得經過流程極其繁瑣的睡眠檢查。不過我的情況還不算最糟,我知道的一位女性患有二型糖尿病,因為無法承擔在美的醫療費用而移民到了捷克。

《雙點醫院》由曾經參與《主題醫院》製作的Gary Carr和Mark Webley開發,但願新作能夠像《主題醫院》那樣,讓我們看清醫療體系的可怕真相,因為這也是《主題醫院》長盛不衰的原因。

本文編譯自:vice.com

原文標題:《"Theme Hospital" Was a Satire of the Terrible American Healthcare System》

原作者:Matthew Gault

歡迎在頭條關注觸樂,閱讀更多有趣的遊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