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每年春節除了吃團圓飯 還有一件事是必須要乾的
春節快到了,對於出門在外的朋友來說,能買到火車票回老家與家人吃一頓團圓飯是頭等大事。這團圓飯對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也不例外,就說清朝的乾隆皇帝平時是不會和家人一起吃飯的,只有到了春節這天乾隆皇帝才會和自己的嬪妃皇子們一起吃團圓飯。除了這件事,春節那天乾隆皇帝還有一件必須乾的事,這件事可以說是傳承久元寓意深刻又美好。
我們中國人特別喜歡一個字,那就是福字,在春節時更是家家戶戶都貼福字,都希望新年人人有福氣和福運,在門上貼福字還要倒著貼,表示福運到了的意思,但要說到貼福字的習俗來源,倒是說法不一了。
關於福字倒是有這麼四個傳說:
窮神傳說:把發明權推給了周朝的姜子牙,即姜太公。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時,卻把自己的妻子葉氏封為窮神,還告訴她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從此,家家過年貼福字,就是告訴窮神,我這裡是有福的地方,你千萬不能進來。福字,就是擺脫窮困、追求幸福的象徵。
馬皇后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恭王府傳說:據說,"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一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於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 為此,恭親王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 恭親王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 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丁。 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並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
慈禧太后傳說:我國古代歷來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風俗。清光緒某年臘月二十四,慈禧太后傳旨,叫翰林院的翰林們寫些慶賀春節的對聯。這些翰林們拿出渾身解數,用盡華美辭藻,寫好之後恭送太后過目。太后見其中連個"福"字都沒有,很是不高興。翰林們見老佛爺生氣,嚇得忙跪在地上說:"請老佛爺教誨。"太后說:"去寫幾個"福"字來。"翰林們忙回去寫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從中挑了幾張,讓大總管李蓮英帶著太監到宮內各處去張貼。 誰知又惹出了風波。有個太監不識字,把一個"福"字貼倒了,當晚誰也沒有發現。第二天,太后出來欣賞對聯和"福"字,正巧看到,剛要發怒,腦子轉得快的李蓮英急忙上前說:"老佛爺請息怒,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著貼的。這"福"字倒貼,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嗎?"慈禧聽後,轉怒為喜,不但沒懲罰那個太監,還賞了他幾兩銀子。後來這個習慣傳到了民間,成為一種風俗。
可以說貼福字是中國春節很久遠的風俗習慣,這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喜事,而乾隆皇帝也特別看重這件事,因而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闡福寺祭祀,登上大佛樓進香斂福,然後回到他當皇帝之前住過的重華宮,用刻有「賜福蒼生」、號稱「萬年青管」的黑漆桿毛筆,蘸著硃砂書寫「福」字。他每年書寫的頭一張「福」字都要鄭重封存,永不開啟,以示留住福氣;接下來書寫的「福」字,則賞賜給王公大臣。
"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約有三千年歷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裝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狀,因為古人用酒象徵生活富裕。春節快到了,書生在這祝大家新的一年福運連綿!吉祥如意!
本文可參考文獻清代《國朝宮史續編》
※司馬懿沒穿諸葛亮送的女裝:魏軍群情激憤司馬懿「巧計」穩軍心
TAG:書生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