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服用中藥注意事項

服用中藥注意事項

GIF

GIF

一場流感,讓恐慌的大眾大肆搶購某些西藥,寄希望這種治療和預防流感的『神葯』能夠讓自己和家人遠離流感,然而其真正起到多少作用,卻沒有人進行驗證過。在這期間,一些針對不同人群的中藥方劑防治流感的療效卻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儘管我國傳統的中醫藥特點與目前追求快捷,方便,舒適現代化社會不太一致,但不妨礙越來越多的人們對中醫藥的信賴。但是,中藥同西藥一樣,要想發揮最大的療效,除了正確的辯證施治後,一些服用中藥的注意事項也不可不知。

GIF

GIF

01

煎藥

中藥煎煮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藥物的療效。在煎煮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關鍵詞一:煎鍋的選擇

煎鍋可用砂鍋、陶器、不鏽鋼鍋、搪瓷等器皿,不宜選用鐵鍋和鋁鍋

【明代李時珍說: " 煎藥忌用銅鐵器,宜銀器瓦罐" 。因為鐵易與中藥中所含鞣質或甙類成分起反應,易被酸鹼腐蝕、氧化,從而改變藥液質量,影響治療效果。一般推薦陶器煎藥,因陶器與藥物所含成分不發生化學反應,加上砂鍋傳熱均勻,緩和,價格低廉,易於保暖,被人們廣泛使用,所以認為砂鍋是首選的煎藥器具。】

關鍵詞二:冷水浸泡

中藥煎煮前須用冷水在室溫下浸泡,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或自來水,水量一般須浸沒藥物或高出藥物2 --3厘米

【中藥飲片在調配前都經過了炮製,一般不需要清洗,如果有些飲片確實很臟,只能快速漂洗一下,嚴禁浸泡沖洗,以防有效成分流失。水量一般須浸沒藥物或高出藥物2 --3 厘米,使水分滲入藥材組織組織內部,使其膨脹,形成良好的溶出環境。浸泡時間,根據藥材性質而定。一般對花、莖、全草類藥材為主的可浸泡20 --30 分鐘。以根、根莖、種子、果實等為主的藥材,可浸泡60分鐘。但浸泡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引起藥物酶解或霉變。冬天氣溫低,浸泡時間要延長一些,以藥材浸透為準。忌用沸水浸泡,因為中藥含有蛋白質,受熱使其凝固,外層形成緊密的胞膜,阻礙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

關鍵詞三:煎煮火候和時間

武火煮沸,文火煎藥,根據不同藥物的性質、質地來決定煎藥時間

【古代醫學文獻對煎藥火候早有記載。《本草綱木》雲: " 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火候的控制主要取決於不同藥物的性質、質地和病情而定。未沸之前宜用較強的火力,習稱武火,沸後宜用較弱的火力,習稱文火,以保持微沸狀態,即可減少水分的蒸發,防止煎干、焦糊,又有利於藥材中成分的煎出。

通常發散葯及其他芳香類藥物都因避免久煎,應用" 武火" 迅速煮沸幾分鐘後,改用" 文火" 10-20min即可。而補益滋膩藥物煎熬30--35min; 其他如貝殼、化石及多數礦物葯入湯更宜久煮。特殊藥物如烏頭、附片等宜久煮,一般煎煮30分鐘以上,以降低毒副作用。在一個處方中如果各個藥物的性質和質地有顯著差別,就應當分別先後秩序進行煎煮。一些貴重中藥如人蔘、西洋參、西紅花等,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及減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附引起的損失,需在另器煎出取汁,然後將前後不同煎煮的藥液混勻分服。】

關鍵詞四:煎煮藥量

一般一劑中藥可煎2 --3 次,量約500 毫升至600 毫升

【這是由方劑的藥物成分及其治療作用所決定。第一次煎出的藥效成分最好,第二次煎出的次之,第三次煎出的成分較少,因此第一次浸泡藥物水分應較第二、三次多,煎熬時間較第二、三次稍長,使第一次煎出的藥量最多。一劑中藥煎熬完畢,將三次所煎藥液混勻,按要求分次服用,以保證湯液含量均勻,藥效平衡。】

關鍵詞五:中藥特殊的煎煮方法

為了提高湯劑的煎出量,減少揮發性成分的損失和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壞,確保療效,有些藥物在煎煮時需要進行特殊處理。

