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到兩年就學會了拿起,卻一輩子都學不會放下
路上遇見一個兩歲的小孩,手拿一根棒棒糖的小棒——糖不知去哪兒了——對前面的女人喊:「我的糖,我的糖!」
我不禁怔了怔,這麼小就知道什麼是「我的」了?
但是,那真的是「我的」嗎?
什麼才是我的?
我的錢、我的房、我的車、我的書、我的知識、我的WIFI……仔細一想,又都不是「我的」。
紙幣一到戰亂就沒有購買力了,只是張廢紙。
知識、記憶也隨著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而衰逝。
車子、房子、書……所有物品也不會一直陪著你,現在擁有不過是短暫的「假有」,不光是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不信你回想一下,陪伴你最久的物品是什麼?
那些曾經以為會永遠陪在你身邊的,現在又在哪裡?
就像詩人陳信宏寫的:
七歲的那一年,抓住那隻蟬,就以為抓住夏天。
十七歲的那年,吻過她的臉,就以為和她能永遠。
——《如煙》
有人說,這些身外之物不是我的,那我的身體總歸是我的吧?
遺憾的是,身體也不是「我的」——當然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我曾經有一段比較艱難的時光——當時覺得特別艱難,但過幾年再回頭看,也不是那麼難了——感覺自己快要撐不下去了,便想到去看看佛經。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受益良多。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緣起性空,無常無我」。
無常,就是沒有什麼是恆久不變的,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無我,我的一切(包括肉體和精神)都不屬於我——肉體終究要化為黃土,精神也隨之飄散。而活著的幾十年,相比於整個宇宙,可以忽略不計。
緣起,各種因緣導致你和其他人、事、物相遇,就是緣起。但本質上又是空的,眾緣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可得。所以說「性空」。
佛祖想通了這些,可以割肉喂鷹而面無慍色。
我當時受到些許啟發,覺得日子也不那麼難熬了——反正什麼都不是我的,有什麼好苦的。
當然,我人微言輕,不具備說服力。舉個更好的例子:
清朝巨貪——和珅,攢了一輩子財富,富可敵國又如何?
一道聖旨,抄家,歸了國庫。
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乾隆留給兒子嘉慶的新手大禮包(所有物品約合10億兩白銀,相當於朝廷十年的總收入)。
而且,嘉慶本來還只打算抄家,沒打算殺和珅的兒子。但一看抄家的目錄,卧槽,貪這麼多!殺了——這巨額財富,不但不能使家族興盛,反而讓和珅斷了後。
所以,少一些物相的執著,多一分內心的坦然。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TAG:卿叢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