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意等待一輩子《孩子,你慢慢來》
01.
上個星期,帶兒子繼續上樂高的課。下課後,我們幾個家長進去看自己孩子搭的作品。我看到了兒子的作品,明顯比其他孩子遜色了不少,心裡難免有些小失落。
跟老師溝通時,老師非常委婉地告訴我,孩子的專註力很差,不超過三分鐘,就會跑別的地方拿其他的樂高積木。老師叫回來,講給他聽,沒一會兒,兒子又我行我素。
一直以來我都很擔心孩子的注意力問題,當初報名學習這個樂高課程, 我也是希望能夠讓孩子注意力變得集中。老師這樣一講,更加重了我心裡的失落。別的小朋友為自己的媽媽講述自己的作品,然後在媽媽的引導下將零件拆分後歸類放好,畫面是那麼溫馨和睦。
而這邊兒子,因為這節課已經結束了不能繼續玩而鬧情緒,在對峙中,小小的腦袋還頂到了我的嘴唇。我強忍著疼痛,也強忍著怒火,催促孩子,「快快快」,終於讓兒子把積木放回原位。好不容易收拾完了,終於跟老師道別。回家車上,我便對孩子一通批評。
對於兒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我可能過於擔心,擔心他讀書以後,老師講授知識,他不能專心聽講。自己也感覺有些無力,生孩子前,對教育孩子有諸多幻想的畫面。有了孩子後,發現教育孩子真的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麼簡單,那麼美好。
02.
素日里,我極少對孩子發脾氣。事後,我靜下來後便反思自己,覺得自己還是太著急了,讓成年人社會中的焦慮影響孩子無憂的童年很是不應該。通常為了讓自己儘快平復心情,我會選擇看書。這一次,也不例外。我拆開最近買的龍應台的人生三書之一——《孩子,你慢慢來》。
在《孩子,你慢慢來》的序文《蝴蝶結》中,其中一個故事講台灣淡水街頭一個五歲的幼兒給新買的花系蝴蝶結,孩子試了好幾次沒成功。孩子的老祖母便又是罵又是催,十分粗暴。這馬上讓我意識到自己在此事上對待孩子就像極了這個老祖母,不禁羞愧萬分。而我更是將以下這段文字,讀了又讀,嚼了又嚼。
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回教徒和猶太人在彼此屠殺,衣索匹亞的老弱婦孺在一個接一個地餓死,紐約華爾街的證券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這一段文字,似乎就宣告著本書以慢為主旋律。
成年人的世界,是那麼殘酷,那麼複雜,充滿著競爭,弱肉強食,如今成年世界的陰雲似乎在不斷吞食著孩童世界。孩子們在家長的期待下,過早地開始與人競爭,家長給孩子報各類的培訓班,生怕少報一個就讓孩子落後於起跑線。
孩童的天真與浪漫、純真與溫暖,是多麼彌足珍貴。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像是一種宣戰,像是一個誓言,捍衛孩童的純真,尊重孩子的天性。更像在呼籲更多的成年人,能一起耐心地等待孩子「慢慢來」。
我應該讓自己擁有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學一樣技能,願意等上一輩子的覺悟。
03.
在《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中,龍應台的文筆淺顯易懂,看似再平常不夠的情節,卻在她慢慢道來的文字中,綻放著母性的光芒,綻出清新又溫馨的文章。
在《孩子,你慢慢來》的正文中,由多篇散文組成,而這一篇篇散文都遵從著「慢慢來」的主旨。母子間的一件件事,讓身為母親的我或你,都會有種看到了自己與孩子在一起的經歷的錯覺。當我看到龍應台的兒子也是像普通的男孩子一樣調皮,龍應台的循循善誘,讓自己的著急顯得有些許愚鈍。
作為母親,我應該像龍應台一樣盡自己所能保護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慢慢地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不能因為在大部分家長生怕孩子落後在起跑線上的大環境下,而採用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
書中龍應台跟孩子的生活點滴,無處不展現著歐洲的慢生活節奏。龍應台自己本身是個知識分子,曾任台灣文化部部長,跟自己的外交官丈夫都屬於精英階層的,有充裕的物質基礎,也有豐厚的知識素養。這樣良好的家庭環境,自然會讓他的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或許我們沒有龍應台那樣的教育環境和條件,那麼在我們普通人不得不面對的教育現實時,我們是獨善其身還是隨波逐流呢?我想我沒有龍應台這樣的高度去很好地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但我又不願意讓孩子過早地失去孩子應有的快樂童年。而這之間,是不是有一種更適合我們普通媽媽的方式呢?
