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革命第一成功者—列寧
一個寒冬的夜晚,天空不停地飄著雪花,俄國喀山市街道上已行人絕跡。忽然,一輛馬拉雪橇從喀山大學飛奔而出,穿過大街。雪橇上坐著一位17歲的年輕「犯人」和警察局長。警察局長不解地望著年輕「犯人」說:「我不明白你為什麼要起來造反?年輕人,要知道在你的面前是一堵增,你不是在用腦袋往路上撞嗎?」年輕「犯人」接過話題回答:「是的,一堵牆。但是,已經腐朽了,一推就倒,我們可以從上面跨越過去。」警察局長望著這位「頑固不化」的年輕「犯人」,顯得十分驚訝。這位年輕的「犯人」,便是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的締造者,無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列寧,原姓烏里揚諾夫,1870年4月22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他小時性格活潑,喜歡讀書,樂於助人,而且十分聰穎。大學畢業後,列寧一方面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並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俄文,在青年中廣泛地傳播;另一方面,深入實際,進行社會調查,研究俄國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階級鬥爭現狀,寫下了他的第一部著作——《農民生活中新的經濟變動》,使自己由一個革命的民主主義者轉變成了一個共產主義者。為了組織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核心,1895年秋,他將彼得堡所有的馬克思主義小組合併為統一的政治組織——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使社會主義第一次同俄國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這便是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萌芽。
1895年12月,沙皇政府以宣傳反政府思想的罪名逮捕列寧,並將其流放到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列寧渡過了3年極為艱苦的流放生活。3年中,列寧不但沒有放棄自己的革命主張,而且十分關注俄國和其它各國的革命運動發展,進行了大量的革命理論研究,寫下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等30多種論著。1900年12月,列寧到達德國的萊比錫,發起創辦了以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揭露沙皇專制統治本質為主要內容的《火星報》。在《火星報》上,列寧不斷發文揭露帝國主義和沙皇政府對外侵略掠奪的野蠻本質,以極大的熱忱宣傳馬克思主義,啟發工人階級的覺悟,提出利用一切可能「擴大和鞏固用於決戰的軍事力量」的馬克思主義軍事觀點。同時,還號召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要把武裝起義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主要樣式,指出武裝起義就是國內戰爭,是無產階級求解放的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即暴力手段的繼續。他說,從政治方面講,戰爭和武裝起義之間沒有大的差別,兩者只是在鬥爭的方法和樣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從而,把馬克思主義關於武裝起義是一種藝術的論斷髮展成為無產階級武裝鬥爭的理論。
1903年7月,在布魯塞爾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團結多數黨員形成布爾什維克派,正式通過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第一個寫有無產階級專政和用全民武裝代替常備軍的軍事條文的黨綱。同時,他還要求全體布爾什維克必須認真地全面地學習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掌握現代化武裝和戰爭經驗,利用資產階級軍事科學的一切精華為解放勞動者的鬥爭服務。列寧認為,要是沒有新型的用先進的革命理論、階級鬥爭的戰略和策略武裝起來的黨,沒有自己的軍事理論、軍事綱領和軍事組織的政黨,無產階級就不可能勝任資產階級的「掘墓人」的角色。因此,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後,列寧展開了對俄國革命的軍事問題的全面系統的研究,先後發表了《革命軍隊和革命政府》、《歐洲資本和專制制度》、《旅順口的陷落》等一系列軍事論著。這些論著對戰爭的性質、戰爭與政治的關係、經濟與軍事技術的發展和軍隊在戰爭中的地位等方面作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在帝國主義時代,有各種各樣的戰爭,有剝削階級為使資本家大發橫財而進行的掠奪性戰爭,也有各國人民反對壓迫和奴役者的戰爭。革命也是戰爭。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這是歷史上一切戰爭中唯一合理的、正當的、正義的、真正偉大的戰爭。要發動革命戰爭,就必須爭取那些在沙皇軍隊中服役的工人和農民轉到革命軍隊的行列中來,這是加強革命軍隊的重要途徑。