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撒哈拉沙漠里的流浪者!

撒哈拉沙漠里的流浪者!

下午,太陽西斜,報名要去撒哈拉沙漠看日落的遊客已經在酒店的大堂集合了,其中有一家三口,小女孩只有五歲。接我們的幾輛車也來了,所有人都上了車,小女孩依偎在媽媽懷裡。我們的導遊是當地的阿拉伯小夥子,會中文。我們乘坐的越野車司機也是一位英俊的阿拉伯小夥子,車上放著一首熟悉的中國歌曲: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到遠方。。。」

這首熟悉的曲子一下子把我拉回到那個已經遠去的年代,想起那個奇異女作家—三毛。

當年上學的時候對三毛寫的《撒哈拉的故事》著迷,被她筆下的一個個鮮活的撒哈拉女子的故事打動著,但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也會來到撒哈拉,看看那些戴著面紗的神秘撒哈拉女子。

三毛在她的筆下是這樣描寫撒哈拉的:「窗外的沙漠,竟像冰天雪地里無人世界般的寒冷孤寂。。。。在這片狂風終年吹拂著的貧瘠的土地上,不要說人,能看見一根草,一滴晨曦下的露水,它們都會觸動我的心靈」。

我們住的酒店在紅海的一片度假海灘上,景色宜人,可以看海上日出,而只相隔幾十公里遠就是乾枯的撒哈拉沙漠。我們的車在高速上賓士,在土路上顛簸,很快就來到了撒哈拉沙漠。

這片沙漠應該是石漠,沙漠里夾雜著許多石頭。無窮無盡的沙丘山巒在碧藍的天空下延伸到天邊去了,茫茫大漠見不到一根綠草,一個活物,除了我們的車隊。車天馬行空地自由穿行在大漠里,風卷著沙石在車後面揚起一縷縷滾滾濃煙,風沙啪啪地打在車窗上,劇烈的顛簸讓車裡的人如翻江倒海似地難受,我們就這樣向沙漠的縱深處飛奔而去。

終於,在一個很高的山頭前,車停下了,我們都下了車,導遊說:「我們要爬到山頂看日落。」

這座山不高,光禿禿的,大大小小的亂石塊鑲嵌在沙土裡,第一次腳踩在了荒漠的撒哈拉上,爬起來很難,必須手腳並用,很為那些穿著高跟鞋的姑娘們擔心,她們乾脆脫了鞋光腳爬著,顧不得石頭硌腳了,還有一個父親背著幾歲大的孩子艱難地往上爬,孩子的母親在後面扶著。等我們一行人都爬到山頂時,大家已是氣喘吁吁。幸好太陽已經掛在了沙漠的西面去了,站在山頂已經不再被烈日烤得難受了,浩瀚無垠、綿延起伏的大漠就在眼皮底下展開了去。

夕陽西下,餘暉印紅在天際,染紅了沉寂的沙漠,這時的沙漠變得生動起來。站在沙漠里看日落,日影籠罩在身上,把我們每個人變成了太陽里的一個剪影,美麗動人。等到太陽完全落了山,我們開始下山。下山的地方是一片如綢緞般細軟的黑沙坡,沙坡上浮著一層薄薄的黑沙,這樣的黑沙是屬於撒哈拉沙漠的。經過了一天太陽燒烤的沙子,踩上去還是很溫熱的,脫了鞋,乾脆滑沙而下。下了山,繼續前行。

很快,我們就看到了前方的一支駝隊,那是等著我們體驗沙漠里騎駱駝的駝隊。車開到跟前我們下了車,導遊組織我們騎駱駝,並解釋說費用由他負責,我們不用管,包括小費。我們依次輪流騎駱駝,嚮導就是駱駝的主人。我的嚮導是一個只有幾歲大的小女孩,她牽著一頭高大的駱駝來到了我跟前。

她上衣穿著一件有黑白棱型圖案的長袖針織衫,下面是一條及膝的白點深藍色褲子,腳上套了一雙塑料拖鞋,一頭微捲曲的黑頭髮在腦後扎了一個馬尾辮,顯得有些凌亂,棕黑色的皮膚,小臉蛋也是棕黑色的,一雙烏黑的大眼睛深不見底,一言不發,面無表情。她熟練地拍了一下駱駝的肚子,駱駝乖乖地趴在了我面前,她毫無表情的獃獃地望著我,等著我騎到駱駝背上去。