我想,我現在唯一能做的便是一邊努力提升自己,學習如何做媽媽,一邊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吧!就像現在我看《孩子,你慢慢來》,我那顆著急的心能平和下來,有了對孩子教育更為理性的觀念。
而我也認識到自己要努力去創造更好的物質基礎,讓家庭能穩定與安寧,這樣才能有能力去創造慢生活的條件,另一方面,我跟孩子爸爸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養,這樣才能讓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04.
書中有一文提到,龍應台帶華安回台灣度假,本想去台灣幼兒園,但是看到了台灣的幼教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她最終沒讓孩子上那裡的幼兒園。看到這時,我想到為了讓兒子在今年1月順利通過幼兒園的識字通關,每晚睡前逼兒子認字的努力,兒子才讀幼兒園小班,就要識字過關,究竟對或是不對呢?
看《孩子,你慢慢來》,讓我想到了之前網上的熱文——《牽著蝸牛散步》。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做母親的人,不乏被孩子氣得精神崩潰的場景,對孩子束手無策的我們只能大吼大叫,或是動用武力。
在孩子教育中,不管是在孩子的哪個階級,不管孩子是否優秀,作為家長,我們不要迷失了自己作為父母的初心,多點耐心,多點欣賞,讓孩子感受家人的愛和溫暖。牽著蝸牛去散步,從孩子的身上找回純真,找回最純粹的生活意義。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慢慢地、靜靜地欣賞生活中被我們忽視的美景,回歸生命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套用網上的一句話:牽著蝸牛去散步,其實,也是蝸牛帶著我們在散步。
不管是《孩子,你慢慢來》還是《牽著蝸牛散步》,都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時「大躍進」的不妥,我試著像《孩子,你慢慢來》里的一樣,長長的路,慢慢地走,也像《牽著蝸牛散步》一文中那樣慢慢悠悠地體會往日里無暇顧及的風景。
05.
生長是有階段性的,任何的揠苗助長都會恰得其反。教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大工程,孩子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他們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不能以愛之名,拿他們跟其他孩子進行比較,只是為了滿足我們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完美的人的追求。我們一邊努力想把孩子培養得非常優秀,另一邊又因為找不到有效的辦法而倍感失落。
孩子在生活的經歷中,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學習。而我們家長在現在的教育現實面前,亂了方寸,生怕落後,往往沒有一絲絲的耐心給孩子慢慢來。我們拚命催促孩子前行,只求速度,只求結果,完全不在乎過程。每一聲的「快快快」,使我們與孩子成了敵對關係。你覺得孩子不讓你省心,孩子覺得你對他們不夠關心。
教育孩子還是要「三分教七分等」,作為父母,我們更多地還是要尊重孩子,等待孩子完成自我學習,讓他大膽地去嘗試、去體驗、去失敗、去成功,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父母期待中的或是別人眼中的好孩子。而我們只需與他們一同走過人生旅程的一段路,給予該有的指導,等待著他們長大成人,看著他們走向自己要走的方向,然後得體地告別。
06.
最近熱門的手游——《旅行青蛙》,蛙好像就是我們的孩子,在遊戲中,我們只能給予關愛,卻不能干涉蛙蛙的活動,他要吃飯吃上幾個小時,你沒法催;他要看書看個一天,你也沒法逼他出去呼吸下新鮮空氣;他要出去旅行,歸期也不是你能確定……你除了等待,為它整理下旅行所需物品,別無他法。
有時候,我們做父母的,難道不應該就像玩《旅行青蛙》遊戲的自己一樣嗎?等待孩子,給予關愛,慢慢來。不要用現實生活中我們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去要求孩子,不要把我們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所承受的壓力和焦慮灌輸到孩子本該天真爛漫的世界。
07.
為什麼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人生本就沒有固定的「起跑線」,也沒有固定的「終點線」,哪裡來的「輸在起跑線」的說法?
回想自己兒時,我並不優秀,而媽媽總是耐心等待我的成長,從未逼迫過我。在她眼裡,我就是優秀的,她希望我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我一直感謝有這樣的母親,如果不是她,我想我不會是現在的自己。於是,自己當初有了孩子後,信誓旦旦會尊重自己孩子的天性,不拿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認定他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如今,卻不能免俗,因為其他人看似優秀的表現,而擔憂自己的孩子會落後別人。好在遇到《孩子,你慢慢來》,及時糾正了自己畸形的觀念。我希望自己在孩子教育問題出現急躁心情時,要隨時翻看《孩子,你慢慢來》,要時刻記得這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媽媽願意以平靜的心境,放慢自己的腳步,媽媽只願陪著自己家如同蝸牛般慢行的你前行,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
TAG:淡之慢進讀書會 |