只要舊軍隊的全副武裝的士兵和水兵轉向革命一邊,就會使無產階級在起義中有可能使用各種軍事技術裝備,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這樣,列寧不僅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戰爭和軍隊的學說,而且為俄國無定了堅實的軍事理論基礎。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力行動。它的最終日的是奪取政權,改變落後的舊制度,建立進步的新制度。為了推翻沙皇的專制統治,1905年,俄國的革命者發動了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當時的列寧雖然遠離俄國,但十分關注國內事態的發展。4月,他在英國倫敦主持召開了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為布爾什維克的革命行動制定了策略路線。11月,列寧回到俄國的被得堡,直接參加和指揮革命鬥爭。由於敵強我弱,力量懸殊和起義者準備不足,12月的武裝起義再次失利,革命轉入低潮。這樣,列寧被迫移居芬蘭,後經斯榴哥爾摩轉移到日內瓦,開始了長達9年的第二次國外僑居生活。
第一次俄國革命後,列寧及時地總結經驗教訓,預見到革命的低潮很快就會結束,革命的高潮很快就會到來。為了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來,1907年8月,列寧參加了斯圖加特代表大會,使第二國際在反對軍國主義的策略原則上通過了比較正確的決議和宣言;1908年,列寧在日內瓦恢復出版了布爾什維克的機關刊物——《無產者報》,開展了對國際修正主義、孟什維克等崇拜資產階級合法性和放棄黨的秘密組織與秘密工作的批判。1911年夏,在法國巴黎郊外,他創辦了布爾什維克黨校,開始著手培養布爾什維克黨的幹部。1912年1月,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在布拉格舉行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大會決議把孟什維克清除出黨,結束了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同在一個黨的局面。布爾什維克成了一個完全獨立的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列寧立即由奧地利趕往瑞士的伯爾尼,組織召開了布爾什維克黨的外國支部代表會議,並在會上作了《戰爭和黨的任務》的報告。報告提出無產階級的基本口號是「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1916年,列寧先後發表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和《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兩篇論著。文章分橋了帝國主義的經濟特徵、侵略本質和國內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國主義產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客觀規律,提出了社會主義能夠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的這一列寧主義原理,為俄國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在戰略和策略上作了充分的準備。與此同時,列寧還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加強了對沙皇軍隊中的士兵和在鎔奧俘虜營中的俄國戰俘的反戰宣傳,秘密地出版發行了《無產者之聲報》和《戰俘生活》雜誌,建立了「社會主義軍事同盟」和「援助戰俘組織委員會」,號召廣大的士兵和戰俘站到革命的布爾什維克一邊,反對沙皇政府和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戰爭政策,支持各國左派力量的聯合。這樣,在列寧的組織和領導下,各交戰國國內的革命形勢不斷高漲,從而加深了各帝國主義國家的危機,為俄國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1917年,「二月革命」以不可阻擋之勢推翻了沙皇政權和沙皇制度,建立了無產階級和農民階級的革命的民主主義專政機構——蘇維埃。可是,由於無產階級缺乏足夠的覺悟和組織性,資產階級在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的幫助下,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政權——臨時政府,從而在俄國出現了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1917年7月,臨時政府發動了對工人士兵的武力鎮壓,結束了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七月事件後,俄國革命的和平發展可能性已經不存在。1917年8月,列寧為了推動和指導無產階級的革命,通過他的戰友斯大林等在被得堡秘密組織召開了布爾什維克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制定舉行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社會主義革命方針。9月,革命浪潮席捲全國,武裝起義的時機已經成熟。列寧緊緊地握住這一形勢的脈搏,向布爾什維克黨中央發出兩封重要信件。指示布爾什維克黨要立即把武裝起義提上日程,並就如何把握武裝起義的時機和採取應有的措施等做了具體的闡述。10月20日,列寧從芬蘭秘密地返回俄國。
