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舊時年俗 殺年豬:活時吃喝不愁,死時人們一片歡騰,這樣的「豬」生是不是有點悲哀?

舊時年俗 殺年豬:活時吃喝不愁,死時人們一片歡騰,這樣的「豬」生是不是有點悲哀?

雖然民謠中說「過了臘八就殺豬」,我們那裡,卻只是哄哄小孩子的話,殺年豬怎麼也得臘月十幾的事。

在我小時候,是家家都要養豬的。一般要養頭老母豬,開春時生小豬,一般一窩生十幾個,剛生下的小豬圓滾滾的,肉皮粉紅色,特別可愛。等到到了一個月左右,小豬羔子大些了,就要賣掉了。一般會留兩個,劁了,喂年豬。那些不養才母豬的人家,就買人家的半大小豬——我們那裡叫「瘦克朗」——來養。我們那裡餵豬,還是以泔水,也就是每天的剩飯剩菜、刷鍋水等為主,不夠了,或者特殊的時候,比如老母豬生小豬了,或者年豬要出欄了,才給它們做專門的吃食。

春天時的「瘦克朗」,經過一年的精心餵養,一般能長到二百多斤。那時候是講喂肥豬的,肥到「一巴掌膘子」,也就是說皮下脂肪要有一巴掌厚。養肥了,年底就夠一刀了。可是不一定都是自己家殺。在我們小時候,還要到公家交年豬的。後來即使不交年豬了,也有不少人家是賣給收豬的。我們家就很少殺豬。在我的印象中,雖然養了老多年的豬,但是殺年豬卻只有過一次。因為我母親不吃肉,對殺豬比較反感,比如說鍋台上的泥土裡好長時間也清不幹凈的豬毛,還有那股瀰漫在空氣中久久不散的血腥氣、肉腥氣,別說是她,連我聞了都覺得作嘔。此外,被宰殺前豬的叫聲也實在太過凄厲,讓人聽了揪心。不過,「豬羊一刀菜」,不像別的家養活物,雞鴨鵝可以下蛋,牛馬驢騾可以拉車耕地,狗可以看家,貓可以抓老鼠,豬、羊有什麼用呢?似乎對於人來說它們的價值這一輩子就是為了到頭挨這一刀。因此,同情歸同情,對於殺豬人們並沒有多少的負罪感。

儘管如此,畢竟是殺生,所以要由專門的殺豬匠這一公認比較凶神惡煞的職業人來操作。給他們的答謝,現在的情形是怎樣的,我不了解,但在那時候,好像不是錢,除了款待一頓殺豬菜,還有一塊特定部位的肉。僅此而已。

殺了豬,肉也不是全自己家吃。當然,豬頭、下水、蹄子、豬血之類一般是自己留下的,肉也會多少留一些,其餘的就都賣掉了。我們那裡,豬頭一般都掛在閑屋裡,等到臨近年三十了才拿出來收拾。有一家人,年前的一天晚上,女主人拿著蠟燭到廂房裡去取豬頭,發現掛在房樑上的哪裡是豬頭,分明是一個男人的人頭,更可怕的是,一雙眼睛似睜非睜非閉非閉地看著她,嚇得她毛髮倒豎,「嗷」地一聲尖叫躥了出來。可是當她哆哆嗦嗦地縮在自己老爺們兒身後再次回到廂房時,看到的仍然是一個普普通通地豬頭。大家想來想去,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這頭豬是由一個人托生的,女主人看見的就是它前世的樣貌。無論如何,這個豬頭都是斷斷不能吃的了,只好鄭重其事地拿出去埋了,又給燒了幾張黃裱紙才心安。

像我們家這樣不殺豬的人家怎麼辦呢?一般在年前的集上買十幾斤豬肉,外加一大塊板油。豬肉除了留夠過年時吃的,剩下的切成四四方方的幾塊,放在鍋里煮,煮到七八分熟(我們那裡叫「把肉緊了」)了放大罈子用鹽腌了,封好,以備家裡來客人時用。對於我們家來說,這點肉能留幾個月,直到來年的端午節。板油,細細地切碎了,放在鍋里炸油。炸出的油是亮晶晶的透明的,趁熱盛到罈子,慢慢的就凝成了白色的固體,這將是家裡平日做菜時葷腥的主要來源。油淘出之後,剩下的油渣子, 沈城這裡叫「油梭子」,我們那裡叫「油吱了」,焦香鬆脆,就成了我們孩子最愛的解饞的美食。

有了肉香,年味就更加濃厚了。

註: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由隼浮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隻愛講故事的書蟲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梁山泊的另一個「佛系」好漢,雖然殺人如麻,卻是個可憐人

TAG:一隻愛講故事的書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