【主要有1)先煎。有些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石、貝殼、動物甲角類和有毒飲片可先煎30-60min,再與其他藥物同煎,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和降低毒性,如自然銅、生牡蠣、制川烏等,2)後下。一些質地松泡,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在其他葯煎好前5-10 min入煎,以免有效成分散失如砂仁、麝香、香薰等。3)包煎。含粘液質較多的飲片在煎煮過程中易粘糊,含絨毛的飲片脫落的絨毛混入藥液後刺激咽喉,花粉等微小飲片總表面積大、疏水性強,漂浮水面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這些情況應將藥物用紗布包裹後與群葯同煎。如車前子、旋復花、蒲黃等。4)另煎。某些貴重藥材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應單獨另煎2-3h。煎液可以另服,也可與其他煎液混服,如西洋參、羚羊角、鹿茸等。5)烊化。膠類藥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藥物為避免入煎粘鍋或粘附其他藥物影響煎煮,可單獨用水或黃酒將此類藥物加熱溶化也可以放入已煎好的藥液中加熱烊化後服用,如阿膠、鹿角膠等。6)一些用量少、貴重的中藥為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附而影響藥效應研成粉末或製成散劑用藥液沖服如三七、摩香等。】

02

服藥方法

關鍵詞一:服藥時間

根據病情和藥性而定,滋補藥宜飯前服,以利於藥物的吸收。解表葯煎後應趁熱服,覆蓋衣被,促使汗解。對胃腸有刺激的葯應在飯後立即服下,以減輕對胃腸的刺激。驅蟲、攻下藥應空腹服使藥力集中,見效迅速。安神葯應在臨睡前服用,增加鎮靜安神作用。治瘧葯在瘧疾發作前2--3h服達到截瘧目的。慢性病須定時定量使藥力恆定持續。特殊方劑要遵醫囑服用。無論飯前或飯後服藥,都應約有間隔,宜在吃飯前後1--2小時左右,以免影響療效。

關鍵詞二:服藥次數

中藥湯劑一般1天1劑,常服用2-3次,即將2次或者3次煎煮的藥液合併,分2-3次溫服,病急重可服多次,晝夜不停,使藥力持續,利於控制病勢。

關鍵詞三:服藥溫度

溫服:一般藥物均可溫服,達到和胃益脾,減少胃腸刺激。但發散風寒葯最好是熱服,而像玉女煎,蠶矢湯等需要冷服。

03

飲食及合用其他藥物

關鍵詞一:食忌

服用中藥期間的飲食禁忌,簡稱食忌,也就是民間通常所說的「忌口」。有些藥物在使用時必須在飲食上加以注意, 才能提高療效, 降低副作用。服藥時宜少食豆類、肉類、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消化負擔,影響病人康復。熱性疾病禁用或少食酒類、辛辣味、魚類、肉類等食物。此類食物厚膩,易生熱生痰,助長病邪加重病情。服解表、透疹葯時應少食具收斂作用的生冷及酸味食物。服溫補藥時應少飲茶少食蘿蔔因為茶葉、蘿蔔的涼性及下氣作用能降低藥物補脾胃的功效。

關鍵詞二:與西藥聯合應用

一些患者在服用中藥的同時,也服用一些西藥。中藥與西藥的相互作用複雜,是否發生不良反應或者存在配伍禁忌,尚需進一步研究。但目前對於已經明確有相互作用的我們應該避免聯合使用。如含鈣的石膏、海螵蛸、石決明、龍骨、龍齒、蛤殼、牡蠣、瓦楞子、含鋁的明礬,含鐵的白然銅,含鐵、鎂、鋁的磁石、代赭石等組成的製劑,與四環素類、異煙肼、利福平合用,中藥所含金屬離子與上述西藥生成難溶性化合物而影響吸收。而山楂、五味子、烏梅、枸杞、酸棗仁等不宜與抗酸葯及治潰葯碳酸氫鈉、氧化鎂、氫氧化鋁、碳酸秘合用,因酸鹼中和從而降低療效。

因此,在服用中藥的過程中,要依據疾病的特點,藥物的特性,做到正確的煎煮方法,在合適的時間服用合適的劑量,同時也要遵從服用中藥的一些飲食禁忌,只有這樣,才能發揮中藥最大的療效,有助於疾病儘快痊癒。

參考資料

[1]馬立秀,陳永忠.論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與服用方法。臨床醫藥文獻雜誌[J]。2017,4(12):2311-2313。

[2]張武榮掌握中藥湯劑的服用方法以提高臨床療效內蒙古中醫藥[J]2014,15(94):70-72。

[3]徐宏偉。中藥湯劑煎煮及服用方法對藥效的影響研究。亞太傳統醫藥[J]。2014.10(14):24-2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五百年 的精彩文章:

今年的流感疫苗有些尷尬了

TAG:健康五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