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軍的「敦刻爾克」,西西里島大撤退

德軍的「敦刻爾克」,西西里島大撤退

責編:Southland

導讀

本文將跟隨德軍著名將領漢斯-瓦倫丁·胡貝上將的戰地視角,重返西西里戰場,再現被譽為德軍「敦刻爾克」的西西里島大撤退。

斯大林格勒崩潰後,胡貝開始在烏克蘭重建第14裝甲軍,稍後來到法國接收軍屬單位。當時,第16裝甲師正在法國馬耶訥(Mayenne)重建,傷愈歸隊的西肯紐斯於3月5日就任師長,該師以倖存的東線老兵為基礎,接收了第890擲彈兵團和第7集團軍的若干部隊,補充了大批「俄羅斯志願者」,新的坦克、大炮和半履帶車等裝備也陸續運達。

希特勒的盟友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可謂慘淡,曾有盟軍高級將領開玩笑說,如果說對德作戰可在6個月內結束,那麼對付德意聯軍也許只要3個月就夠了。此言雖然誇張,但對意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調侃和輕蔑盡在其中。希特勒對盟友的戰鬥力心知肚明,他也估計到,一旦墨索里尼政權垮台,義大利就有可能倒向盟軍。在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長約德爾的支持下,希特勒命令已從突尼西亞抽身的隆美爾籌建下轄14個師的B集團軍群,準備在必要時佔領義大利北部。奇怪的是,這個計劃是背著南線總司令凱塞林進行的,當然後者通過渠道還是獲悉了該計劃的內容。凱塞林頭腦清楚,手腕靈活,他只是不動聲色地與意方周旋,商談繼續增派德軍進駐義大利的事宜。5月22日,在充分顧及義大利人自尊的情況下,他成功說服了意軍接受胡貝的第14裝甲軍進駐,此外意方也同意再接受5個德國師的援助。

5月23日,胡貝在前往義大利的途中順訪第16裝甲師,參加了紀念三年前的斯托訥之戰的活動。西肯紐斯盛情款待了老師長,藉機提出回歸第14裝甲軍建制的請求。胡貝滿口答應,作為元首信任和尊敬的將領,他提出的請求很快獲得批准。25日,齊裝滿員的第16裝甲師開始向義大利北部調動,6月初抵達錫耶納(Siena)一帶。

義大利的形狀在地圖上頗似一隻靴子,而距本土僅2英里的西西里島,就像是靴子腳趾部位旁的一隻撒了氣的足球。西西里島的歷史基本上就是一部軍事征服史,無論是古希臘人、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還是羅馬人、諾曼人和西班牙人,都曾在這座炎熱又充滿敵意的火山島上留下過血腥的足跡。在1943年7月的炎炎烈日下,英美盟軍又將在這裡展開到此刻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兩棲登陸戰。盟軍登陸西西里島的戰役代號為「愛斯基摩人行動」(Operation Husky),以奪取西西里島、登陸義大利本土和迫使意國退出軸心國為目標。盟軍計劃投入9個師,包括蒙哥馬利第8集團軍的115000名英軍和巴頓第7集團軍的66000名美軍;另外,約有3200艘艦隻在4000架戰機的支援下展開登陸作戰。

西西里島戰役中,盟軍第15集團軍群推進與胡貝第14裝甲軍撤退路線示意圖(1943年7月24日至8月16日)

駐島德軍起初只有「赫爾曼·戈林」裝甲師和第15裝甲擲彈兵師等約3萬人,後來又增援了第29裝甲擲彈兵師和第1傘兵師。意軍可能多達315000人(也有一說是只有20萬人),統歸意軍第6集團軍指揮,還有相當數量的飛機和戰艦。紙面上看起來西西里島守軍的兵力相當雄厚,但意軍不僅裝備差,訓練水平也很低下,士氣更是低落。研究西西里島戰史的美軍少校巴恩哈特(Barton V. Barnhart)曾指出:「……對意軍士兵來說,防禦西西里就意味著捍衛法西斯,而他們很少有人真願意這麼做。他們相信『正確的』一方是盟軍,而不是法西斯或者德國那一方,他們甚至把進攻自己的敵人視為朋友,因此有意尋找停止射擊的最佳時機。不過,由於盟友德國人和同胞中的一小部分法西斯分子堅持戰鬥,所以多數意軍還是掙扎了一小段時間。他們認為西西里島早已無可救藥,所以覺得為一個自己並不相信的原因去苦戰或死去,實在是荒唐。大多數意軍在戰鬥中不是簡單地棄守陣地或躲起來,就是任由盟軍俘虜自己。」曾有美軍老兵在回憶錄里稱從未見過像義大利那樣的軍隊,「當了俘虜卻興高采烈地連唱帶跳還拉琴」。

