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福順,在北京文化中浸泡長大

袁福順,在北京文化中浸泡長大

退休十年,袁福順覺得這是他繪畫最好的時候,儘管從小學畫,工作後也多從事和繪畫相關的工作,但唯有退休後,才真正擺脫生活的繁忙,體會到繪畫的自如。袁福順說:「十年來,沒有一天不畫。」

最初的顏色啟蒙

袁福順的父親,曾在前門經營過一家老字號的綢布店,店鋪里五顏六色的綢布,給了袁福順最初的顏色啟蒙。父親酷愛書畫,耳濡目染之下,袁福順也對書畫產生了興趣。

上小學後,袁福順開始正式學畫,最初在少年宮,後來又跟著工筆畫家孫竹林學習工筆仕女、花鳥。中學後,認識了王雪濤的弟子郭篤民,並拜其為師,轉學小寫意。袁福順說他是「在北京文化中浸泡長大的孩子」,長期生活在北京四合院里,那些熟悉的民間文化元素,北京人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成了他創作的素材。

1972年,偶然的機會下,袁福順結識了李苦禪的弟子康寧,對袁福順來說,這是又一次繪畫之路的轉變,康寧對他如師如兄,在康寧的指導下,袁福順開始研習李苦禪的書畫,逐漸進入大寫意的殿堂。袁福順有一幅李苦禪的《門外野風並白蓮》,這是1973年的一個風雨天,康寧、袁福順等幫李苦禪搬家後,李苦禪送給他的,至今仍舊掛在他的畫室里。

從未怠慢過時光

工作後,袁福順成為一家旅遊刊物的美術編輯,一干就是幾十年,雖然忙碌卻也有格外的收穫。他說:「中國畫和旅遊其實很難分開,名山大川、花草、動物、人物,行萬里路,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才能體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經歷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對於繪畫者來說,能夠讓他們的作品更加厚重、深遠。在歷史上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也都是古代城市旅遊風俗畫的傑作。雖然不能把旅遊和繪畫等同,但中國畫注重遊歷是毫無疑問的。」

因為工作、因為繪畫,幾十年中袁福順走遍南北,創作了大量和旅遊相關的作品,也有人稱他為「旅遊畫家」。200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書畫集,他在書中說:「歲月匆匆,不知覺已進入花甲,回味一生,從未怠慢過時光,在漫長歲月中生活,工作總是很緊張,活得很累,但還充實。」

退休後更加自如

古人說三十而立,袁福順覺得自己是六十而立,他說:「要努力學習,珍惜分秒,希望給人世間多留一點痕迹。」

從小愛上書畫,後來也一直從事書畫相關的工作,但直到退休後,袁福順才覺得自己的繪畫真正進入了高潮階段。他表示:「退休十年,每天都畫,沒有斷過。」在袁福順看來,「人生在世,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友,難免入俗,但卻無奈,只有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一種追求、一種目標,繼而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孜孜以求,似乎也就充實了,自認為幸福的人,都是能和實際生活拉開一點距離的人」。書畫,就是他離開瑣碎的生活,追求精神享受的途徑。

北京晨報記者 周懷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晨報 的精彩文章:

明迎五九 周末升溫
2017互聯網市場盤點與2018趨勢預測

TAG: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