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超市裡的假「兒童食品」騙了?誰讓你看不懂這個!
在咱們後台,媽媽們每天問的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
超市裡的XXX怎麼選?隨便看幾條留言:
那麼,不知道怎麼選,是不是買帶有「兒童」字樣的就好?
天真了吧?其實,真相只有1個!
那就是看倆表: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
看這兩個表,我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說過一些。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很多人根本不看,或者並不是真的看懂了,就會犯下面這些典型誤區:
誤區1: 看不懂標籤上的NVR%
比如上面這張表,就有太多媽媽存在誤會。
除了不知道NRV%的含義,還有很多人對百分比也存在誤會。以為是蛋白質含量佔18%、鈉含量佔10%的意思。
答案當然是,你錯了。
誤區2:沒看清楚標籤上營養素的計量單位
比如上圖這款號稱「輔食醬油」的「寶寶醬油」。我們之前和大家說過,建議給寶寶選購每100g中鈉含量低於300mg的食物。
上面這個兒童醬油的鈉含量標註的是160mg,你以為很低了?
拜託,可別高興的太早!人家是以每2.5ml的醬油為單位的。
這麼算的話,每100ml該兒童醬油的鈉含量還要再乘以40倍,高達6400mg,還自稱什麼嬰兒醬油?跟成人吃的生抽老抽有差嗎?!
所以實話告訴你,想買兒童醬油?根本不存在的!不過是商家的噱頭罷了。
誤區3:以為只有鹹的食物才會高鈉
錯錯錯!其實像這樣的甜餅乾,也有不低的鈉哦。買的時候也要多留個心眼。
為了給大家講的更明白,我們特地做了一個小動畫!(點這裡觀看)很不容易的,動畫小哥辛辛苦苦做了很久,大家賞個臉看一下吧!
為了照顧到不方便看視頻的盆友,圖文版重點信息當然還是要放一下啦。
1. 5種強制標示的營養素
如上圖所示,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含量是國家強制要求標示的。
鈣、維生素等其它營養素含量,企業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標示。
我們常說的看看鈉含量、糖含量等高不高,看這個表就好啦。
2. 選擇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脂肪含量相對較低的食品
這樣的食物往往更適合正在長身體的寶寶呀。
3.從碳水化合物含量判斷含糖量高低
解釋起來有點長,就告訴大家簡單的判斷方法,每100g該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的話,含糖量也就越高。
(▲某酸奶營養成分表)
打個比方,你在給寶寶買酸奶的時候,如果你選的酸奶,每100g中的碳水化合物超過12g的話,那含糖量就是有些高了。
4. NVR%是指營養素參考值
可以理解為這種營養素佔一個成年人每天能量和營養素合理攝入量的百分比。
是不是解決了痛點!
以這款大家都吃過的甜餅乾(凈含量110g)為例,每100g該餅乾含有2035kj的能量,對應的NVR24%就是指,每100g這樣的餅乾中含有的能量,就能夠滿足一個成年人全天所需能量的24%。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如果吃多了這樣的餅乾,那還能吃下多少其它營養更均衡的食物呢?
除了營養成分表,第二步的重點就是看配料表。
1.配料表越簡單越好
像上面這樣如同裹腳布般又臭又長的,又是香精又是各種添加劑的,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
2.盡量選擇前幾位都是天然原料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水果等等,更健康!
而且配料表中排在越前面的,含量越高。所以,如果配料表前2位就有白砂糖的,還是要慎重考慮哦!
好啦,方法你都掌握了,視頻的最後會以酸奶為例教你實操。
挑選酸奶先遵循2個前提,再看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
前提一:冷藏酸奶優於常溫酸奶
常溫酸奶中的有益菌(比如乳酸菌很難存活呀!)
前提二:原味酸奶比果味酸奶更好
各種果味的酸奶,一般含糖量都很高。
接下來第一步:看配料表
本著越簡單越好的原則,最純凈的酸奶,配料其實只需要牛奶(或生牛乳)+發酵菌種就可以了。其它像果醬啊、香精啊統統不需要!
這裡要注意的是,有的酸奶配料中會寫xx%復原乳:
對於這種情況呢,我們更推薦直接用生牛乳/牛奶做成的酸奶。
因為復原乳是全部或者部分用乳粉(而非牛奶)發酵而成,不是那麼推薦哦。
然後最好選擇配料表中沒有白砂糖的酸奶。
白砂糖在配料表中的位置越靠前,含量也越高,不推薦哦。
如果你看到的配料表是這樣的:
排在最前面2位的是水+白砂糖,那就更不推薦了。
因為這壓根就不是酸奶,而是含乳飲料呀!
挑酸奶第二步:看營養成分表
酸奶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越好
根據國標規定,如果每100g酸奶的蛋白質含量低於2.3g的,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酸奶啦。
碳水化合物指標可以判斷出含糖量的多少,這個數值越高,含糖量也就越高哦。建議選擇每100g少於12g碳水化合物的酸奶。
經過上面這些步驟的篩選,最後選出來的適合寶寶的酸奶,有這麼幾個特點:
原味的、非復原乳、高蛋白、低糖、無添加。奉上優等生示範:
看到這裡,你已經擁有了火眼金睛的技能。
那些年,迷惑你的兒童麵條、兒童牛奶、兒童水餃等,下次看到你都會瑟瑟發抖的!
下回去超市,你要是再不會挑、再買錯,麥麥可就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