7月10日,盟軍西西里島登陸戰拉開了帷幕,登陸本身基本未遇認真抵抗,由於意軍隨意放棄陣地逃跑,頭幾天的戰事顯得極為順利。盟軍登陸後,胡貝奉命將第14裝甲軍軍部遷至與西西里島隔著墨西拿海峽相望的雷焦卡拉布里亞(Reggio di Calabria)。胡貝此時並不知道戈林、凱塞林和隆美爾正在較勁——戈林試圖讓空軍將領施塔赫爾(Rainer Stahel)出任駐島德軍總指揮,理由是駐島部隊主要來自空軍,但這個提議遭到了隆美爾的反對。隆美爾強力推薦他所中意的胡貝,竭力說服元首相信胡貝就是那個能扭轉局勢的人。凱塞林對希特勒最後選擇胡貝有些不快,倒不是他懷疑這位大名鼎鼎的東線將軍的能力,而是出於他個人與隆美爾的恩恩怨怨。在北非的歲月,凱塞林與隆美爾經常意見相左和發生齟齬。凱塞林天性樂觀,有時對危在旦夕的局勢也持有一種令他人惱火的樂觀。而隆美爾經常越過指揮層級,無視凱塞林的地位。在決定西西里島德軍總指揮一事上,隆美爾推薦的人選自然會令凱塞林心中存疑。他覺得隆美爾推薦胡貝並非出於真心,而是認為後者肯定會一敗塗地,等災難出現或局勢大亂時再由他隆美爾出馬收拾,這樣才符合他一貫的英雄形象。姑且不論凱塞林是否真有此想法,也不管隆美爾是否真有私心,胡貝到任後沒過幾天就令人刮目相看——胡貝絲毫沒有隆美爾的悲觀情緒和獨立王國作風,他與助手們更沒有那種完全不顧現實的瘋狂。凱塞林覺得胡貝非常清楚西西里島的局勢,明白自己能做些什麼和做不到什麼。凱塞林戰後曾坦承,他的南線總司令部與胡貝合作得非常好,這位獨臂將軍確是當時的最佳人選。

攝於1943年夏的西西里島戰役期間,胡貝當時統領所有德軍地面部隊和高射炮部隊。圖中他正與下屬交談,此戰之後他獲得了「西西里將軍」的稱號

7月15日,胡貝將軍部遷至西西里島,隨即與意軍第6集團軍指揮官古佐尼(Alfredo Guzzoni)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希特勒曾密令胡貝,在不聲張且符合外交禮儀的前提下,與駐第6集團軍的德國聯絡官森格爾將軍密切配合,把全島的防務和地面作戰接管過來。胡貝剛到西西里島,就令盟軍感受到了他的存在——曾一度勢如破竹的蒙哥馬利集團軍,在114號公路上的卡塔尼亞(Catania)遭到了強力抵抗,進攻受挫後陷入僵局;沿東海岸前進的英軍和加拿大軍隊,也在胡貝裝甲軍的層層阻擊下於19日止住了前進的腳步。當日,蒙哥馬利放下自尊和傲慢,向盟軍統帥亞歷山大建議把主攻方向調整到巴頓集團軍一側。盟軍將領們此刻已認識到,快速奪取西西里島的機會已在胡貝裝甲軍的頑強抵抗下溜走了。在島西作戰的巴頓原本扮演著輔攻角色,變成主攻後他重新調配兵力,於22日奪取了巴勒莫 (Palermo)。次日,美軍開始按計劃沿西西里島北部的海岸公路向東推進,而蒙哥馬利集團軍此刻還在東海岸與對手僵持不下。

攝於1943年7月11日西西里島的戈拉(Gela)港,英美盟軍已開始登陸,圖為美軍驅逐艦「羅恩」(Robert Rowan)號被Ju-88轟炸機命中後爆炸的情形

胡貝清楚自己的任務是延遲阻擊對手,隨著巴頓的快速推進,他把部隊重組為三個戰鬥群,預備在聖斯特凡諾(San Stefano)防線堅守若干時日:左路為「赫爾曼·戈林」裝甲師和第1傘兵師,面對英軍第13軍和第30軍;中路為第15裝甲擲彈兵師,該師左翼面對加拿大第1師,右翼面對美軍第45和第1步兵師;右路是義大利第12軍。另外,第29裝甲擲彈兵師已搶佔了113號海岸公路上的要地。這種兵力配置使盟軍基本上無法包圍對手。

