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古書聖琅玡王

千古書聖琅玡王

上世紀六十年代左右,在南京、鎮江等地出土了不少墓誌,這些墓誌的出土引起了考古界、史學界的廣泛注意,並在沉寂多年的書法界引起震蕩。其中《王興之夫婦墓誌》和《謝鯤墓誌》尤為引人注目,並由此引發了中國當代書法史上著名的《蘭亭》論辯

伴隨《蘭亭》論辯,我們回溯一下魏晉南北朝那段繽紛錯綜、華彩紛呈的時代。

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戰國後又一個分裂割據的時代。東漢統治的崩潰,使固有的政治、經濟、文化觀念和制度遭到了破壞,面臨著重建。一方面,以老子、莊周道家思想為基礎的玄學,一度取代讖緯經學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並逐漸與佛教相互融合會通;另一方面,儒學由於其政治學說的現實意義,也並沒有完全失去其地位和影響力。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帶來了新的觀念、習慣,雖與漢族文化有衝突,同時兩者也必然要有所互補,有所融會。

這一切,使得中華文化再一次進入活躍、匯通和拓展的階段。書法也面對著許多挑戰和機遇。

第一,書體的演變到此結束,從東漢開始形成的草、楷、行各體至晉已完全成熟,書體變革終結。

第二,書法擺脫了實用的束縛,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

第三,思想的解放,時代風氣的影響,玄學的興起和江南的秀麗山川,人物品藻風氣的影響,促進了書法評鑒的發展,導致了書法理論的繁榮,從而推動了書法的進步。晉代文人登山臨水,放蕩不羈,並多借書法以寄託情思,「殫精以赴,疲神靡辭」,窮畢生精力。

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書法發展的主流體系。開啟了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恢宏大幕。

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琅琊王氏,鼎盛於魏晉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是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

王羲之自二十三歲出仕到五十三歲辭官隱退,仕宦生涯長達三十餘年,期間社會矛盾錯綜複雜,政局風雲變幻,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王羲之一貫主張執國柄者要輕徭薄賦,與民生息。他不但抓住一切機會向朝廷和當權者提出正確的建議, 而且還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不辭勞苦,勇於擔當,推行敦實民本,改善民生的有效措施。

然而他的政名與名士風骨為書名所掩

做為唯一被譽為「書聖」的書家,王羲之是我國歷史上盡人皆知。他的書法兼善隸、草、楷、行諸體,心摹手追,博採眾長,備精諸體,熔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風格自然平和,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自成一家,為時人及後人所追摹。其書法藝術的極高水平和巨大的貢獻,後澤千秋。

晉穆帝永和九年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符合傳統書法的最基本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筆法剛柔相濟,線條變化靈活,點畫凝練,書體以散求正,具有敬側、揖讓、對比的間架美感,成為「中和之美」書風的楷模,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王羲之真跡早於不存於世,唐代的精摹本歷來已被當作真跡看待。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學鍾繇,自能融化。學張芝,自出機杼。他是那個時代的書法美學審美規則的制定。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王羲之筆法精絕,筆勢遒勁,字裡行間流露出「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韻致,即便是集字成碑《聖教序》猶「備盡八法之妙」,成為王字的一個大寶庫。

張融:南齊書法家。相傳他與齊高帝有一段妙趣橫生的對話:

張融擅長草 書,常沾沾自喜,自負其能。

齊高帝蕭道成對他說:「你的書法很有骨力,可惜沒有 二王(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之氣度。」

他答道:「我倒不遺憾我的字沒有二王 的氣度,反倒遺憾二王沒有我張融的風骨氣韻。」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棄疾)

張融和王羲之一樣,也是一個規則創製者,可惜他失敗了。但王羲之成功了,或者說是以王羲之為代表的琅玡王氏的成功。

王羲之伯父——王導,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羲之夫人——郗璇,「女中筆仙」;

王羲之長子——王玄之,字伯遠,工草書和隸書;

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其妻為謝道韞,著名才女,「未若柳絮因風起「典故講的就是她 ;

王羲之三子——王渙之,「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

王羲之四子——王肅之,只是不見其法帖傳世。

王羲之五子——王徽之,後世傳帖《承嫂病不減帖》、《新月帖》等。

王羲之六子——王操之

王羲之七子——王獻之,字子敬,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王羲之重外孫——謝靈運,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其最著明的粉絲是李白。

王羲之堂兄弟——王恰、王薈(王導二子)皆精書法,

王恰之子王珣(留有《伯遠帖》,為東晉王氏存世唯一真跡,文中伯遠是王羲之長子王玄之,二人平輩)。

王羲之族孫——王僧虔,為王羲之四世孫,王僧虔與二子王志、王慈都是當時大書法家。

王羲之族孫——智永,王羲之七世孫,第五子王徽之後代,號「永禪師」。

智永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臨《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廣為分發,幾可視為教科書,其影響遠及日本。即使現在,依然是書法學習的經典教材。

琅琊王氏,歷經多次朝代更替、戰亂頻仍,三百年間,香火不滅,書法一直未斷傳承,各代都有書法大家。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滄海桑田,人生多變,王謝家族的輝煌已如過眼煙雲。

已經很少有人能記住張融,也有很多人忘記了琅琊王氏

但王羲之創造的書法美學,卻留給後人采之不絕的寶庫,在中國書法史甚至整個文化史上,王羲之完成了中國書法由古體的篆隸向今體的楷、行、草的轉變,開創了研美俊健的書風,圈定了此後一千多年中國書法的風貌。

熱愛書法,關注六博之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言敬事知與行 的精彩文章:

張芝、趙壹與草書的世界
分條析理:理清文字發展數據流

TAG:思言敬事知與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