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居易問對惟寬禪師「何以修心?」佛教禪修證心要

白居易問對惟寬禪師「何以修心?」佛教禪修證心要

白居易(侍郎,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級別)問惟寬禪師:和尚為禪師,平時如何叫人修習?

惟寬禪師:菩提佛性修習就是遵從律、法、禪,用在日常行為中是「律」、用口說出來就叫「法」、用在調伏心性上就是「禪」。這三種都是在修習佛法,而且是與佛性相符合,這三種方法都歸一於佛性。這就好比,長江、鄱陽湖、淮河、漢水是四個水系的名字,因所處的地方不同所以名字有差異,但他們是水的本性是一樣的。律、法、禪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依據佛性而生,相通無礙,所以不應該在這三者之間再去強說什麼分別。

白居易:法師既然說不應該再起分別,如果不起分別(好壞、對錯等),那怎麼修行、調心呢?

惟寬禪師:心的本性(佛性)並沒有缺少、損傷、多餘等,你為何要去調服它呢?無論染著與純凈(都是妄念),一切妄念不起,即為大修行。

白居易:不可起不好的念頭(垢)我能理解,但難道不要一心追求純凈、純然嗎?【凈無念可乎?】

惟寬禪師:一個人的眼睛(著這裡比喻佛性)里,不能摻雜任何東西進去。黃金對普通人來說是寶貝,但如果把金粉灑進眼睛裡,也是受不了的。(也就是說,求追純然是凡夫的好品質,但這個好品質對追求佛法卻未必是什麼好事情,就是要練習不起分別心、不起妄念。)

白居易:法師教導我們無修無念,但這和一般的凡夫俗子又有什麼區別呢?(白居易肯定觀察到很多一般的人渾渾噩噩,並無特別想法。)

惟寬禪師:一般的凡夫,時時困於無明的情緒中無法解脫(參見「演若達多」),二乘人(聲聞、緣覺,泛指沒有究竟悟道的人)困於執著(包括善惡等一切妄念)之中無法解脫,這兩種都是大毛病,離開這兩種狀態才是真修行。真正修行之人,不強調勤快,也不強調忘卻。如果過份強調勤快、勤勉,就近乎執著(注意:這裡說的勤勉和六度里的「精進」並不是一回事);強調忘卻一切煩惱,則接近無明。這是修習佛法的心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聰聰釋義 的精彩文章:

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一首鮮為人知的偈語

TAG:聰聰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