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 郭子儀(四)
乾元元年,郭子儀帶兵與叛軍戰於黃河一線,活捉賊將安守忠,大勝歸朝。肅宗命百官出城步行至長樂驛迎接郭子儀,並為其在春望樓設宴慶功。席間,肅宗下詔,進封郭子儀為中書令。
同一年,朝廷集中九個節度二十萬兵力討伐安慶緒,郭子儀、李光弼同為副元帥,魚朝恩為監軍。在指揮權的歸屬上,李光弼與魚朝恩爭執不下,搞得面紅耳赤。而郭子儀深知肅宗設置三人指揮體制的用意,遂在指揮部署上不與李光弼爭論,在勾心鬥角上不與魚朝恩交鋒,有分歧就保持中立、左右調和,有效維持了表面的穩定。
大軍一開始進展十分順利。衛州之役,郭子儀使用驕兵之計,將叛軍引入埋伏,伏兵亂箭齊發,敵軍傷亡慘重,唐軍趁勢而進,收復衛州,斬賊四萬,俘獲安慶和(後送至京城公開斬首)。王師接下來包圍相州,安慶緒狗急跳牆求救於史思明,史思明率十三萬賊兵在鄴南與李光弼交戰數次。後遇「神風」,兩軍潰散,郭子儀親自督軍,竭力收攏散兵游勇,無奈除李光弼以外的節度使只顧後撤保命,軍令不暢、將令不行,二十萬大軍最終瓦解。
(起風了)
事後,魚朝恩為了逃避懲罰,在肅宗面前獻佞,把失敗的責任全都歸於郭子儀(李光弼這次表現太出色找不到把柄)。肅宗聽信讒言,削去了郭子儀副元帥之職,並將朔方軍交李光弼指揮。郭子儀雖然失去了帥位和軍權,但既不亂髮議論,也不消極怠工,每次都按時上朝下朝,肅宗看到覺得十分不好意思。接下來的兩年,李光弼在中原與史思明打得熱鬧非凡,郭子儀卻一直在京城留守。後來,有人向肅宗進言,說郭子儀乃社稷之臣,當今賊亂未平,不應該讓他閑置在家啊。肅宗方才恍然大悟。
果然,李光弼遭遇邙山之敗後,肅宗直接將其從副元帥的位置拿下,改由郭子儀為副元帥,進封汾陽郡王,命令進駐絳州。郭子儀還未出發,肅宗身體已經亮起紅燈,大限將至,深居後宮,不準任何人覲見。郭子儀得知,主動上疏,言自己深受皇恩,如今即將出征,不見肅宗最後一面,死不瞑目。肅宗感動,卧床接見,對郭子儀說:我死後這個國家大事就全靠你了!郭子儀受寵若驚,嗚咽流涕。
(郭子,託孤大臣都要向孔明學習,切不可學仲達啊)
肅宗駕崩,李豫繼位,即唐代宗。程元振因助代宗取得皇位,頗受寵信,一肚子壞水兒的他擔心郭子儀爭權,就造謠其謀反。代宗新立,就怕政權不穩,又罷免了郭子儀副元帥之職。郭子儀把代宗多年來給自己頒發的獎狀集中起來,打包送與代宗,並附信一封,大意如下:安史造反,我與先帝合兵靈武,先帝將平叛大任交付與我。幾年來,臣有幸跟隨陛下征戰南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出生入死,最終收復兩京。臣記得,至德二年,天寒地凍,將士滴血成冰,刀劍遇寒折裂,我與陛下露宿雪地,飲冰傷骨,抱團取暖;臣記得,乾元元年,軍至難阻,無路可進,我與陛下披荊斬棘,投石問路,親身涉險;臣記得……陛下憂我年高,念我辛勞,多賜褒獎,而我未立寸功,何德何能承受如此恩德。今陛下撤掉我的職務,我心方安。代宗閱後馬上回信:朕不明事理,受人蠱惑,自愧萬分,愛卿勿以為慮。遂厚賞郭子儀。
注:相州、邙山之役,「神風」事件,郭、李、魚三人軍事小組,葛相已在李光弼和史思明傳記中詳細介紹,這裡一語帶過。
唐肅宗當太子時,先後遭遇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迫害,成長路上舉步維艱,備受煎熬,即使後來稱帝,也整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怎麼可能對手握重兵的郭子儀放心。唐代宗與郭子儀一道征戰多年,戰友情意原本深厚,但出於維護皇權,同樣不能完全信任郭子儀。面對兩代皇帝的誤解,郭子儀不喊冤、不辯解、不逃避,在肅宗面前講風格,在代宗面前談感情,成功使二人降下了血壓,軟化了血管。
(姜還是老的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