我有一些不安,心裡嘀咕:這麼小小年紀的孩子當嚮導?我正猶豫不動時,導遊上前來安慰我說:「沙哈比(朋友),沒事的,別看她年紀小,經驗很豐富,她的父親會來幫你的,放心吧。」我這才稍稍安心一些,一眨眼的功夫,一個滿臉風霜穿著灰色長袍包著花色頭巾的中年男子走過來,他就像一根沙漠里乾枯的樹枝,又瘦又單薄,他手裡也牽著一匹駱駝,駝背上面已經坐了一位遊客了。

他從小女孩手裡接過韁繩,把我小心地扶到駝背上,等我坐好後,他拍了一下駱駝,它很聽話地站了起來,這名父親把韁繩交回到小女孩手上,我緊緊地抓住鞍繩,生怕掉了下來。然後這位父親牽著他的駱駝慢慢地走在前面,小女孩牽著我坐的駱駝跟在後面,父女兩人就這樣一前一後地走著,她邊走還邊喃喃自語,也不知道她在說什麼,木然地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裡,好像周圍的一切都與她無關似的,我們迎著夕陽走出去,黃昏下的沙漠一片沉寂,整個沙漠暗了下來,西面的晚霞只留下了一抹火紅的天際線照在沙漠上。

一路上只聽到駱駝踩在沙石上的沙沙聲,大家都默然無語,我一路都很好奇地想著: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子,是什麼讓這個女孩這樣獃滯沉默,完全沒有她這個年紀該有的天真爛漫。我們走出去一百多米後,調轉頭走回到原地下來,小女孩什麼話也沒說,安靜地倚靠在駱駝肚子跟前自己玩起來。

這時,天邊的那抹晚霞也不見了,導遊看到所有的遊客都騎完了駱駝,招呼說:「沙哈比,我們現在去他家用晚餐」,並用手指了一下那位父親。於是那位父親一手牽著駱駝的韁繩,一手抱著小女孩朝不遠處的草棚子走過去,小女孩乖乖地摟著父親的脖子。

遠遠望去,一個孤零零的用枯草樹枝搭建起來的很破的草棚子立在沙漠里,那就是他們的家,周圍除了茫茫大漠,什麼也沒有。

在路上,我問導遊:「這個女孩子怎麼沒去上學呢,她看起來心事重重的,這麼小就出來做事了?」導遊回答說:「他們家很窮,他們是一群沒有國籍的撒哈拉人,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沒有哪一個國家管他們,沒有任何社會福利,在沙漠里自生自滅。他們的女孩都不識字的,長大了,再找一個撒哈拉沙漠里的男人嫁了」。

聽到這裡,一時的沉默無語。

這讓我想起三毛寫的《啞奴》,裡面的主人公啞奴,他是一個撒哈拉的奴隸,白天被主人租給鎮上的居民做苦力,晚上回到沙漠里破爛的帳篷里的家。。。,但啞奴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內心富有,充滿了智慧,會觀天象,還有一個幸福的家。

過了一會兒有人問導遊:「這裡寸草不生,一滴水都沒有,一家人靠什麼生存呢?」導遊回答道:「撒哈拉終年乾旱,難得下雨,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存的地方,但真主的安排,在沙漠的地下也有地下水,找到水可以打井取水,在沙漠里有水就能活命,水就是生命。

他們靠著來沙漠旅遊騎駱駝的客人賺取一點兒收入,有時候會有一些好心人資助他們一些。」我問導遊:「既然附近有綠洲,為什麼不住在綠洲的旁邊呢?那裡水草都很豐富啊!」導遊回答說:「附近的綠洲是屬於國家的,他們這些沒有國籍的人沒有資格住在那裡的。」導遊補充著說:「在我們國家,我們都會拿出至少收入的百分之十來做善事,幫助像他們那樣貧困的人。」

一支煙的功夫,我們來到一座草棚子前,四周都是沙地,沒有圍牆,草棚外有一個用鐵絲網圍起來的羊圈,裡面有幾隻羊在啃著乾草,旁邊還有一個水桶。這讓我們有一些意外,把人都能烤焦的沙漠里居然還能養羊。

導遊招呼大家裡面坐,這頂草棚很破,擋不了風,三面圍著,一面敞開著,進到裡面,一塊很舊的氈毯在地上鋪著,有些地方還露出了下面的沙土,上面有幾塊坐墊,一個穿著黑長袍,戴著黑面紗只露出一雙眼睛的女人默默地盤坐地上,面前有一個面板,旁邊一個石頭壘起來的灶上燃著枯枝,上面有一個鐵板,鐵板上放著一張餅正烙著,冒出一股麥香的輕煙,旁邊地上的木盤子已經放著幾張烙好的餅了,可能這個女子就是小女孩的母親吧。

