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維仁畫家 融會貫通 探本溯源
呂維仁
【藝術簡介】
呂維仁,1968年出生,安徽淮北人。2011-2012年入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高研班程大利工作室,程大利入室弟子。程大利工作室畫家、安徽美協會員,安徽書協會員。中國工藝美協會員。中國煤炭美協理事。北京天都藝苑美術館副館長,中國畫創研室主任。中國國畫院安徽分院院士。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台灣南菁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福建莆田湄州書畫院顧問及安徽分院院長。
【主要展示】
2000年花鳥作品入選第六屆安徽省藝術節美術作品展。
2001花鳥作品獲全國「晉煤杯」建黨八十周年書畫展金獎。
2003年花鳥作品獲全國「雙申杯」書畫藝術展優秀獎。
2004年書法作品入選首屆皖北煤電杯全國書法大獎賽。
2009年花鳥作品入展第三屆安徽美術大展。
2011年至2012年山水作品參加國家畫院學術展。
2014年山水作品入選國家畫院建院十周年成果展。
2014年山水作品參加中國傳媒大學文學藝術院學術邀請展。
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報刊雜誌上發表。多幅作品被收藏機構及個人收藏。並出版《呂維仁山水冊》、《呂維仁花鳥畫冊》。
現為:福建省德化宏晟陶瓷有限公司專職畫師。
學畫心語
呂維仁
得到程大利導師的親授指導,在中國畫學理方面,先生進行了深刻的闡釋和梳理,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明確的指導。中國畫之高深,望其項背而興嘆。先生悔之不倦,漸入門庭,窺其堂奧,益知畫品為格,人品其乘,故學畫者應更重修身,涵養性情,方達品物之妙。
慶幸之事,能入先生門下,得正路也。悟到了「意」、「境「二字。作為畫者,先得心靜,再心凈,才生心境。在中國山水的畫界里,實踐這些談何容易,為這些都是中國畫積澱的精華的東西。跟隨先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悟道的過程。畫必有意,無意不成畫。畫意乃「意境」「意趣」「意氣」「氣韻」等,是中國畫筆墨與形象之外的部分。
當今山水畫的演變與變革,由於西化東漸,使傳統中國畫文脈的斷代,還有一些相關傳統筆墨的見解、分歧、爭議,都是中國畫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先生把中華傳統文脈的繼承,傳統中國畫的續接做為當下最關心的問題。強調多讀書,看畫論,提高品學修養,拓寬視野。如董其昌所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文學理論的基奠抒發胸意之情。主張領悟「靜、淡、慢」之意,做繪事心如止水,遠離喧鬧的環境,淡泊名利,不是一時之功。學古人五日一石,十日一水,心沉氣靜,慢慢習之。學習傳統中國畫,離不開對古人典型作品的精微體察和深入研究。古人的一筆一墨,一招一式,都要力爭達到得於心,應於手。中國畫強調筆墨,所謂用筆反覆,中鋒立骨,詮釋張盡遠所提出的「生死剛正為之骨。
學習賓虹君先生五字之功,宜於平、園、留、重、變,宜於用筆平,言如錐畫沙,不平則挑剔輕浮;園言如折釵股,不圓則變生圭角,全無彈力;留則如屋漏痕,求其含蓄之美,重如高山墜石,不重則風吹落葉;變如鋒有八面,「永」字八法。用墨之法分明,其要有六法,濃、淡、破、焦、積、宿。用筆之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從筆出。筆是骨,墨是肉。筆貴遒練,屋漏痕,枯藤、墜石諸法,一波三折,以中鋒出,筆筆送到,三筆求變。古人講墨法,妙於用水,水墨神話乃在筆力,筆力有虧,墨無光彩。畫品之高,根於人品。畫以人重,藝由道崇,畫品於人品是一個大問題。自我感覺,一個人的藝術成就,其一技藝高超,然後於文化涵養的博大這兩方面的統一,構成藝品。先生一文《關於畫和畫家》說的好,一是散淡、從容。二是有挑剔的眼光,永不滿足,永遠挑剔自己。三是有敬畏之心,感思之心,同情之心,處於大自然面前才能沉下來,坐下來。