攝於1943年夏的西西里島戰役期間,德軍正在海岸進行頑強抵抗

就在島上激烈廝殺的同時,義大利政局果然出現了希特勒預感的重大變化——墨索里尼倒台了。雖然此事對島上的實際作戰影響不大,但希特勒認為必須在適當的時候把德軍全部撤出。7月26日,大本營指示凱塞林準備實施撤離西西里島的計劃。由於在聖斯特凡諾拖住了盟軍,胡貝得以從容地部署稱作「埃特納(Etna)」的下一道防線。其實這只是胡貝為撤退而設計的5條防線中的第1條,「埃特納」之後還有「托托里奇(Tortorici)」與第一、第二和第三階段等四條防線,中間更有多處過渡陣地。這些防線沿著大體上呈楔形的東北西西里島而建,每條防線漸次減少防禦正面,最後匯聚於楔形的底部墨西拿。胡貝要求部隊在每條防線固守一天,夜間可放棄陣地撤向下一防線。這種精密的安排使德軍每步後撤都能釋出約8000到10000人,最後一道防線上的部隊就可以到集結地點等候撤離。事實證明,胡貝之所以能面對幾十萬盟軍堅守38天(7月10日至8月17日),除了德軍戰鬥力依然強悍、地形利於防禦等因素外,應該說,他設計的防禦體系和對戰場局勢的準確把握也是重要原因。一路基本未遇重大挫折的巴頓集團軍,在胡貝的首條防線就栽了個大跟頭。有著「大紅1師」稱號的美軍第1步兵師,再加上第9步兵師的2個團,整整5個團的美軍被羅德(Eberhard Rodt)少將的第15裝甲擲彈兵師死死拖住1周之久。羅德特在苦戰中曾幾度請求胡貝批准撤退,但後者審時度勢,認為時機未到,命令羅德特嚴防死守。到8月初羅德特獲准撤退時,不可一世的第1步兵師在這裡丟下了1600具屍體,40%的士兵失去了戰鬥力,甚至都沒有力氣追趕撤退中的德軍。艾森豪威爾的代表盧卡斯少將曾說,這絕對是「自一戰以來美軍經歷過的最慘烈的一次戰鬥」。巴頓和布萊德雷對第1步兵師也極為惱火,解除了師長艾倫(Terry Allen)少將的職務,羅斯福總統的長子小羅斯福(Theodor Roosevelt, Jr.)准將也遭解職。巴頓集團軍在向墨西拿推進的過程中,也在胡貝的每道防線前都留下了不菲的「買路錢」。

攝於1943年7月的西西里島戰役期間,凱塞林(前左) 與胡貝(前右)正在前線視察

在島上的戰鬥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胡貝也在另一個戰場上在爭分奪秒。根據凱塞林的指示,他召集各部進行了周密細緻的撤退準備,命令墨西拿海峽指揮官貝德(Ernst Guenther Baade)上校和海峽水上運輸部隊指揮官利本施泰因(Gustov von Liebenstein)上校負責撤退的具體事宜。這兩位精明能幹的軍官是整個撤退中極關鍵的人物。利本施泰因首先將現有船隻整合成效率極高的渡運船隊,將每日渡運人員、補給和裝備的能力提高了整整10倍。其次,他把主要路線從3條增加到5條,不管是從墨西拿這邊,還是從義大利本土那邊,都各有12個渡運點。他還在上下船地帶準備了高效率的裝卸設施和道路網。胡貝對利本施泰因的工作成效很滿意,相信很快就可以高效地把大批部隊和裝備渡過海峽。利本施泰因聲稱能在20分鐘里把12輛大卡車裝載的物資全部運送上船,能做到每24小時撤出12500人,並且還可以運出所有裝備。據說,撤退正式開始後曾有一天裝卸碼頭出現了難得的清凈,利本施泰因對胡貝開玩笑地抱怨說:「您沒交給我足夠多的部隊和物資讓我的系統充分發揮威力!」胡貝交給貝德上校的首要任務是防止盟軍空襲部隊集結地和海上運輸線,為此賦予他一切必要的權力,幫助他重組和加強岸防炮兵與高射炮部隊。除了部署150門既可防空、又能遏制盟軍艦載炮的大口徑火炮外,貝德在義大利本土一側還布置了82門重型和60門輕型高射炮,在墨西拿一側安排了41門重型和52門輕型高射炮。此外,貝德的任務還包括為部隊提供各種工具和給養,在此方面其工作也同樣高效出色,甚至還在本土一側準備了充足的食物、白蘭地和香煙。