10月23日,列寧在彼得堡主持召開具有歷史意義的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會議。他為大會起草的關於立即發動武裝起義的決議,提出了武裝起義已經不可避免,而且起義時機業已完全成熟的革命綱領,號召全黨一切組織以此為準繩,根據這個觀點去討論和解決一切實際問題。會議之後,列寧立刻投入了組織建立領導武裝起義的軍事指揮機構和制定全俄武裝起義具體計劃的工作。11月6日晚,列寧在斯莫爾尼宮起義總司令部領導和指揮全俄武裝起義。在列寧的指揮下,11月7日,赤衛隊和革命軍佔領了火車站、郵政局、電報局、政府機關和國家銀行。當晚,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開幕。會議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農民書》,宣告了臨時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權歸蘇維埃。11月8日晚,列寧作了關於和平問題和土地問題的報告。隨後,成立了第一屆工農政府即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這樣,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此誕生了。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戰爭政策,瓦解了協約國對鎔奧集團作戰的聯合陣線。為此,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帝國主義國家必然地、瘋狂地撲向新生的蘇維埃俄國,展開對蘇維埃俄國的大規模軍事進攻。為了鞏固蘇維埃政權,發展社會主義革命成果,列寧一方面以極大的耐心和毅力說服教育了蘇維埃俄國的上層領導者,通過爭取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創造了一個巧妙利用帝國主義矛盾,實行革命的妥協策略的光輝範例。另一方面,他領導布爾什維克和俄國人民利用這一短暫的喘息時間,迅速堅決地鎮壓了國內反革命的武裝叛亂,摧毀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廢除了地主資本家的私有制,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建立和完善了蘇維埃政權的國家機器。同時,開始著手建立正規的工農紅軍,建設強大的蘇維埃國防事業。1918年1月15日,以列寧為主席的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正式發布指令,成立全俄組建紅軍委員會。接著,在全俄委員會會議上,又確定和通過了建設紅軍的基本原則與撥款2000萬盧布作為創建紅軍的經費的法令。1月28日,列寧親自修改並簽發了創建紅軍的法令。年底,蘇維埃國家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國防委員合成立,列寧任主席。工農紅軍的正式建立標誌著蘇維埃俄國的國防事業已初具規模。
1919年3月,英法美等帝國主義協約國在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後,立即調轉槍口向新生的俄國蘇維埃政權開火。他們聯合俄國國內的反革命勢力,在西伯利亞,以高爾察克白衛軍為主力,從東向西發動進攻;在南北兩個方向以鄧尼金和米勒所率領的反革命軍隊作策應。為了粉碎協約國和國內反革命勢力的軍事進攻,在國際上,列寧主持召開了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成立大會,號召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要為無產階級專政,為蘇維埃革命勝利而堅決鬥爭。在國內,列寧作出了以東線為主要戰線,反擊協約國和國內反革命勢力聯合武裝入侵的戰略決策,號召蘇聯人民「把一切都發動起來,動員一切力量去支援東線」。與此同時,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把農民的一切餘糧收集起來,號召廣大的工人開展星期六義務勞動,創造各種物資,以保證軍隊的供應。這樣,在列寧的精心組織和指揮下,工農紅軍反擊協約國和國內反革命勢力武裝進攻的軍事鬥爭,終於在1920年11月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在創建蘇聯紅軍,建設蘇維埃強大國防,反擊協約國和國內反革命勢力軍事進攻的過程中,列寧十分注意創建蘇維埃國家新的軍事科學和軍事藝術。他明確指出,所謂不需要建立適應於新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新的軍事藝術,以便在它的基礎上根本改造軍事科學事業的看法是錯誤的。十月革命後,列寧先後主持召開了100餘次蘇維埃國防委員會會議,組織討論、研究和解決了蘇維埃俄國的許多軍事問題,並發表了大量的軍事論文,對新型蘇維埃軍隊的紀律、軍隊的教育與訓練、軍隊士氣在戰爭中的作用、戰爭與後方的關係、後方建設和後勤保障在戰爭中的地位,以及帝國主義時代軍隊的戰略、戰役、戰術和作戰原則等都有精闢的見解與創新,奠定了蘇維埃俄國的軍事科學和軍事藝術的發展基礎。列寧的一生,是同形形色色的敵人進行不懈鬥爭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所領導的十月革命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他所領導的俄國軍事鬥爭實踐,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軍事思想和理論。1924年1月21日,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列寧與世長辭,終年54歲。
TAG:大力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