學習賓虹君先生五字之功,宜於平、園、留、重、變,宜於用筆平,言如錐畫沙,不平則挑剔輕浮;園言如折釵股,不圓則變生圭角,全無彈力;留則如屋漏痕,求其含蓄之美,重如高山墜石,不重則風吹落葉;變如鋒有八面,「永」字八法。用墨之法分明,其要有六法,濃、淡、破、焦、積、宿。用筆之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從筆出。筆是骨,墨是肉。筆貴遒練,屋漏痕,枯藤、墜石諸法,一波三折,以中鋒出,筆筆送到,三筆求變。古人講墨法,妙於用水,水墨神話乃在筆力,筆力有虧,墨無光彩。畫品之高,根於人品。畫以人重,藝由道崇,畫品於人品是一個大問題。自我感覺,一個人的藝術成就,其一技藝高超,然後於文化涵養的博大這兩方面的統一,構成藝品。先生一文《關於畫和畫家》說的好,一是散淡、從容。二是有挑剔的眼光,永不滿足,永遠挑剔自己。三是有敬畏之心,感思之心,同情之心,處於大自然面前才能沉下來,坐下來。
我很笨,但對中國畫赤誠不變,硯邊苦樂恍然已十二個春秋,以前的殘枝俗墨,在先生的教誨指導下,漸入正道,從看古畫、習傳統。所謂「具古以化」,學習他們傳統精華,在深入生活,描寫生活,靈活運用傳統發展規律。兩年來,先生帶領我們走過許多大山名川,教我們把大自然造化之功,寄託筆墨,抒發情感。明地理、道理,知畫理。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董其昌說: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無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氣韻、境界是自然的流露,功夫在畫外。對事物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則如宋人郭若虛言: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
傳承傳統,水墨流韻
有幸觀瞻呂維仁先生的國畫,深為呂先生的國畫藝術魅力所折服。呂維仁的國畫從山水到花鳥,從工筆到寫意,無不渾然精絕,氣韻生動。畫家不僅多才多藝,而且藝術造詣令人驚嘆。
他的山水畫,峰巒繁密而渾厚,山溪高遠而暢達,草木鬱勃而華滋,筆墨流暢洞達,水墨陰陽分明,墨色澄澈清潤,古法燦然,有著山高水長的雅韻,而充滿靜謐氣氛的峰巒中似乎有著清亮的鐘磬聲和溪泉碰撞山石的淙淙清脆聲在畫間回蕩悠揚。他的寫意花鳥畫,用墨珍惜練達,筆力精到,設色清雅平和溫潤,置陳布勢張弛有度,疏大密小的經營使得畫面空曠而尋味,簡雅而超俗。他的墨荷不求形似,筆墨精熟,章法駕輕就熟,看似縱橫塗抹,筆法散亂,實則皆有法度,其韻味清奇超逸,墨韻神采。他的竹石梅蘭承繼傳統的筆墨韻味章法,內容疏遠曠達,筆法簡煉概括,雖然了了數筆,卻蘊含著無窮的人文趣味。
可以說,呂維仁先生在國畫方面幾乎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他的山水畫是純水墨的,甚至連淺絳色彩都不設賦,從根基上繼承的是傳統的古代繪畫語言和圖式。從內容上看,他的山水畫繁密而不擁擠。峰巒往往都是層層疊疊,密密匝匝,有著崇山峻岭的高大險峻,也有著名山奇峰的巍峨崔嵬。其山勢突兀森然,直逼蒼穹,威嚴高大的氣勢令人高山仰止,不得不折服讚歎。山石皴法有牛毛皴、長鋒折帶皴法,山石瘦硬而清朗,紋理清晰而天然風化,陰陽面通過筆墨的濃淡參差強調,陽面清亮明凈,陰面暗淡而蒼然。樹木是傳統的技法,雙鉤描或劍脊法、圓柱法兼蓄並用,用染墨法點染樹葉,形成枝繁葉茂,蒼翠豐茂的鬱勃之氣。樹身用古法皴擦,紋理粗糙有型,更有枯藤老樹的婆娑之姿。溪流從巨大的山石夾縫中急湍奔瀉而下,有高山懸壺的神筆之妙。用染雲法和留白凸顯煙雲浩蕩的雄奇奔放。
不同題材的山水畫,其筆墨的韻致格法皆不相同。有些山水畫用筆墨清雅淡奇,產生一種山嵐霧氣籠罩的藝術效果。有些在筆墨濃烈,山石層層皴染,以較重的筆墨表現山石的凝重沉雄。墨色越輕,其韻致越淡雅空靈;墨色愈重,其韻致愈渾厚雄強。
從整體上來觀賞呂維仁先生的山水畫,會強烈感受他的山水時空的語言和圖式繼承。我認為,他的山水至少承繼了北宋的山水畫的博大磅礴和元明清山水畫的秀潤清明。圖式上多以高遠深遠構建,形成古意盎然,古法燦爛的傳統山水畫作。他的山水還有一些華潤小品,構圖簡練用筆用墨蒼勁樸拙,表達出簡中出幽的藝術感染力。
呂維仁的寫意花鳥畫,古法參入其中,氣正韻濃。從繼承上來看,其寫意水墨淡彩,有仿明初期人文畫的風格,有朱耷石濤的疏朗清曠。也有鄭燮竹石蘭的技法和神韻。這些寫意畫,他都用筆用墨十分珍惜,筆力遒勁,線條挺拔,墨華絢爛,在似與不似之間表達出百看不厭的俊逸和雋永。墨的濃淡枯濕和破墨法運用嫻熟精緻,僅僅一片計白當黑的水墨洇染就營造出意味濃郁的人文精神境界。
呂維仁的水墨國畫,內斂而不矜持,清幽而況味持久,如同複製的古代山水,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這正是中國傳統筆墨的魅力所在。
※著名工筆畫家張麗:工於形工於筆工於意,工於意外之意
※師法自然 翰墨丹青 書畫家石會臣
TAG:資訊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