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孤獨,不同的結局
「媽媽已經給你備好最愛吃的百吉餅了,你為什麼還是不回家?」
「嗚嗚嗚,兒子給我寄照片啦!流淚……」
「我兒子出去旅行好幾個小時了,為娘好擔心,它什麼時候回來?它還回來嗎……」
「蛙蛙走的第N小時……想它,想它,想它……」
最近一段時間,一款名為《旅行青蛙》的日文遊戲迅速刷屏,讓一大波一個月前還在「砸鍋賣鐵」養四個男友的少女們紛紛加入到養蛙曬蛙的行列,變身慈母,每天牽腸掛肚。
從2018年1月10日起,這款遊戲就開始稱霸中國App Store免費遊戲榜單,截止1月22日,微博上的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12.5億次。在App Store的1000萬次下載量中,中國下載次數達到95%,這讓日本遊戲開發公司十(yi)分(lian)吃(meng)驚(bi)。
在這個遊戲里,你會領養一隻青蛙,只需不停收割三葉草,為隨時會出走的它準備吃的食物。
偶爾它會在旅途中給你寄回來一張明信片,除此之外就是等待,等它回家、吃飯、做木工、再出走,可以說非常佛系了。
即使是語言不通也不能阻擋老母親們對「養蛙」的熱情。
在現實生活中,你會有細微的失落感,好像很久沒有這樣憂慮擔心一個人了,也好像很久沒有這樣守護和照顧一個人了。這時滿心的柔情無處安放,便都給了那隻蛙。
刷屏的養蛙遊戲背後,正是如今城市孤獨的空巢青年隊伍不斷壯大的映射。
淘寶發布的《2017年中國空巢青年圖鑑》數據顯示,20-29歲的空巢青年總數超過了5000萬,其中90後佔到了60%以上。把這群人聚集到一起,規模相當於我國第 11 大省市。按人口基數換算,每6個90後中就有1人是空巢青年。
遊戲中,青蛙在家不是在一樓吃飯、做手工,就是在二樓讀書、寫日記。一坐就是一下午、一整天,甚至好幾天,始終是一個人,處於獨自生活狀態,這正是空巢青年的真實寫照。他們離開故鄉和父母,在大城市打拚,獨自生活。工作之餘,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去超市、甚至一個人去醫院。
GIF
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韋斯曾在1973年撰寫的《孤獨:一種情緒性與社交性的孤立體驗》中提出,當人們的「依戀,社會融合,撫育,價值保證,可靠的同盟感,以及在壓力環境下得到幫助」這六種社會性需求在沒有得到滿足時會令人產生孤獨的感覺。而養蛙既能消解空巢青年們在現實中接收的壓力,承載著他們無處安放的情感,也能從中得到「這隻蛙只能依靠我」的價值歸屬感。
如果說旅行青蛙的遊戲還算比較溫情,那麼現實中的孤獨,有時來會更加殘酷。
就在這款遊戲瘋狂刷屏的時候,一個早在10年之前就已經作為創業明星,登上《中國企業家雜誌》封面人物的80後創業先鋒——茅侃侃,將自己的人生定格在了35歲。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他已經歷不少磨礪,然而創業路上的孤獨讓他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所有的困難與壓力,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都說創業是向死而生。還有更多的創業者正掙扎在企業生存和死亡的邊緣,在創業的道路上踽踽前行。他們有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孤獨與無助。
如果此刻能有人在這些創業者下墜時托他們一把,也許他們能走的更遠、更加堅實。
《無問西東》中張果果說:
「世俗是這樣的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人們也總是不自覺地在意那些世俗希望我們在意的,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
在世人眼中,公司上市、成為行業獨角獸才算是真正的創業成功。而這樣的概率極低,大多數創業者仍孤獨的走在布滿荊棘的創業路上。
創業就像是場永無止境的戰鬥。願每一位孤獨的創業者在戰鬥疲憊時,都有一位「養蛙人」能給予他力量和溫暖,直到勝利。
TAG:合肥啟迪科技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