這兩位軍官的出色工作,使胡貝能有機會把部隊撤出西西里島,當然前提條件是盟軍不能過快地穿越他所建立的5道防線,對手的空軍和海軍也不能完全封鎖海峽。幸運的是這些壞情形都沒有出現。希特勒曾電令胡貝,為免動搖軍心,禁止他事先通報撤退計劃。胡貝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預先通告不僅不會造成無心戀戰,反而有利於提升士氣。8月2日,他把撤退計劃和相關準備通告了部隊,果然如他所料,官兵們一掃之前對重蹈斯大林格勒或突尼西亞橋頭堡覆轍的憂慮。

在三軍十分賣命的情況下,各道防線的抵抗更加頑強堅決,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混亂和潰退。8月4日,胡貝更是置希特勒的命令不顧,自作主張地把所有非戰鬥人員提前撤離了西西里島。

歷史學家布魯門森(Martin Blumenson)曾在《巴頓戰時文件》中這樣寫道:「胡貝在那一天 (8月2日)完成了詳細的撤退計劃,計劃準備得非常仔細,精確的防線、明確的渡運日程和準確的部隊運動方案都列得清清楚楚。他需要5個夜晚把所有軸心國部隊撤離西西里島。他面臨的挑戰是,他能阻止盟軍干擾他的撤退計劃嗎?他能避免出現亂鬨哄的潰逃嗎?把部隊撤到(墨西拿的)角落裡當然有助於撤退,因為隨著防禦正面的縮短,胡貝能不斷地把部隊抽出來送到渡口上船。地形對防禦方來說真是再好不過了。」

正如巴頓後來了解到的那樣,胡貝主持的撤退確實堪稱傑作。8月11日晚上,他下令撤退開始,各階段防線上的德軍開始交替掩護後撤。到16日清晨時,除最後一道防線上的後衛外,所有部隊連同裝備和重武器都渡過了海峽。許多高級軍官曾認定的一團糟的撤退變成了井然有序、令人震驚的成功。17日清晨6點35分,胡貝隨最後一支部隊離開了墨西拿,抵達對岸後致電凱塞林:「撤退已全面完成。」撤退過程中,盟軍空軍曾進行了強度極大的轟炸,但僅有一名德軍士兵在空襲中喪生,這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蹟。令人印象極深的是,胡貝除了撤出4萬德軍和7萬意軍外,還帶走了1萬輛各型車輛、47輛坦克、200門大炮、1000噸彈藥、1000噸汽油,以及1.5萬噸以上的各種裝備。這些兵力和裝備在1個月後成為德軍防禦義大利南部的主幹力量。

關於西西里島大撤退,美國海軍歷史學家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曾做過如下精當的評價:「(西西里島)戰役的最後一章從未得到過應得的關注;這裡既有資料不足的原因,也有盟軍方面根本無人介意的因素。軸心國軍隊橫渡墨西拿海峽、撤出西西里島的行動,是一次與敦刻爾克、瓜達卡納爾(Guadalcanal)和吉斯卡(Kiska)大撤退同等量級的、傑出的海上大撤退。」

雖然有一種逃亡叫勝利大逃亡,有一種撤退叫全身而退,但希特勒的字典里並沒有逃亡和撤退這兩個詞的存身之處。胡貝主持的完美撤退沒有得到感激和賞識,此刻的希特勒仍然不能理解成功救出行將覆滅的數萬軍隊是件多麼巨大的成就。不過,1943年的盛夏,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新敗,墨索里尼政權被推翻,再加上盟軍對德國本土的持續轟炸,整個德國都正處於士氣頹喪的狀態。胡貝成功地把西西里島的潛在災難轉化成一場勝利大撤退,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提升了德國的信心與士氣。

胡貝完成撤退後,其第14裝甲軍所屬的第16裝甲師被調至薩勒諾灣駐防,「赫爾曼·戈林」裝甲師則被派往那不勒斯(Naples)灣,這兩支部隊將在反擊盟軍的「薩勒諾登陸戰」中發揮關鍵作用。不過,在「薩勒諾登陸戰」打響之前,胡貝已在德國休假,他的裝甲軍交給了另一位裝甲名將巴爾克。胡貝雖未參與薩勒諾登陸反擊戰,但也沒有被閑置——10月29日,他從原第3裝甲軍軍長、老上級麥肯森手中接過了第1裝甲集團軍指揮官的職務。胡貝沒用多長時間就證明了自己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

本文摘自《帝國騎士:二戰時期德國最高戰功勳章獲得者全傳(II)》

戰爭事典007(隨機贈送京東定製筆記本)

¥28.7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探秘蘇軍的「裏海怪物」的戰術定位
中世紀戰爭中的武器與盔甲演變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