大家圍在周圍觀看她烙餅,動作麻利,一擀一鋪一翻的,很快一張餅就烙好了,導遊端起烙好的餅遞到大家跟前,說道:「咱們的晚餐主食就是她家的烙餅了,大家嘗嘗,沒放鹽也沒放油,很好吃的。」於是,大家都撕了一塊餅放嘴裡吃起來了,餅在嘴裡很有嚼勁兒,只是有點發乾,就像這大漠一樣。

這會兒,小女孩不見了身影,可能躲到別的地方去了。烙好了餅,那位女人也悄然退出不見了。

只見那位父親在棚里點上了一根蠟燭,帳篷亮了起來,他又幫著幾個男人從一輛車上往裡面拿東西,支上了一個自助的餐台,放上食物,做完這些他也退出了,也許他們一家人躲在外面的某個地方去享受那份天倫之樂了。餐台上有烤好的羊肉,牛肉,雞肉,火腿,乳酪,蔬菜沙拉,飲料,餐具之類的,「乾枯的沙漠里怎麼會有這麼豐盛的晚餐?」,我在心裡想著,這時,導遊解釋說:「你們也看到了,他家很窮,沒有條件給大家做這些,這是從我們的酒店預定好了送過來的。」於是導遊招呼大家趁熱吃飯。

一桌豐盛的酒店晚餐擺在眼前沙漠里這間四面漏風的草棚子里,但大家似乎都沒有心思吃飯,有人說:「在這麼貧困的沙漠人家裡吃這些飯菜,實在吃不下,還是都留給他們吧,一會兒我們回酒店吃去」。也有人感嘆道:「想不到沙漠里還有人家居住,這樣簡陋窮困,和他們比起來,我們的生活太幸福了,該知足了。」。。。

這餐飯幾乎沒動。

沉默了一會兒,導遊說道:「沙哈比(朋友),我帶你們去參觀一下他們打的水井吧」,大家於是跟著導遊走出了帳篷,臨別之時,不少人往一個木盤裡放上了一些錢,表示感謝。

那口井就在十幾米開外的一個沙坡下,是在沙子里又往下鑿了一個很深的沙坑,然後在沙坑底部又往地下深處打井。借著月光,我們下十幾級台階,來到井邊,那裡有一個絞上了取水用的很長繩索的手搖咕嚕,旁邊放了一個水桶。

導遊說:「水井很深」,說著,從旁邊撿了一塊石頭扔到井裡去,過了好一會兒,才聽見了「咚」的石頭落水聲,確實很深,「他們就是用這口井的水來生活和餵養駱駝和羊的」,一行人,有人搖咕嚕,有人往桶上套繩索,從深井裡打上一桶水,導遊招呼大家用這桶水洗洗手,沙漠里的每一滴水都顯得珍貴,潤濕一下手去感覺一下井水的溫度,水是涼涼的。

從井邊走出來,大漠里寂靜寒冷,依稀能看到遠處黑色山巒的影子,抬頭仰望天空,群星璀璨,好像我們置身於天宮裡,被宇宙里所有的星星包圍著,牛郎星,織女星,北斗七星,天王星。。。觸手可及。裡面應該還有一顆是屬於三毛的星星吧,她註定是屬於這片撒哈拉沙漠的。。。

大家都很好奇地問導遊:「為什麼在別的地方看不到星星,唯有在這個大漠里這個時刻才能看到這麼多的星星?」導遊神一樣地回答說:「這是真主的安排」。

是啊,撒哈拉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她不只有烤焦的大地,狂風卷著的沙浪,還有她的溫情和博大的胸懷,接納那些不知從哪裡來又要去往哪裡的流浪的撒哈拉人。這些星星就像是阿拉伯的神燈,具有無窮的魔力,點亮著這裡的撒哈拉人心田,讓撒哈拉的女兒不再寂寞,可以在寂靜寒冷的夜晚數星星,讓撒哈拉男人觀天象去勞作養家,讓撒哈拉女人在星星的相伴下去打水。。。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夜已經很深了,沙漠的風沙吹打在身上有些寒冷,我們就這樣惜別撒哈拉,在月色中與星星相伴,朝著數十公里外的燈紅酒綠的繁華地開去,車裡那首熟悉的旋律又回蕩在這茫茫荒野中:「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八分的生活哲學
魯迅:仍然被誤解、低估的文學大師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