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秦國那些年所經歷過的慘敗
眾所周知,秦國在春秋戰國時脫穎而出,憑藉其超強的武力最終一統天下。秦人以善戰聞名,他們有一首老歌唱道:「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給人的留下印象就是秦人非常團結,打仗極為厲害!商鞅還沒有進入秦國前就曾感嘆「秦人不畏死!」,這恐怕也是他最終選擇為秦國效力的原因之一吧!
其實秦國自建國以來,可以說是「無歲不有戰爭」,秦國一直經受著戰爭的洗禮,因為秦襄公被封為諸侯時,周平王只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一小片土地,但是也留下承諾:「犬戎兇惡無道,掠奪我們的土地,只要秦國能攻打併趕走西戎,就可以佔有那些土地!」。從此秦人一直與西部的犬戎作戰,擴張著自己的國土。秦穆公在位時,秦國吞併了許多戎狄小國,獲得大片土地,一度稱霸西戎!在西面的障礙全部清除後,秦國開始頻頻東出與列國爭雄,這期間,打勝自不必說,下面筆者主要來盤點一下秦國那些年所打的敗仗:
1、崤之戰:秦穆公在位時,正好是齊桓晉文稱霸的年代,秦國只能在西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晉文公死後,秦穆公認為機會來了,決議要打敗晉國,謀求霸業,他不顧蹇叔和百里奚的勸阻,命孟明視(百里奚的兒子)為大將,西乞術和白乙丙(蹇叔的兒子)為副將率軍攻打晉國,結果在崤山中了晉軍的埋伏,全軍覆滅,三將被俘,秦穆公東進計劃受阻。
崤之戰的五十年後晉楚之間的還有一場大戰,史稱「麻隧之戰」,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十二萬在秦地麻隧(今陝西省涇陽縣北)擊敗秦國六萬。此戰以後,秦國數世不振,不再對晉國西部構成威脅。
2、河西之戰:魏文侯在位時期,任用李悝變法使得魏國迅速強大,魏國一度盡占秦國河西之地,還設置西河郡,任吳起為郡守。河西被占,秦國門戶大開,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當時的秦惠公深知其中利害,不久便率軍五十萬幾乎是舉全國之力攻打魏國,意在勢必奪回河西之地。此時吳起只能率五萬非正規軍迎戰(這五萬是吳起剛剛訓練出來還沒上過戰場的魏武卒,當時魏國主力大部分都在東面與列國作戰,僅留部分兵力防守秦國),結果是魏軍大敗秦軍,吳起創造了一個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蹟,由此聲名大噪!
3、函谷關之戰:秦昭襄王即位初期曾邀請齊國孟嘗君入秦為相,沒成想孟嘗君入秦後被宣太后(羋月)的弟弟魏冉所排擠,在秦國鬱郁不得志。秦昭襄王知道孟嘗君的才能,既然不能用,必然要殺之而後快,得知消息的孟嘗君最後憑藉其門客雞鳴狗盜的特長僥倖逃回齊國。回國之後的孟嘗君極為憤恨,遂組織齊國聯合魏、韓,意欲消滅秦國以泄心頭之恨。結果三國聯軍一度攻破秦國函谷關,進入秦國腹地。在此存亡之際,幸虧秦國用計暫時割地給魏、韓求和以分化聯軍,目光短淺的魏、韓得了好處退兵後,孟嘗君的這次滅秦之戰只好作罷。
4、閼與(è yǔ)之戰:秦國進攻趙國的閼與,趙王派趙奢率軍援救。趙奢軍出邯鄲30里後就築壘紮營,足足一個月時間按兵不動(目的在於麻痹秦軍),秦軍以為趙軍怯弱,趙奢出兵只是想保護邯鄲而已,於是放鬆警惕繼續猛攻閼與。沒想到趙奢在秦軍中計後,突然急行軍兩天一夜,與閼與守軍前後夾擊秦軍,殺得秦軍大敗,斬首數萬。
5、邯鄲之戰: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想一舉拿下邯鄲,但是秦王受到范睢的挑撥答應了趙國的割地求和。秦軍退兵後,趙國卻反悔不願割地,秦昭襄王大怒,派大軍進攻邯鄲。危急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毛遂說服楚王派春申君救趙,魏國信陵君也挺身而出——竊符救趙,由此「戰國四公子」中的三個聯合攻秦,一度打至秦國函谷關,導致秦國十數年不敢東出。
6、肥之戰(宜安之戰):邯鄲之戰過去二十二年後,秦國已經基本恢復元氣,秦將桓齮(一說此人就是荊軻刺秦王中的樊於期)率軍進逼邯鄲,趙王命北部邊防名將李牧率所部南下抗擊秦軍,兩軍在宜安附近對峙。李牧採取築壘固守,伺機反攻的方針,乘機一舉襲占秦軍大營,然後部署兵力使用正面阻擊和兩側包抄的戰術全殲援救的十萬秦軍。桓齮僅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畏罪逃奔燕國。
7、滅楚之戰:秦始皇在滅韓國、趙國以後,把目光對準了楚國,他問手下將領滅楚需要多少人馬?秦將王翦說:「滅楚至少六十萬!」,而另一秦將李信則不以為然的說:「滅楚二十萬足矣!」。於是秦始皇派李信率二十萬秦軍發動滅楚戰爭,開始一路凱歌,結果輕敵冒入楚將項燕設置的陷阱,被楚軍殺得大敗。
以上是秦國在統一中國之前所吃的敗仗,或許筆者還有遺漏之處,還望高人留言補充。(此文章為「歷史人物故事會」原創,特此聲明!)
※戰力1:500,戚繼光的部隊是當時最好的特種兵
※奇門遁甲有多厲害?作為中國人你應該知道!
TAG:歷史人物故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