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個特色村落被評「武漢歷史文化名村」 快帶你的「呱兒子」去看看

9個特色村落被評「武漢歷史文化名村」 快帶你的「呱兒子」去看看

近段時間,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一隻總是背著旅行包,帶著一頂綠色草帽的「蛙蛙」莫名刷屏了?「你的蛙蛙回來沒啊?」,「哎,都三天不著家了……」你是不是經常可以聽到類似的對話?連筆者也忍不住「入坑」了。春天快來了,趕快帶著你的「呱兒子」來一趟不一樣的旅行吧!

「呱兒子」旅行途中。

昨日首批被評選上的「武漢市歷史文化名村」9個村灣中既有像羅家崗風貌別緻的荊楚建築,也有像邱皮村紅色歲月的革命痕迹,還有像汪西灣宗族文化的歷史底蘊……稱得上風格迥異,內涵豐富。

其實,在武漢城郊的一隅,就遺存著這樣一處「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民間瑰寶,它就是繼黃陂大余灣之後,武漢轄區內迄今所發現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築藝術最精美的古村落之一——坐落於黃陂木蘭川玉屏山以東的羅家崗灣。羅家崗現存古院落數量頗豐,形式豐富,村內縱橫交錯的石板小巷連接大小十數座院落,或是宏偉的商賈大院,或是層次錯落的農家別院,依坡就勢,古色古香,蘊含著一種歷久彌遠的滄桑感。

黃陂區汪西灣古村背靠木蘭山、緊鄰紅十月水庫而建,可謂陰陽調和,「藏風得水聚氣」,藍天、白雲、碧水、黛山、青野與古村相融,共生共存,傳遞出一種清新寧靜的悠遠韻味。汪西灣自明初建村,至今將近700年。汪氏最早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後,至商朝,改為單字汪氏。元末明初,戰亂連綿,中原、華東、中南各地人口銳減,朱元璋登基後,決定開展移民運動。明洪武二年,汪西灣先祖自江西遷徙而來,在此定居。

邱皮村位於黃陂區羅漢寺街道中部偏南,東鄰橫花公路、橫山村,西接張楊村,南臨廟坡村、祝店村等。邱皮村中部的耿家大灣現存一處不可移動文物「耿家大灣民居」。於研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特殊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文茲灣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東北部馬跡山西南方,屬高頂村管轄。村灣的規模較小,村內圍繞池塘和主要道路散點分布數棟建於清末民初的古民居建築。文茲灣丘陵環抱, 荷塘圍村,地勢以丘陵為主。村落中心區體量和風貌與傳統風貌較協調,建築多為外部石砌結構,內部穿斗式構架,硬山布瓦頂形式。

翁楊沖是黃陂區王家河鎮章華村西北部的一個自然村灣,起源於明洪武二年,主要居民為翁姓及楊姓人氏,是翁氏宗族組織管理的血緣村落。翁楊沖的村落選址與布局,受到傳統風水模式的影響,處於谷脈交融,藏風聚氣的福地。古村四周山環水抱,村內大小池塘星羅棋布,綠如翡翠,青山倒映,梯田菜地四季變化,相映成趣。

謝家院子位於黃陂區長軒嶺街道趙畈村,臨近木蘭山,風景宜人。清末年間,謝家院子的主人姓謝,曾經大富大貴光耀門楣。文革時期,房屋內部的所有雕刻裝飾和結構裝飾破壞嚴重,外立面石刻的雕飾被砸破損毀已無法辨認,彩繪也被塗上白色顏料,已是現在無法找回的工藝。

張家灣位於黃陂區長軒嶺鎮短嶺村,臨近木蘭山,村中有傳統民居三棟,光緒三十三年採石動工,民國3年建成。傳說做屋上樑時,翰林院侍講陳德純還為祖父張先壽送來「錦堂日永」的金字匾和百壽圖中堂,以及「華臨四川織地州……」的楹聯。懸掛大匾的木托斗至今尚在,但金字匾、百壽圖中堂和楹聯已不知去向。

陳田村位於新洲區北部的鳳凰鎮北端,與紅安、麻城接壤,村落沿著北邊的山勢發展,形成北邊靠山南邊臨水的負陰抱陽的傳統村落格局。陳田村位於新洲區北部的鳳凰鎮北端,與紅安、麻城接壤,村落沿著北邊的山勢發展,形成北邊靠山南邊臨水的負陰抱陽的傳統村落格局。

石骨山村位於新洲區鳳凰鎮西南部,中心村為市級文保單位「石骨山人民公社舊址」所在地,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農業學大寨」時期,村內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遺存是公社的石屋民居建築群。村莊地處丘陵地帶,多山少水少田,因此在北部和南部分別開挖了兩個人工水庫,其中,北部毛家沖水庫(又名鳳尾湖)村塘相依,景色宜人。

走在這些古村落群里,你時常會有一種穿梭在漫長時光遂道里的感覺,一些被記憶剪碎的舊事,在一種古舊氣息包繞的氛圍里,讓情緒陷入到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而不能自拔。灰磚、黛瓦、馬頭牆、青溪、小橋、青石巷……用眼角的餘光輕輕摩挲視線里的一磚一瓦,會讓你觸及靈魂最深處的柔軟和幽古的恬靜,聽任歲月悠悠,芳草斜陽。

(文 熊婉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楚網 的精彩文章:

TAG:文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